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唐玉婷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唐玉婷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丽娟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翟林一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春萍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馨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英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思霞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佳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赟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佳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俊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珏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禄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婷燕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怡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正良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书分享

作者:徐禄  日期: 2025-03-25  点击: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读书分享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教师的语篇解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认知发展的程度、情感体验的深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准确的进行语篇分析是践行新课标要求的第一步,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一书,以其深入浅出的阐述和丰富的实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语篇分析教学经验和策略。本报告将从书籍内容、个人收获以及教学应用三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综述和评价。

二、书籍内容概述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一书共分为五章,以新课标为依托,基于课例,详细阐述了语篇分析框架的三要素(what-why-how)。书籍首先讨论了语篇、语篇类型以及基于语篇教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理论基础。接着,书籍分别从what(语篇内容)、why(语篇目的)和how(语篇结构)三个层面,深入介绍了语篇分析的方法和侧重点,并配备了丰富的语篇分析练习素材。最后,书籍探讨了语篇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并在附录部分展示了阅读课、读写课、语法复习课和听说课等四种课型的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及专家点评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和应用语篇分析策略。

三、个人收获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在what-why-how部分,长期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What 层面的常见不足与对策

课堂上给学生的默读时间偏短;

适当增加学生在课堂上默读课文文本的时间

给学生阅读技能或技巧的提示不足;

 

在阅读课文文本前后对学生加强阅读技能或技巧的提示和解释。

给学生的反馈不够具体;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具体的反馈。

教学时混淆语篇内容与标题、主题意义

澄清语篇内容与标题、主题意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Why 层面的常见不足与对策

没有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梳理主题内容和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时间比例

教师在课前语篇研读阶段严格按照语篇分析框架的指引设计若干有逻辑性的思考活动,从理解语篇的主题内容过渡到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确保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不会缺失且实施时间充裕

把理解语篇的主题内容混淆为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

 

教师要充分备课,仔细分析这两方面的区别,根据新课标和相关案例的指引,提醒自己进行深入到位的思考。

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时牵强附会。

 

从所教语篇的文本内容出发,基于语篇的主题,结合所教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提前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

 

How 层面的常见不足与对策

分析语篇的组织特征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无关,没有什么意义;

教师应调整对应试教育的既爱又怕的心态,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如何分析语篇特点,为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提供最佳的运用途径。在教师语篇知识的点拨下,学生才能学会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并模仿运用,进而有效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分析语篇的组织特征比较抽象和不易理解;

教研活动中开展相关语篇知识的专题学习、专门讲座、赛教等活动,促进教师勇敢跨过语篇知识学习的门槛,提高语篇知识的教学水平。

分析语篇的组织特征比较费时间和花精力。

根据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管理时间,提高效率,优先安排研究语篇特征。

 

此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教学的迷茫之路。在读本书前,我对语篇分析框架中的what-why-how是一知半解的。之前虽读过相关权威解读,但不得要领。而此书用简明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介绍了这三要素的内容与分析方法,前后的衔接和重点内容的不断复现,帮助我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和晦涩难懂的术语,引导我思考三要素在语篇中是如何形成一个统一整体。通过阅读《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一书,我深刻感受到了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对语篇分析的本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阅读本书还促使我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发现问题。现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总结如下:

我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对体裁、结构的分析局限于教材语篇。

结合教学目的,选择难度适中,内容新颖、符合时代特征,结构完整,语言地道的语篇,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输入。结合课时进度,将补充资源作为作业让学生先自行感知

对语篇结构的分析浮于表面,模板化。缺少对语篇结构(宏观与微观)与语篇意义关系的分析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牢记段与段,句子与句子间的衔接和逻辑关系。在语篇结构上花时间、精力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而形成正确的答题策略

时间分配不合理,主题意义探究时间较少,集体讨论或个人思考环节较匆忙个人的点拨与文本内容不够紧密,

在课前严格按照语篇分析框架设计课堂活动,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确保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顺利开展。基于教学内容语篇主题,充分考虑学生年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联系实际生活,提前思考、探究主题意义,课上及时给予口头、书面点拨,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1.对于体裁、结构的分析局限于教材语篇。由于担心课时进度问题,日常教学中较少会给学生补充不同语篇类型进行比较或同类型的多个语篇进行复习巩固。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体验各种语篇类型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特有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提供的语篇。结合实际情况发现,可选的资源种类繁多。但自选语篇也是一门大学问,需选择难度适中,内容新颖、符合时代特征,结构完整,语言地道的语篇,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输入。此外,还需考虑教学目的,例如口语训练活动不宜使用过长、过难的语篇。鉴于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间的巨大差异,听力训练中将书面语篇直接转换成录音也是不合适的。对于课时进度问题,补充资源并非一定要在课上同步完成,若确实时间有限,将其作为作业让学生先自行感知也未尝不可。

2.对于语篇结构的分析浮于表面,模板化。缺少对语篇结构(宏观与微观)与语篇意义关系的分析活动。较少分析语篇衔接、连贯手段的分析方法。读完此书发现,其实对语篇组织特征的分析才是指导学生提高成绩更高效的助推器。以日常训练中学生最易失分的题型句子还原为例,该题型需要学生理解语篇结构,判断各段落与主题间及段落中各句子间的显性或隐性的逻辑衔接关系。但观察学生的答题过程发现,学生通常只关注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联系,用代入的方法将句子还原文章,不仅耗时低效,且易出错。因此,在今后日常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牢记段与段,句子与句子间的衔接和逻辑关系。舍得在语篇结构上花时间、精力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而形成正确的答题策略

3.时间分配不合理,主题意义探究时间较少,集体讨论或个人思考环节较匆忙。且存在个人的点拨与文本内容不够紧密,导致出现主题意义较牵强或过度拔高的情况。根据本书提供的对策,我将在课前严格按照语篇分析框架设计课堂活动,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必要时在课件上插入活动时间作为提醒,确保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顺利开展、充分讨论。此外,备课时从教学内容出发,基于语篇主题,充分考虑学生年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提前思考、探究主题意义,课上及时给予口头、书面点拨,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观念的改变,然后在教学时间中采取行动,不断尝试,才能让在教学中关注语篇及语篇类型,基于语篇类型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语篇特征的分析成为自己的习惯,为自己的课堂增光添彩,为学生的成绩添砖加瓦。

四、教学应用

以选修一Unit2 working the land extended reading  Tea:China’s gift to the world 为例

语篇分析

1.语篇的主题和内容What

1)主题语境:属于“人与自然”中的第三条“人与环境,自然遗产保护”。

2)内容信息:介绍中国茶的历史、文化、传播以及功效

2.语篇的主题意义 why

1)写作意图:向读者介绍中国茶的历史、文化、传播以及功效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今广受世界各地欢迎的中国茶的历史和文化,主动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3.语篇的组织特征how

1)语篇体裁:该语篇是说明文,属于书面连续性文本,正式文本,非文学文本。

2)篇章结构:作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中国茶的相关信息,通过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和介绍茶圣陆羽的作品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文章结尾,以著名作家林语堂的一段话来揭示中国茶的功效。

3)衔接手段:每一段都是一个独立的段落,拥有自己的中心句,每一段又是本篇文章的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40分钟)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1.导入

Invite students to taste tea and ask their feelings

T: What are we doing?

  How about the tea?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ea?

导入环节部分通过邀请学生品尝茶,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唤起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学习兴趣。

2.理解what

Activity 1:  Ask students to read passage two for subheadings and detailed formation

 

 

 

 

通过给小手册加上副标题,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能力;理解有关于茶的基本常识,加深对中国茶的认识;补充茶的种类,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课堂趣味性

Activity 2  Read passage 2 for its structure

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从宏观层面清语篇结构,获得结构化的知识,为进一步挖掘语篇深层信息搭建脚手架

Activity 3   Read Passage 1 for details

 

引导学生通过阐释、分析、判断等思维训练活动,进一步研读语篇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细节信息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文能力迁移作铺垫。

3.赏析

why and how

1)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leaflet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the subheadings used in it;

2) Ask students to read passage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 why the author used two questions used at the end of Paragraph1;

3) To identify the writing techniques used in the passage to make it persuasive and   provides examples.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进行解读,深入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

 

4.拓展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why tea is the gift to the world?

引导学生通过阐释、分析等思维训练活动,弄清楚茶为何是世界的礼物,理解和鉴赏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号召学生做茶文化宣传的大使,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5.作业布置

Ask students write a speech draft with the information below. And ask student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phrases concerning tea

 

综合运用所学以写的方式输出成果,运用原有知识,更新课堂活动中输入的新知,并用书面表达的外显形式输出了本堂课学习的知识。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关于本课主题的相关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选做部分增强阅读趣味性。

五、结论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一书是一本值得英语教师和学生深入阅读的书籍。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语篇分析教学经验和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篇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语篇分析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