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绝密★启用前
高一政治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人民政协报》推出的系列报道“中华文明探源·何以中国”引人瞩目。该系列报道历经半年,将我国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画卷展现于世。
从上述材料可得出( )
A.一万年前农业已出现,人们处于旧石器时代
B.社会的分化、阶级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C.六千年前手工业发展,促成第一次社会分工
D.国家、城市出现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2.东胡林遗存是目前华北地区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依据唯物史观推测,那时( )
A.平均分配食物 B.存在压迫剥削
C.生产资料私有 D.阶级矛盾尖锐
3.某校学生参观博物馆。讲解员说:“从大约一万年前开始,一件件陶坯上记录了人类文明初期的信息,也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之一。”关于新石器时代,同学们可能还会听到的解说是( )
A.这个时期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时代”
B.私有制的确立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C.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D.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4.电影《一出好戏》讲述了一群人意外流落荒岛,丧失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为了生存和发展,从一起劳动到剥削压迫到货币建立……不经意间上演了一场浓缩版的人类文明演进史,下面属于对原始人生活描述的是( )
①史教授用石头在墙上写下感想
②马进用电力技术发电照明
③张总用占有的物品完成原始积累
④小王用树枝当鱼叉捕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印度尼西亚的明打威群岛上生活着一群土著人,他们以群体方式生活,日常并不耕种作物,也不放牧,但他们经常狩猎。据此推测,他们授得的猎物可能( )
①归氏族共同占有
②即将实行按需分配
③被氏族贵族占有
④会被撕成肉块平分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6.《弹歌》是一首反映原始社会狩猎生活的二言诗。全诗一共八个字,描写了古人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由此推断,处于该社会形态的人们( )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出现分工 B.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C.会用文字记载狩猎等日常事务 D.简单劳动就能获得丰盛肉食
7.裴李岗文化是分布于河洛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下列描述与这一时期社会状况相符的是( )
A.手工业、商业和城市进一步发展
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C.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D.氏族内部出现压迫现象
8.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逻辑顺序为( )
A.生产力发展→阶级出现→私有制产生→奴隶制国家诞生
B.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国家诞生
C.阶级出现→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国家诞生
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奴隶制国家诞生
9.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确切地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这个阶段是指( )
A.阶级产生 B.私有制确立 C.城市出现 D.个体劳动盛行
10.某班同学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同学们了解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过程,讨论了“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以下说法能说明此观点合理性的是( )
A.生产力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B.生产资料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C.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D.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11.马克思认为: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人们生产的物质生活资料除了满足自身与自身所属共同体的基本需要外还有一定的剩余时才必然产生的。下列对私有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②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③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
④私有制的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社会的解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下列对阶级和国家的相互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
①国家是代表各个阶级共同利益的机关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国家的产生导致阶级的出现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13.材料一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奴隶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他充分肯定奴隶制这种残酷的剥削制度的历史作用,甚至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述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相比较原始社会,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制度,但为什么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结合材料二,运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加以论证。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一万年前农业已出现,人们处于新石器时代 ,A说法错误。
B:土地的私有制标志着私有制确立,B说法错误。
C:原始社会末期,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促成第一次社会分工,C说法错误。
D:奴隶社会时期,国家、城市出现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2.A
【详解】ABCD:东胡林遗存是最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阶级有剥削和压迫,A正确,排除BCD。
故本题选A。
3.D
【详解】A: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文明时代”,故A错误。
B:私有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故B错误。
C: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氏族集体事务,那时国家还没有形成,故C错误。
D:新石器时代还属于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4.C
【详解】①④: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共同劳动,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根据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马进用电力技术发电照明、张总用占有的物品完成原始积累不是对原始人生活的描述,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5.D
【详解】①④:这一群土著人以群体方式生活,日常并不耕种作物,也不放牧,但他们经常狩猎。据此推测,他们处于原始部落时期,授得的猎物可能归氏族共同占有,会被撕成肉块平均分配,①④符合题意。
②:原始部落实行平均分配而不是按需分配,②错误。
③:从所反映的情况他们处于原始部落时期,还没有出现氏族贵族,③错误。
故本题选D。
6.B
【详解】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决定了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B符合题意。
A: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出现分工,A错误。
C: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文字,也就不存在用文字记载狩猎等日常事务,C错误。
D: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只能靠集体狩猎或采集活动获得维持生存的肉食,D错误。
故本题选B。
7.B
【详解】A: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商业和城市进一步发展,A排除。
B: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B正确。
C: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C排除。
D: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剥削和压迫现象,D排除。
故本题选B。
8.D
【详解】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私有制产生,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奴隶制国家诞生,D正确。
ABC:其余三项均没有正确反映其逻辑产生顺序,故ABC排除。
故本题选D。
9.A
【详解】A: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阶级和努力阶级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了,A符合题意。
B:私有制的确立,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B不符合题意。
C:城市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原始社会末期,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氏族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A: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故A错误。
B: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故B错误。
C: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不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的原因,故C错误。
D: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因为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11.C
【详解】①④:由材料可知,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私有制的产生,是因为原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原始社会的解体,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人所固有的,②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②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②③正确。
①: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不是代表各个阶级共同利益的机关,①错误。
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先有阶级后有国家,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3.(1)①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任意买卖奴隶,把奴隶当作财产,这体现了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主把奴隶当做牛马对待,强制奴隶劳动,如果不满,便有残酷惩罚,这体现了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恩格斯经典导读
考点考查: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角度。本题要求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特点,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运用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的知识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可联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有效信息②: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处以各种酷刑→可联系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角度并将教材知识、材料等有机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分析奴隶制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作用,属于原因分析类试题,可从判断历史进步的标准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可联系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有效信息②:充分肯定奴隶制这种残酷的剥削制度的历史作用→可联系判断历史进步的标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角度并将教材知识、材料等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