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直言判断)
1.性质判断的含义: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①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
②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
③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表示一个对象)
④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有”“是”或“无”“不是”)
、
3.种类
划分标准 |
种类 |
|
判断的质 |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
|
判断的量 |
全称判断 |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
特称判断 |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
|
单称判断 |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
|
“质”与“量”的结合上 |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
【知识整合】性质判断的分类及其逻辑结构
类型 |
构成 |
|||
量项 |
主项 |
联项 |
谓项 |
|
全称肯定判断 |
所有(一切) |
商品 |
是 |
有价值的 |
全称否定判断 |
所有(一切) |
理论 |
不是 |
检验真理的标准 |
特称肯定判断 |
有些 |
中学生 |
是 |
共青团员 |
特称否定判断 |
有些 |
中学生 |
不是 |
球迷 |
单称肯定判断 |
|
许海峰 |
是 |
运动员 |
单称否定判断 |
|
这个人 |
不是 |
小学生 |
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例如: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通过学习进步很快。(缺主项)
⑵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主谓配合不当)
⑶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断定过量)
⑷误用多重否定。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
【特别提醒】全称判断、特称判断量项不能省略;单称判断的量项一般省略。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2.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按出现顺序称第一、第二…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
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
3.分类: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
①对称性关系。
A.对称关系:甲与乙是同学,“同学”关系是对称关系,因为乙与甲也是同学。
B.反对称关系:甲比乙大3岁,“大3岁”关系就是反对称关系,因为乙肯定不比甲大3岁。
C.非对称关系:甲认识乙,“认识”关系就是非对称关系,因为乙有可能认识甲,也有可能不认识甲。
②传递性关系:
A.传递关系: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岁数比……大”关系是传递关系,因为甲的岁数肯定比丙大。
B.反传递关系: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是……的父亲”关系是反传递关系,因为甲肯定不是丙的父亲。
C.非传递关系: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同学”关系是非传递关系,因为甲可能是丙的同学,也可能不是丙的同学。
4.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