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二课综合练习
1.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2.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③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伟大开端,党领导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
④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伟大民主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国营 经济 |
合作社 经济 |
公私合 营经济 |
资本主 义经济 |
个体 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6.9% |
71.8%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0 |
7.1% |
①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
③合作社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2019年9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在阐述新中国成立70年成就时指出,我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工业体系在起步阶段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苏联的援助和对苏联工业体系的承袭
②民族资本家建立的工业基础和人民的努力
③“一五”期间建立起的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前提
③我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④社会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1952年9月,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此后,毛泽东几次强调“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重要思想,并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赞同。党的战略方针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的原因是
①中央领导人对国际环境的正确认识决定了向社会主义转变
②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③土地改革后农村个体经济成为主要经济成分,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④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管理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1956年底,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
①意味着我国几千年剥削制度的终结
②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③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意味着我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某班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恰当的是
A.甲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
B.乙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的国际环境
C.丙同学: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丁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
9.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下列做法符合此论断的是( )
①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借鉴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③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按照苏联模式,建立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下面对“锁链”和“线”分析合理的是
①工人没有生产资料无法摆脱“线”
②它说明工人对资本家有人身依附关系
③“锁链”下的奴隶享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④“线”的存在使工人的人身自由化为泡影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同点是
①生产资料都是私人占有
②劳动成果都全部归剥削者所有
③劳动者都毫无人身自由
④人与人之间都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②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
③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
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人将最终改变受剥削的地位
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
13.习近平主席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其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资本主义自身矛盾无法解决
C.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
D.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
14.《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下列对共产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②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③是具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政党
④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 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相同的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公、私成分变化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 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制 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简要描述材料反映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7.答案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