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刘炜杰职教课程开发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刘炜杰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卞媛媛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群1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俊锋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晔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莲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苏婷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坚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科冰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夏莉

    陶都中专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洁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璐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艳萍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叶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玫蓉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论文: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管理策略探析

作者:周丹  日期: 2022-11-28  点击:

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管理策略探析

 

周丹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14206,(江苏 宜兴)  

 

摘要: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目前以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的互联网形态正全面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塑高职教育的形态。而作为计算机教师,如何紧跟科技进步步伐,全面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对为我国培养全面型、技能型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学界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全面打造我国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策略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带动我国教育领域实现全面变革,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20184月由我国教育部正式提出,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相应地在职业教育领域也要开启智能教育的创新及探索。计算机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能力教育的主要力量,如何紧跟科技进步步伐,全面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对为我国培养全面型、技能型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概念

    在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全面打造我国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的路径之前有必要现针对学界现有的理论进行梳理,为后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

    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由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率先提出的,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劳工组织会议上正式提出。2000年哈格威斯发表的论文首次将知识管理策略的研究重点放在教师的知识管理领域。结合我国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可将知识管理定义为,通过特定方式手段,将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并为组织或个人所共同使用。所谓教师知识管理指的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等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通过特定的平台进行共享,从而使之为学校发展、学生学业、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服务的过程手段。教师知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够推动高职教师知识从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进而拓展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其次有利于高职学生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教师的影响下不断掌握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技能;其三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在促进学校间交流互动的同时,扩大该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双师型教师内涵

    根据我国相关政策文件及学界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是针对高职教育中具有“双证”或“双职称”认证教师的统称。具体包括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双师教师,具体是指该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之外还获得了其他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双师教师,这一般是指该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素质,还具有深厚的教学实践经验。

二、互联网技术下的教师知识管理特点分析

    由于各类知识信息随着互联网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几何级别增长,教师很难再沿用传统的知识管理手段,必须拥抱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化,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在横向扩展知识获取渠道及更广阔层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良好的教师知识管理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运用科学技术扩展知识获取的效率

    传统的个人知识管理一般分为四个环节,即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分享知识、利用知识。而在知识管理的形式上通常采用依托管理制度及线下活动等形式,与其他教师进行面对面经验分享交流。由于线下教育活动承办的次数有限,无法满足教师快速获取最新教育信息的诉求,且在一定程度上将教育经验分享局限于国内,造成教师知识更新相较于国际最新教育理念及实践经验形成较大的脱节状况。而移动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知识管理的外在及内在环境,教师可通过搜索引擎获取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即时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加速信息流动。由于云技术的普及,在储存和分享环节为计算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经验标准化、结构化工具,可使之快速完成信息的分析、检索、查询、分享等。

(二)提高经验理性化处理效率

    对于个人的教学过程及教学经历进行总结,通过横向对比等方式进行不断优化和修正对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将个体经验进行总结反思、检验确认的过程需要其他教师的类似教学经验的对照,才能有效地使相应的经验不断经过理性化处理。而互联网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各种经验分享平台,教师可便捷获取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并与自身的教学经历形成对照,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各类分享工具,将教学经验理性化,形成相对完整的信息分享链条,并通过其他教师的正向反馈加以修正和优化,从而提升了教师经验理性化处理效率。

(三)隐性知识不断实现显性化与透明化

    由于隐性知识存在高度个人化、内在化的特点,受制于教师自身及教学的具体时空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规范化传播。而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随之兴起的“翻转课堂”“直播课程”等技术打破了原有的授课模式,为个人经验在更广泛层面传播提供了基础前提。与此同时,多种多样的教育信息分享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的空间,教师可将个人经验通过图文等形式呈现出来,并在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中不断实现知识的增长。

三、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的意义

在国内双师型教师概念首次是1990年在上海冶金专科学校教师培养相关内容中,并且并将上海冶金专科学校教师培养内容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后便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之后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定位、培养、运用等方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并且该概念也逐渐被国家政策纳入。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不断探索,在1995年,国家教委在筹备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相关工作中,将双师型教师作为创建国家示范性职业大学的基本条件,同时提出职业教师需要具备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双重能力。在之后的时间,教育界一直在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索,在2019 年国家教育部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需要加快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职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目前以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的互联网形态正全面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高职院校中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在计算机知识理论与技术应用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控信息技术发展最前沿内容。这样才能将信息技术发展最前沿动态和技术与学生分享,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实现师生间、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间的共生长。

 四、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的具体实现过程

推动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首先要做到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对其重要性和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然后为这种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应用提供参考做法,这样才能在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中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实践中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主要分成几个步骤。

一知识获取。知识的获取是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的开端,也是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的保障。在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知识获取阶段的主要方式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学校组织的内外部资源,同时发掘各种学习管道和方式来获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然后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例如,学校组织的研习活动、专家访谈和网络化学习会以及组织的校企实习活动等。

二是知识储备。在知识储备阶段主要是学校对组织活动中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同时提供相关的索引,这样才能为更好的为教师的知识搜索和知识学习提供便利。这也是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知识流失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在职业院校内建立教师知识库。该知识库中存储大量的与教师相关的知识和资源所以教师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检索和运用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在知识库建立的同时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的知识共享。学校可以对校内教师的教案、教学笔记、论文、教学参考资料等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将其存储到教师知识库,这样就能保障知识库的资源是不断补充且与时俱进的。

三是知识分享。在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中只有将知识进行分享后才能体现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的价值。所以说分享在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分享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担心自己是全身心的分享,但是却没有学到其他人的重要部分,所以在知识分享中让每个教师认识到知识分享的重要性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职业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来建立一些知识分享的机制,促进知识分享的空间和机会,让教师愿意分享并且愿意去学习,促进教师之间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整体提升。具体的分享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师徒制。学校每年组织师徒制会议,将新教师拜有经验的教师为师,这样不仅解决了新教师培养难的问题,还解决了骨干教师担忧知识分享不对等的困惑,同时也促进了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传承。2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促进知识分享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如,电子邮件、教师知识管理的系统平台的分享功能等方式促进彼此之间的知识分享。3建立知识分享的激励机制。学校还需建立起一种有效激励机制,消除教师的某些顾虑和心结,促进有意义知识分享发生,保障分享教师在分享后可以获得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满足。

四是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指的是职业院校教师在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中获取和分享到相关知识后,将其转换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并应用到自身的工作中。知识应用阶段也是知识不断创新和创造的过程。针对知识的分享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课堂教学。针对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师来说,课堂是施展其真知主要舞台。所以教师应将所分享和学习到的教学知识、经验经自己内化吸收后,积极地应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2教学科研。教学科研同教学课堂一样对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舞台。现阶段在职业院校发展中不仅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高超的科研能力。教师不仅要将自己分享和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还要将内容运用到学问、搞研究上,从而实现教研相长。

五、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策略分析

    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策略首先需要建立在知识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发展、积累创新,从而实现全方位的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扩展知识获取途径,优化技术手段

    知识管理的前提是有大量的知识作为积累,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要在科研教学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更新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利用高职院校的资源积极扩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并结合相关的实践课程深入到互联网相关企业中进行调查研究,拓展自身的知识与经验,积极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建设。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相关的专业优势与教学岗位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及各种交互平台,在业余时间开展泛化的在线学习,钻研计算机技能和教学技能。

(二)运用相关技术,构建知识存储体系

    知识存储体系是知识管理的有形载体,是教师将其获取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教学实例等进行梳理整理的过程,教师将感性的信息材料进行理性关联,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知识体系,为其后期在更广泛层面的教学实践服务。互联网技术下的知识储存体系不同于传统的以抄写为主的存储体系,而是依托数据库技术、思维导图技术,目前常用的知识管理工具为WiKiBlogSNS等,为高职教师实现知识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帮助其梳理教师所独有的知识脉络,有利于其清晰把握已有的知识层次,并明确自身需要继续补充的知识漏洞,同时还为教师提供了知识内容的来源及整合的方式,有利于教师结合实际需要进一步扩充知识体系,为后期知识的广泛应用和交流创新做好准备。

(三)扩展知识管理的深度,推动教学创新

    SECI过程即知识创生螺旋过程,一般是强调显性知识及隐形知识如何借助个体间、个体与组织及组织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知识社会化的过程,并通过知识间天然的连接而形成知识的拓展深化及创新。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企业调研及科研创新中都需要不断链接已有的知识体系,持续构建持续发展知识的能力,并不断将新的学科知识、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扩充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同时,要积极将理性经验不断显性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更大范围上的科研创新、教学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升其知识管理的深度及水平。

(四)通过持续的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增值

    知识作为信息的一部分,需要在持续流动中不断提升其传播及共享效率,而且在分享的过程中,知识的深度及广度会持续加深。而高职计算机教师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平台分享理论经验、实践案例、教学难题等,有利于其加速其知识更新的速度及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个人思维的局限,在与他人的交流碰撞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教师可通过例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采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实现不同地域间教师的信息或知识的共享。同时,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教师知识管理共享出台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将其隐性的、个体化的经验及知识共享出来,从而促进知识在更广阔的空间流动,从而有力促进知识增值创新。

五、结论

   我国处于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阶段,互联网形态正全面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塑高职教育的形态。作为计算机教师,如何紧跟科技进步步伐,全面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对为我国培养全面型、技能型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学界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等研究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教师知识管理具有如下特点,即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扩展知识获取的效率,其次,提高经验理性化处理效率,再次,互联网技术有利于推动隐性知识不断实现显性化与透明化。本文进而提出高职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知识管理的四大策略,首先计算机教师应该不断扩展知识获取途径,优化技术手段;并且积极运用相关技术,构建知识存储体系;同时,进一步扩展知识管理的深度,推动教学交流与创新,最后应通过持续的知识共享,不断实现知识的增值。

参考文献

[1]马季.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实践探究[J]. 电脑迷,2017(2):33. 

[2]曾涛.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实践探究[J]. 电脑迷,2017(5):60.

[3]陈劲.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应用[J]. 教师,2016(12):108-109. 

[4]潘丽. 知识管理思想融入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探索[J]. 中文信息,2016(12):144. 

[5]常耀中. 《计算机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基础与理论教学安排[J]. 知识经济,2016(20):141,143. 

[6]苏娟. 知识管理融入计算机教学研究[J]. 北极光,2015(9):191-191.

[7]关雪敏.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 科技展望,2015(10):290-290. 

 

 

周丹,1983.7,女,江苏宜兴,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