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孟军灵动教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孟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洪钧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俊妃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敏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萍萍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伟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健云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慧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梅兰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姚燕飞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虞曙明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青萍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伶俐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选必三第七课第一框知识整理

作者:朱伶俐  日期: 2025-04-05  点击: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归纳推理的含义:个别性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特别提醒】归纳推理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归纳推理具有概括性

2.归纳推理的类型: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

3.完全归纳推理:

⑴含义: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⑵特征: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⑶局限性:①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②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4.不完全归纳推理:

 ⑴依据: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⑵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

⑶特征:①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⑷常见类型:简单枚举推理科学归纳推理

【提醒】科学归纳推理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⑸提高可靠程度的方法:

①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

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⑹意义: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 归纳推理的方法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

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因果联系——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程度要求寻找因果联系。

⑴含义: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方法

含义

特点

逻辑结构

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异中求同

a现象出现在A、B、C、D场合

a现象出现在A、F、G、H场合

a现象出现在A、O、P、Q场合

Aa现象的原因

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  

 

 

同中求异

场合一  A、B、C、D——出现a

场合二   ?  B、C、D——?

A是a现象的原因

求同求异并用法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两次求同

一次求异)

场合1:A、B、C——出现a现象

场合2:A、D、E——出现a现象

场合3:A、F、G——出现a现象

场合4: ? 、B、C——?

场合5: ? 、B、C——?

场合6: ? 、B、C——?

Aa现象的原因

共变法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变化引起变化

场合1:A1、B、C——a1

场合2:A2、B、C——a2

场合3A3BC——a3

A是a现象的原因

剩余法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已知部分原因、剩余的是未知原因

A、B、C、D——a、b、c、d

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D是d的原因

A是a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