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孟军灵动教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孟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洪钧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俊妃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敏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萍萍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伟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健云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慧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梅兰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姚燕飞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虞曙明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青萍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伶俐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必修四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

作者:周青萍  日期: 2025-04-05  点击:

1.异物质是粒子物理学中的概念,它指的是那些不符合常规的属性或者不是由重子所构成的物质。关于异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概括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B.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实在
C.只是一种观念中的存在,并非现实的存在
D.只是哲学中“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下列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②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又是可以被认识的
③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依赖的
④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C【详解】①:物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①错误。
②④: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又是可以被认识的,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②④说法正确。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③错误。
故本题选C。
3.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次银河系外氧气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一科学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物质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答案】B【详解】①④: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次银河系外氧气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佐证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也佐证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人的感觉属于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错误。
③:物质第一性,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不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4.《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观能动性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答案】C【详解】①:先有自然界,后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不能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①说法错误。
②:人是有意识的,人不同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根本标志之一是其具有主观能动性,②正确。
③: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正确。
④:材料未体现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中起决定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5.【答案】A【详解】A:“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说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符合题意。
B:意识源于物质,而不是人脑,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B说法错误。
C:该选项说法正确但题目没涉及到意识的起源,C不合题意。
D:损伤大脑会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表明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涉及意识的能动作用,D不合题意。

6.一项研究报告称,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可收集大脑所发出的与躯体运动有关的神经信号。由于感应器件与电脑相连,信号可快速传递给机械臂,从而让它根据瘫痪病人的意念作出相应的动作。这项研究进一步证明了(       )
A.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机械臂能产生人的意识,并具有延展人的意识的功能
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6.A【详解】A:材料中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A正确。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机械臂不能产生人的意识,B错误。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C错误。
D:人的意识活动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错误。

7.人类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与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新材料的研制却是颇为不易的。人工智能可以借助数据共享,对先进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预测、筛选,从而加快新材料的合成与生产。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机器学习计算方法在辅助新材料设计时代尤为“得力”,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描述符”生成、模型构建和验证、材料预测、实验验证等步骤。人工智能辅助研发过程表明
①科学研究能够任意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②人类对于物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人工智能能够取代人类实现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
④具体的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并不改变世界的物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答案 D解析 ①错误,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科学研究不能任意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结构。③错误,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无法取代人类实现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
8.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这说明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D.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8.答案 A解析 “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正确切题。B、C、D不符合题意。
9.长期以来,针对火星气候演化的探测研究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团队,联合国内外多支研究团队,瞄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丰富的风沙地貌,开展了高分辨率遥感和近距离就位的联合探测,揭示了祝融号着陆区可能经历了以风向变化为标志的两个主要气候阶段。该研究为火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地球未来的气候演化方向提供了借鉴。这充分说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9.【答案】A
【详解】A: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团队,联合国内外多支研究团队,瞄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丰富的风沙地貌,开展了高分辨率遥感和近距离就位的联合探测,揭示了祝融号着陆区可能经历了以风向变化为标志的两个主要气候阶段,这充分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正确。
BD:材料强调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没有涉及改造世界,没有涉及意识的起源,BD排除。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相互依赖,C错误。
10.“月亮之上”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标识。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从意识产生的角度看

①大脑这个物质器官为标识的产生提供生理基础
②生活中的圆月、脚印等为标识的产生提供依据
③标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
④标识的产生源于设计师的灵感和创造思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答案】C【详解】①: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①说法错误。
②③:“月亮之上”整体图形以中国书法的笔触,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中国古文“月”字,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从意识产生的角度看,生活中的圆月、脚印等为标识的产生提供了依据,标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②③符合题意。
④:标识属于意识的范畴,其产生源于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2022·广东高考真题)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C。周敦颐长期观察莲花(→长期社会实践、生活经验和生存环境→②)并领悟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可见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②③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艺术作品题材源于客观存在,①排除;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故④表述错误。
12.(2023·湖北高考)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答案 D解析 材料强调苏轼治水的理念给我们的启示,“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说法正确,但不是给我们的启示,①不符合题意。苏轼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水患的根源在于人过度挤压了水的生态空间,主张通过减省堤防让地与水来根治水患,以恢复、保护为原则,激发河流生命活力。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④正确。“突破自然条件制约”说法错误,③排除。
13.央行的职能之一是金融调控职能,即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通过金融手段,对整个国家的货币、信用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在经济过热的经济形势下,央行可以采取
①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②开展逆回购,买进有价证券 
③开展正回购,卖出有价证券      ④央行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答案】D
【详解】①:在经济过热的经济形势下,央行应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降低,①不符合题意。
②:正回购是从市场上收回流动性,即回购之前所发行的债券或股票;逆回购是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即向社会公众发行债券或股票,由其进行自由交易,所以在经济过热的经济形势下,央行应该开展正回购而不是逆回购,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经济过热,说明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大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这需要央行减少市场中流通的货币,为经济降温,可采取正回购,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为此,下列传导链条正确的是
A. 支持企业家勇于自我超越——既敢于争先又互利共赢——培育企业家守法精神
B. 倡导企业家坚定政治立场——既敢于冒险又会规避风险——培育企业家爱国精神
C. 引导企业家反思企业使命——既抢抓机遇也会识别危机——培育企业家担当精神
D. 引导企业家善用“无形手”——既探索路径也摆脱路径依赖——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
14【答案】D【解析】
【详解】A:支持企业家勇于自我超越,既敢于争先又互利共赢,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培育企业家守法精神无直接关系,A不选。
B:会规避风险强调企业家的业务能力,倡导企业家坚定政治立场,无法直接推导出既敢于冒险又会规避风险,B不选。
C:引导企业家反思企业使命,与既抢抓机遇也会识别危机无直接关系,且既抢抓机遇也会识别危机,也不能直接推导出培育企业家担当精神,C不选。
D:报告强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通过引导企业家善用“无形手”,既探索路径也摆脱路径依赖,进而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D入选。
故本题选D。
15.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各地政府的惠企措施相继出台,政策端和产业端迎来共振。预计到2028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3.7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中(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Q分别代表价格和数量)能够反映未来我国低空经济产品和服务市场变化的是

A B C D
16.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2023年,中央企业持续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2023年1月至11月,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可见(  )
①央企肩负着引领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的责任
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增强
③国有经济在公有资产中实现质和量的双提升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答案】B【解析】①④:中央企业持续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表明了央企肩负着引领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的责任;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大,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这说明国有企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重要物质基础,①④正确。
②: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②错误。
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重视质的提高,③错误。
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