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论文: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

作者:周艳萍  日期: 2023-02-15  点击:

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分为很多不同的科目,而美术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以后更好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就必须拥有较高的美术技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美术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各地区幼儿教育的要求。我将从美术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出发,深入思考在美术学前教育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方案,以便更好地提高学前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美术、学前教育、改革

正文

一、 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现状

1、传统的教学模式

职业类教育一直以来都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而对高职美术教学而言,重视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一直是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主导内容。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传统而落后的单一式灌输和教师为主的教授等方法依然被广泛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大大的影响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化成多维度教学模式,这一直是我们亟待改革、解决的突出问题。

2、教学资源不足、运用单一

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利用不合理。新时代的学前教育要求美术教学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通常由学生共享,但是这种共享方式仅仅是将美术方面的资源进行了分享,而不存在与其他方面资源的融合。现在我们的美术课程目前主要包含绘画、图案和手工制作三个部分,这三门课程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它们需要借助其他方面资源的支持,这样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带来绘画的灵感,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来讲,有很多领域的资源都能与美术资源进行完美的配合。

3、课程设置不合理性,教材不完善

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推进,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最直接途径。而许多高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不够重视,课设的相关美术课程课时也较为有限,根本无法保证学生充足的训练技能时间,从而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得不到提高。其课程开设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1)美术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统筹安排;(2)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舞蹈类课程相比,美术类的课程结构过于含糊、粗糙,在课程分割上针对绘画、图案、手工、儿童画没有专门对口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这就是学前教育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1]。这就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所选用教材的不完备,且较为版本较为落后跟不上现在幼儿园的就业趋势,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很多此类专业的美术教材不是没事知识与技能要求太过专业,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就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4、学生基础薄弱,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较差

高职类学生入学时普遍成绩偏低,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并且大部分学生都不具备美术基础,而对于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几乎为零。加之在校课中种类繁多,学生学习的课时较少,导致学生难以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及时消化,从而制约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5、教学理论知识不全面

美术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关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幼儿园服务意识。在高等职业类学校中,大部分美术教师毕业于各大美术院校。这部分教师在学生时代就已经接受了大量的技巧培训,但缺乏理论知识素养,在其任教过程中同样将注重没事技巧培养的思想灌输给高职类的学生。而学生所学习的美术知识都来自于美术技巧方面的练习,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具体概念认识不足,并且很少有学生愿意研究学前教育当中的美术教学理论,在教导幼儿时就会漠视幼儿的作品,甚至会对其作品进行犀利的评判。

二、思考美术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改革探讨

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在美术学前教育教学方面的整体水平,这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和反思的难题。结合多方的学习和研究,我认为有必要完善教学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美术教学存在的漏洞,从而打破美术教学的限制。

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美术课程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1、 结合学生实际,实现因材施教

我们的学生在入校时不仅基础普遍偏低,而且在学生之间还存在着高低起点不一致的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有的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美术,有一点基础,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从零基础教起。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对零基础的学生传授基础,还要注重对有基础的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时对教材进行剖析努力实现因材施教。在对学生们进行集体授课的同时,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她们去帮助零基础的同学,如此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2、 采用开放式教学原则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开放式美术教学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进行适当的学习内容调整。目前的美术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没有硬性的规定。根据学生存在的基础知识、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对学生进行不同等级、不同内容的知识传授。通过分班制的方式,将基础好、基础差的两类学生分别分在不同的班级。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置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在分班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指导。同时要对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优质人才。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进行区别指导,才能使每个学生的能力稳步提升。

b)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导向

开放式美术教学需要教学实践的指导,在现实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才能看出学前教育教师的真正水平。没有专业的美术知识技能支撑,学前教育美术教师就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工作。但若没有经过长久的教学实践,学前教育美术教师也不能将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说教学实践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优化课程设置

各个高校对美术课程的学时设计虽然不尽相同,但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共识。但是,以往的课堂教学通常是前半部分为理论教学,后半部分为实践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对于这一情况,我认为美术课程改革应该尽可能地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达到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目的。授课内容尽可能地丰富,授课形式更加职场化。学前教育美术涉及的美术知识有很多,不必局限于现有的课程分类,可以对其进行细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对学生进行职场化的教育,避免让学生长时间停留在学生的身份上,及早地对其进行社会观念的培育,可以提升其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另外,考核应该更加多元化。目前,常见的考核方式为在学期末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品好坏进行评定, 结合日常教学我认为在考核方式上增加个人素质、创意、小组合作作品等多方面的考核,以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

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可使教学工作在质量和水平上获得更大的提升,不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专业整体水平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不是教会学生绘画这么简单,学会绘画只是学习的基本目标。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应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能够发现美、欣赏美,当达到一定的审美水平时还能够创造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因为美术学习不仅是对基本的“术”的学习,更有对“美”的发现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在改革中不断寻求进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可以为整个教育事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波  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探索[J].美术大观,201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