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课题研究:课题方案

作者:王科冰  日期: 2023-05-30  点击: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宜兴市微课题2021年度教师个人专项立项课题。该课题于202111月经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YW-j/2021/142。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活动规范、科学、有进行,取得预期成果,圆满完成本课题各项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理论支撑、实施策略等都需要在不断探索中研究成行。本课题的研究,能很好地建立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中职机械实训教学的对应方案,将核心素养提到首要位置,并将核心素养视为产业技术人员的灵魂,以此为导向,引领整个课题的研究思路,既符合中职机械实训教学方法理论,又为机械专业实训课多样化研究提供了样本。

2.实践意义

机械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以核心素养的养成为引领目标,通过对教师的培养,教法的改变,学生的培育等三方面着手,研究和探索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方案、教学案例、以及实施策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机械实训观念的转变,还能熟知实际的工作流程,增进对未来职业的认识,使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无缝衔接,对其将来就业稳定性,社会的认可性上,实现质的提升

 二、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课题组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上进行高级检索,对有关的文章进行了下载阅读,并进行了相关探讨分析,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郑步春(2018 年)在《浅谈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

及关系》中提到,职业教育需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转化为公民性、文化性、

职业性三个方面。公民性主要表现在公民能够顺利地参加公民事务,作为学生要

保证身心健康发展,学会与周围环境共处。文化性主要指的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素

养,作为学生要学会学习,培养坚毅的品质、高雅的情趣、平民的情怀和崇尚真

知、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等等。职业性指的是人的生存之道,也可以说是人的幸福生活之道,作为学生要学会生存,培养能让自己立足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入职场后必备的职业能力等。

李璇(2018 年)在《职业核心素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中提到,培养职业核心素养需要依靠学校、环境、教师、学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作,培育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策略有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制度引领,构建三全育人制度;二是改革教学内容,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学科课程更落 地,活动课程更丰富;三是变革教学方式,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转变枯燥的教学方式,变显性指导为隐形熏陶。

冯志刚,徐年华,朱灿明(2018 年)在《对接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实施四大人才培养工程——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标准的中职生素养教育实践与思考》中提出了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由四个一级指标、二十七个二级指标组成,文中还提到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要从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两个方面入手,核心素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校本化,这是硬着陆,核心素养要在课程建设中培育,这是软着陆

     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两点不足:

1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课题组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进行高级检索分析发现,核心素养的提及,针对于中职实训教学的观点非常少,尤其是机械实训教学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是趋于空白,未有具体而明确的阐述,尚存在很大的空缺。

2)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现状过于片面。经过课题组阅读发现,大部分文章对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现状以及对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但甚少提及核心素养在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所起到的作用,研究过于片面,又过于重复,很难对当下中职机械实训教学起到指导意义。

2.国外研究现状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于经合组织的相关研究报告中,欧盟首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他们指出:核心素养是每个人为了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和胜任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关键素养。

    俞跃(2017年)在《德国工匠精神培育及借鉴》中提到,德国工匠精神之所

以如此之优良,一是因为有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三是

“双元制”的职教体系起到的重要作用。德国工匠精神对我国培育工匠精神的启

示是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吸取国外优秀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职业

教育体制,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实行双元职教体系,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全

方位育人的各个环节当中。

杨家琳,冷慧(2017 年)在《工匠精神”——瑞士职业教育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中提到,瑞士的国际竞争力很强,究其原因,一是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二是务实的传统与理念,三是开放的意识,四是规范化的就业管理。

瑞士的工匠精神表现在坚定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瑞士工匠们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艺,仅在过去 20 多年里,就开发出许多极其复杂的工艺,比如陀飞轮、卡罗素、月相、两地时,甚至还有中华年历表。

    朱琴,刘培峰(2018 年)在《日本工匠精神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中提到,

在古代日本特殊的文化、制度、管理环境下,工匠们形成了“神业”的观念,神

赐之“业”,以“业”奉神,在这个观念的驱使下精益求精地从事手工生产,致

力于技艺的打磨和提高,这就形成了早期日本工匠精神的土壤。日本的工匠精神

之所以能被很好地传承、发扬到今天,与日本工匠特殊的身份地位、优厚的经济

待遇紧密相关,同时也得益于近代形成的“家庭传承模式”和“重职型”社会环

境。因此,即使经济待遇不再像之前那样优厚,匠人们依旧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

以自己的职业为豪。而“家庭传承模式”,不仅促进了各种类型家业的传承,更

重要的是把家庭教育与家业传承融为一体,将“奉公守法、俭约自律、诚信正直、

知足安分、精勤忍耐、信誉至上”等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以家庭为媒介代代相传,

从而变成了社会的普遍价值观,促进了“工匠型社会”和“工匠型企业”的形

成。

从国外已有的研究来看,主要是关于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研究,但研究细分到中职领域就少了许多,再联系到中职机械专业的核心素养更是凤毛麟角,然而中职机械毕业生未来从事多为技能型工作,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实训教学至关重要。

三、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理论支撑、实施策略等都需要在不断探索中研究成行。本课题的研究,能很好地建立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中职机械实训教学的对应方案,将核心素养提到首要位置,并将核心素养视为产业技术人员的灵魂,以此为导向,引领整个课题的研究思路,既符合中职机械实训教学方法理论,又为机械专业实训课多样化研究提供了样本。

2.实践价值

机械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以核心素养的养成为引领目标,通过对教师的培养,教法的改变,学生的培育等三方面着手,研究和探索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方案、教学案例、以及实施策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机械实训观念的转变,还能熟知实际的工作流程,增进对未来职业的认识,使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无缝衔接,对其将来就业稳定性,社会的认可性上,实现质的提升。

、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中职校毕业生在其职业生涯中从事任何行业均普遍存在、任何职业或工作岗位都不可缺少的,除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以外最基本、最关键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态度(职业人格)和职业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集合,与岗位专业技能无关,也可称为“职业关键素养”或“职业通用素养”。本课题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在学校专业实训之后,所具备的符合企业工匠精神的素养品质,具体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 

2.机械专业机械专业涵盖领域很广,而本课题的机械专业是指研究机械制图、电脑辅助制图、机械工件加工及装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3.实训教学指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而本课题的实训教学,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依托某一项工作任务,以实践为主导,以理论为辅助,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是指在专业实训教学中,以企业岗位能力素养为依据,契合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学生的中职三年生涯中,进行持续的专业素养教育,使其成为具备专业核心素养的高技能人才。

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引领目标,通过学生素养、中职机械专业实训课程、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的调查,找寻原因,进而形成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校本化实施方案、教学案例等成果,打造基于岗位能力素养的评价方案,从而构建四维一体的核心素养培养价值体系,使学生在中职三年生涯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从而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研究内容

1. 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1)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学情调查;

(2)中职机械专业实训课程现状的调查;

3)机械行业发展趋势的调查;

4)机械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2.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的策略研究;

(1)认知发展策略对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概念形成策略对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3)行为练习策略对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3.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校本化方案的开发研究;

4.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的实践应用研究;

(1)机械实训配套数字化资源;

2)基于核心素养的机械专业实训教学案例

5. 基于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方案的开发研究。

研究思路

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2021年6月——2021年8月

基于需求确定本课题,组织成立课题研究团队,整体酝酿课题的目标、内容和思路,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通过开题论证后付诸实施。

2.实施阶段:2021年9月——2022年3月

对照研究思路,围绕研究目标,对研究内容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

3.修正和深化阶段:2022年4月——2022年5月

调查反馈,及时修正,深化认识,把研究和实践更有效、紧密结合。

4. 总结阶段:2022年5月——2022年6月

总结归纳、形成研究报告,完成结题。

九、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检索大量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相关的文献(包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在整理、分析、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文献综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案提供基础材料。

2.调查研究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区域内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中职机械实训课程现状、教学需求。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机械制造行业人才需求,撰写调研报告,作为课程实施方案研制的重要依据。

3.行动研究法:对中职机械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开展行动研究,在建设一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系列科研成果。

4.案例研究法:以项目式教学法来组织实施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以此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

5.实验研究法:对实践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时间

基于核心素养的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研究报告

调研报告

2021.06

基于核心素养的机械专业实训策略

论文

2021.10

基于核心素养的机械专业实训校本化方案

方案

2021.12

机械实训配套数字化资源

数字资源

2022.04

基于核心素养的机械实训课程教学案例

案例

2022.05

基于核心素养机械实训评价方案

方案

2022.06

 

十一团队分工

课题组成员分工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课题组中的分工

王科冰

讲师

开题、结题相关报告撰写

方明

讲师

调研报告的撰写

陈浩

助理讲师

校本化实施方案撰写

张金梅

讲师

教学案例研究

十二、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本课题组主持人是无锡市教学新秀,具备扎实科研功底,撰写论文多次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也多次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无锡市、江苏省级课题的研究,作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生利”教育思想下的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研究》在2021年11月顺利结题。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是各个科组的中坚力量,钻研能力强,业务功底扎实,能很好的开展课题研究

2)经费保障:学校每年根据学费收入,安排适当比例设立课题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各个课题建设小组开展教学、教研、教改工作。课题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