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孟军灵动教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孟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洪钧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俊妃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敏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萍萍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伟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健云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慧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梅兰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姚燕飞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虞曙明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青萍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伶俐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选必三第六课第二框知识整理

作者:朱伶俐  日期: 2025-04-05  点击: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换质推理(也叫换质法)

⑴原因: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加适当和灵活,我们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对一些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换。

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成肯定判断形式。)

【提示】性质判断的“质”指的是性质判断形式的肯定和否定。

换质推理的规则:

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量项

改变前提判断的,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⑷具体方法:换质推理两步法

第一步:主项和谓项不变,将联项“是”改为“不是”或“不是”改为“是”。

第二步:将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换质推理口诀】换质推理两步成,主项谓项位不动,先把联项来否定,谓项反义推理成。

2.换位推理(也叫换位法)

⑴原因: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们有时需要将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

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⑶项的周延性(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涉及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

①周延: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②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性质判断周延情况表】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性质判断项的周延性口诀】

周延、不周延,质、量来判断,

主项看量项,全、单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要看质,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换位推理的规则

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质”不变,即肯定或否定不变)

将前提判断的主项谓项位置互换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⑸换位推理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不改变联项主项谓项位置互换

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

【特别提醒】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从特称否定判断的前提,不能通过换位法推理必然得出结论,犯了“扩大概念外延”的逻辑错误。

【换位推理总结】

①全称肯定判断: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换位后需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

“所有的A都是B”。换位“有的BA。”

②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

③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可以直接进行换位。

“所有的A都不是B。”换位“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B。”换位“有的BA。”

【换位推理口诀】

换位推理并不难,直接换位两判断,全称否定、特称肯定,特称否定换位难。

全称肯定想换位,转换特称位置换。

3.换质换位推理的作用

⑴换质位推理的含义: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使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换位质推理)。

作用:正确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二、 三段论推理

1.三段论推理的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结构: 三段论由三个性质判断构成,前面的两个判断是前提,后面的一个判断是结论。组成三段论的三个性质判断各有一个主项和谓项,每个项各出现两次,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或词项组成,分别叫大项、小项中项

⑴项:“大项”: 结论中的谓项;

      “小项”: 结论中的主项;

      “中项”: 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⑵前提:①大前提: 包含大项的前提;

        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⑶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

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