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唐玉婷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唐玉婷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丽娟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翟林一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春萍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馨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英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思霞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佳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赟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佳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俊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珏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禄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婷燕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怡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正良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浅谈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徐禄  日期: 2024-04-06  点击: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品格,对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阶段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该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强化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作为班主任必须做的工作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班主任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目的是提高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促使高中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一、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高中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地对心理、抑郁焦虑、心理不平衡、适应能力不良以及学习压力感较大等问题。班主任需要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掌握。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如学生是自身原因导致他们不能很好控制自身的情绪,还是学校里的教学老师教育模式简单粗暴,缺少耐心教育的情况下,给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又或者是学生家庭存在的原因,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在高投入、高要求的情况下,孩子不能满足家长的期望,长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1]。
二、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
    对高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老师为其构建和谐的班集体。第一为学生开展多样性的班级活动,活泼生动的班集体下可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能促使学生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在和谐的班集体下,每个学生都乐忠于表现自己,对强化学生自信心,促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团体性辅导,拟定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中的学生年龄差异不大,彼此之间会有共同话题,开展主题班会可密切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有助于疏导自身不良心理,对解决心理困惑,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班主任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主题班会上需要对学生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在逐步引导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解开学生的心结。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首先需要认同学生内心的想法,有目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纠正学生原有不正确的认知,但是在引导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与班主任和同学谈心交流[2]。
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在民主和谐的班级体中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班主任的积极参与外,各科任教老师也必须参与。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要求老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积极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可以将老师当成良师益友,这对提升学生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好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不体罚辱骂学生,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去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得以成长[3]。
四、创新以往评价方式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据相关教学资显示,老师对学生主观性评价会促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教学中一些老师过度关注班上的尖子生,对成绩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缺少关注度,有些老师甚至对差等生存在彻底否定的态度,此种评价方式长期下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性和自信心,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均有不利影响。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用赞美之词来鼓励学生,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学生在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赞美和鼓励之后,会强化自身学习信心,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行素养有重要意义[3]。
五、定期与学生保持沟通与联系
    班主任在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和联系。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告诉家长,引起加上对孩子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班主任要定期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4]。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尤为重要的工作。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班主任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种途径上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只有在明确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采取针对措施加以疏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以提升。高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学生各方面素养均得到综合性发展,能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对学生良好德行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佐强.浅谈如何开展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青春岁月,2019,(19):158.
[2]李发旺.浅谈高中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4):47,49.
[3]邵华.例谈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12):68-69.
[4]丁欣.浅析高中班主任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J].南北桥,2019,(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