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袁洁
课题研究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学工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教育、教学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关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研究和试验”,“要把科学研究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积极进行教育改革试验”。这既是党和政府对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重要作用和认识的深化,也是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进行系统总结的科学结论。
为什么要把教育科学研究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就目前的职业教育而言,这是由于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一、科研对教学的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是党和政府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期望,也是每一位家长、学生和教师自己的愿望,怎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强高按教育规律办事,必须强调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不平,向教育科学研究要质量,要效率。
一线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育学生。可以这么说,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绝大部分的因素是由一线教师控制的。因此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解决好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所有这些问题都摆在了我们一线教师的面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责任去研究、去思考,所以说一线教师要有搞教育教学研究的责任心。
怎样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在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实验,就成了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论指导,通过实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按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以我个人来说,自2002年开始进行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规律,在实践中积极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明显提高了个人的素质,动手能力增强,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就业有了一技之长,容易找到工作。
二、教师必须具备的教科研意识
什么是教育科研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意识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作为教师来说,教育科研意识是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性,也表现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与改造。
教育科研意识首先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精神。教师只有以献身教育的热情和信念作为支撑物才有可能具备这样的自觉和追求。传授知识,开发心智,启迪心灵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极其复杂的实践活动,也是一项极其艰辛和极需要牺牲精神的平凡工作,热情、执着、富有信念便成为从事这一事业所需要的最可贵的品质。教师一旦具有了这些品质,就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追求和探索教育活动的底蕴,才有可能会有创造性的工作表现。
当然,教育科研意识,仅凭热情是不够的,它的产生还需要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作为先决条件,假如没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的积累,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师就不可能对教育活动会有意识的自觉反映,更不可能对教育科研意识会有卓有成效的追求和探索。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研意识的眼光和智慧,教师必须是具备探索的精神,富于想象,具备创新的灵活和思维,善于寻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场景,善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只有具备综合能力和应用系统分析技术能力的教师,才有可能具备清醒的教学科研意识。
2018年7月,笔者在省职业教育第二期高研班开班仪式聆听了原省教育厅厅长周稽求的一次讲座,他在讲座中讲了一句职业教育技能教学中是否实施了美学的教育,笔者作了个有心人,回来后查阅学习了关于美学方面的书籍,在实践中作了个“技能领域中的美学辅助教学”的研究课题,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捕捉和发现。
三、目前教育科研的思考
(一)教学科研是务实的教学活动
务实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对教育科研而言,尤其显得重要,一是要耐得住寂寞,从事科研工作特别要求严勤、细致、认真,任何一项成果总是产生于长期默默无闻老老实实的研究过程之中,浮躁、冲动、急功近利,是教育科研大忌。二是要深入实际,不要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对于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侧重于与现实教学密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课题,这样既可以扬其实践经验之长,又可避其理论功底不足之短,又可以使研究直接服务于现实需要。
教育教学研究目前存在着“避长就短”的情况。就教学科研的内容和方向而言,还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有的研究内容庞大而广泛,有的内容理论性要求过于太高,有的研究方向并不能与实际相联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发挥我们的特长,我们直接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很多很多。我们应该着重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对于那些理论要求高的或者是纯理论性的、学术性强的问题就给专家和学者们去研究。
(二)教育、教学必须有利于教学事业和发展
从事教育科研必须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找出支配教育事业发展的内部规律,但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研究都会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有正确的功利观,要注意科研有主要作用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提高教育的质量、有得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不反对科研为一些职称名利等服务,反对纯粹为了提升职称而拼凑的科研和文章。二是要注意研究过程、方法、技术手段、研究结论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