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徐孟军灵动教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徐孟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洪钧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俊妃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董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敏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吕萍萍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伟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汤健云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慧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梅兰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姚燕飞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虞曙明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青萍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朱伶俐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资讯快递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练习

作者:蒋敏  日期: 2025-04-06  点击:

一、单选题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的这种分配制度,其根本决定因素是(   

A.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C.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以社会所有物质财富为分配对象  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当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下不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的有(    

小王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    某彩民所中的体彩奖金

低保户所获得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某国企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某家庭有甲、乙两劳动力,城镇化建设中,该家庭承包的6亩地以每亩每年1100元转包给一私营农业公司经营。当年该公司聘用甲在公司打工,月工资1200元;乙在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工作,工资、薪金年收入30000元,当年乙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000元。则该家庭当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为(    )

A1.55万元                                            B2.4万元

C1.74万元                                             D4.85万元

5.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得收入的途径看,正确的是(   

A.王某承包土地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是按劳分配

B.赵某银行存款所获得的利息属于生产要素分配

C.孙某出租土地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

D.李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6.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据此判断,以下属于转移性收入的是(   

A.小张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

B.公务员小李拿到的加班补贴

C.小马承包村里玉米地的收入

D.小明一家的贫困救济和补助

7.某班同学在政治课进行了晒晒我家收入的展示活动。

家庭成员

收入情况

爷爷

退休教师,每月领取养老金

爸爸

国企工作人员,每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

妈妈

外企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

叔叔

经营农家乐,收入很可观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爷爷的养老金属于劳动性收入爸爸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妈妈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叔叔的收入主要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实干兴邦,匠心筑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倡导尊重劳动是因为(   

A.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B.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

C.从事任何职业都要有工匠精神

D.在不平凡的岗位上才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9.在公司工作的小张,爱好旅游、摄影。她应某网站约请开设个人专栏,分享旅途风光与见闻,受到网友欢迎,收入不菲。这告诉我们(    

A.要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致富             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C.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D.立足本职岗位方能创造非凡成就

1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并就完善分配制度作出重要部署。完善分配制度(   

是实现有效激励与合理分配的重要制度安排

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

是发挥多层次分配协调配套制度作用的重要举措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措施属于初次分配过程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是(  

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

完善企业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2.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下列属于第三次分配的是(   

政府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金                

慈善组织筹款资助贫困学生

中央财政预算对农业转移支付                

爱心企业捐款助力疫情防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累计达1.45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72%;学校和社会投入资金累计达0.29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4%…其中的财政投入部分属于(    )

A.初次分配

B.转移支付

C.第三次分配

D.按要素分配

1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给出更清晰界定,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是(    

A.大幅提高中等收入者个人收入,有效促进共同富裕

B.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以按要素分配为主体

C.促进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相互协调配套

D.加大税收、社会保障等为主的第三次分配调节力度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发展慈善事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于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矛盾,这(    

A.属于再分配方面的强化税收调节        B.坚持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C.属于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D.提高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6.近年来,我国居民通过投资股票、债券等渠道获得了财产性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少数人财富积累太快,引起了社会议论。为此需要(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增加居民劳动收入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提高分配的公平性

依法取缔虚拟经济,引导资本流入实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消除贫困,促进公平

每年6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也是广东“第三次分配”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平台。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吸引着全省社会资源投入到扶贫济困事业中,成为社会力量“先富帮后富”的重要渠道。十多年来,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品牌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举措,吸引1000多家社会组织、近万家企业、100多万名志愿者、2000多万名爱心人士共同参与。长期以来,多个社会组织推进多个公益项目,取得一定的帮扶成效。随着“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等帮扶工作的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未来还将设计更多项目,为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更丰富平台。

(1)有人认为,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关键在于发挥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

DBCBD   DCAAA  ADBCC   C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发挥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有利于先富带后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

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方面,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需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