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自然·通讯》杂志刊载一项研究,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十只手臂的章鱼化石,其年代距今3.3亿—3.23亿年。该化石被认为是已知最古老的幽灵蛸和章鱼的祖先。这一发现说明了( )
A.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B.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2.无论哪种学派用哪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问题
C.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3.“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 )
A.生活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B.计划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想法与现状的关系问题
4.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在思考的这一问题( )
①贯穿哲学发展过程的始终
②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③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④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和朱熹的“理生万物”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哲学思想。这两种哲学思想( )
A.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分歧
B.体现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想上的对立
C.都是无任何积极意义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D.都对世界的本原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6.据研究,夏商时期《尚书·洪范》最早记载“五行”:水、火、木、金、土是世界本原;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又以“相克”和“相生”揭示了“五行”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①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③含有形而上学思想④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与下边漫画世界观相一致的是( )
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8.下列歌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是( )
A.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天黑》)
B.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
C.从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
D.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我的歌声里》)
9.漫画体现的哲学思想主要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0.只要“锦鲤附身”,人生就可以“躺赢”。这种认识与下列世界观相一致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产生于古代的智慧,历久弥新,中国南宋理学家,心学奠基人,陆王学派的开创者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常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下列观点与陆九渊哲理相同的有( )
①精神性的“理”是世界本源 ②吾思故吾在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大脑之所以有理性活动,只是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弹簧
A.②→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② D.④→②→③
13.我国南北朝时期思想家范缜提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上述两种观点( )
A.看到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B.承认了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提出了意识是整个世界的本原 D.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表现
14.在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观点能够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
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思故我在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存在即被感知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两大对立的阵营,两大派别的斗争。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理生万物”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我思故我在”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与“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6.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高空抛物、套路贷、校园贷、酒驾、高铁霸座等新情况新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在原来的民法通则中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据此后来的民法典则进行了针对性修改,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想,彰显了我国法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民法典作出针对性修改的合理性。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二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材料三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材料四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材料五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
上述五则材料的观点各属于什么哲学派别的什么观点?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A |
C |
D |
D |
B |
B |
C |
B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
|
|
|
|
答案 |
C |
C |
B |
C |
A |
|
|
|
|
|
16.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②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民法典进行针对性修改,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符合存在决定思维,坚持了唯物主义。
③民法典的修订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正确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体现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是可知论观点。
17.①王夫之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培根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毛泽东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王守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⑤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1.D
【详解】A:思维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A错误。
B: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依赖存在,二者并不是相互依赖,B错误。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C错误。
D:科学家的发现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D正确。
故本题选D。
2.A
【详解】A:无论哪种学派用哪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正确。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排除。
C: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排除。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只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D排除。
故本题选A。
3.C
【详解】C:依据所学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符合题意。
ABD:此三项都是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不是共同哲学问题,应排除,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D
【详解】①②:“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其实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贯穿哲学发展过程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并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③不合题意。
④:材料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D
【详解】A:这二种观点没有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A不符合题意。
B: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没有体现唯物 主义与唯心主义思想上的对立,B不符合题意。
C: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不能说毫无积极意义,C错误。
D:“心外无物”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理生万物”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这两种哲学思想都对世界的本原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D正确。
故本题选D。
6.B
【详解】①④:夏商时期《尚书·洪范》最早记载“五行”:水、火、木、金、土是世界本原,这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又以“相克”和“相生”揭示了“五行”之间的关系,这表明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题干中反映的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思想强调的是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问题,题干中反映的是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属于辩证法的思想,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B
【详解】求“佛”保佑自己考上大学,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活火”是世界的本原,A排除。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符合题意。
C:“存在就是被感知”,认为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排除。
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排除。
故本题选B。
8.C
【详解】A: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不符合题意。
B: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不符合题意。
C:从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属于唯物主义。C符合题意。
D: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B
【详解】B:漫画中“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认为“闲言”的存在以主观感知为转移,不听就不存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本题选B。
10.B
【详解】AD:“气者,理之依也”“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D与题意不相符。
B:根据题意,只要“锦鲤附身”,人生就可以“躺赢”。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与题意相符,B正确。
C:“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客观,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1.C
【详解】②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②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
①④: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①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C
【详解】③: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身体”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③排首位。
④:“大脑之所以有理性活动,只是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弹簧”,认为人的大脑只比完善的动物多几个齿轮弹簧具有机械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排第二位。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②排第三位。
①:“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设问知识限定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①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意思是身体存在精神就存在,身体不存在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气者,理之依也”的意思是理念、观念依赖“气”这种客观的物而存在,也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A: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A不符合题意。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承认了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B符合题意。
C: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整个世界的本原,C不符合题意。
D:材料中的两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表现,而不是唯心主义的表现,D错误。
故本题选B。
14.C
【详解】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不符合题意。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即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正确。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不符合题意。
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是静止的观点,二者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A
【详解】①: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故①正确。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我思故我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故②正确。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没有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故③错误。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强调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辩证法观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强调规律的客观性,没有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