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唐玉婷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唐玉婷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丽娟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翟林一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春萍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馨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英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思霞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佳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赟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佳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俊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珏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禄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婷燕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怡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正良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论读写结合教学

作者:高春萍  日期: 2023-02-15  点击: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反思

——  4.10 The Steamboat 的语篇读写训练教学设计(潘郭君P309-315

一、问题的提出

读写结合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常态,读后续写也已成为较成熟的高考题型。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仍然出现以下问题:1. 读写失衡。一些读写课重头在阅读,而写作只是蜻蜓点水带过。2. 读写分离。阅读的设计与后期写作的关联性不强。阅读不能服务于写作的开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支架作用。 3.读写不能服务于主题意义探究。读与写活动仅浮在文本信息层面,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对主题展开探究,挖掘主题意义。导致续写内容无法提现文本主旨内涵。

如何有效开展读写结合课,发展学生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例分析

本课例语篇是经典小说片段《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潘郭君老师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背景、情节三要素,帮助学生把握本文的基本结构和关键内容,从而理清情节。其次,通过对比分析小说人物性格,思考人物性格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探究作者写作意图,加深对语篇主题的理解。紧接着,潘老师鼓励学生关注小说细节描写,批判性思考一些用词的内涵和用意,品味作者的写作风格。最后,通过编创冒险故事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用于实践,实现迁移创新。

1.      阅读部分活动设置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使阅读对标写作。

潘老师精准捕捉小说特征,提炼冲突。冲突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主动力。潘老师精炼地抓住小说中的三个冲突场景,借助冲突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达到整体理解的目标。随后,潘老师将教学视角聚焦在人物分析层面。借助三个冲突情景,引导学生对比分析Huck Jim在这些冲突中的表现,具体到他们的行动、语言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部分的活动设置少而精,使阅读聚焦到了关键信息、关键人物和情节部分。

2.      准确把握读写结合点,充分搭建写作支架。

潘老师从学生输出任务——写一篇冒险经历的作文出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三要素(背景、人物、情节),为后期写作搭建语篇结构支架。同时,阅读中学生从语言、动作、情感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这为后期写作中对人物的刻画搭建了内容支架。而教师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赏析文中细节描写,品味语言的选用与主题意义的密切关联,为写作搭建语言支架。可以说活动设计步步为营,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关联性,真正实现了让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目标。

3. 提供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学习内容。

潘老师在阅读结束环节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形式归纳所学内容,把所学转换成结构化知识。这不仅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搭建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对于小说的体裁特征(三要素+冲突)、人物性格描写以及语言的选用有了初步的写作思路。

 

三、反思及建议

1.      读写教学课上,从时间消耗的比例上写作要大于阅读。不宜再体现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尤其是阅读前的背景知识激活环节可以省略,教学活动可根据写作需要直奔课文内容理解,从而节省时间,为学生的写作服务。

课堂导入环节,潘老师以6字微小说开场,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到语言的魔力,紧接着要求学生分享关于马克.吐温的资料。在阅读课堂上,这样的环节十分精彩,让学生对小说阅读充满期待。但在读写训练课上是否是最佳选择?

根据张献臣所说,在读写教学课上根据写作需要可以省略背景激活环节。个人认为可以转而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写作情境。写作情节设置越真实,学生的写作动机也就越强。例如,课上呈现学校通知,即将开展英文探险小说写作大赛,欢迎同学踊跃投稿。这样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感。促使他们有选择性的阅读,带着写作任务有目的地学习本课的阅读内容。

2.      在过程性写作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列举写作提纲是一个重要步骤。让学生在列举写作提纲的基础上再开始写作,有助于学生减少写作时的焦虑感和盲目性,从而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本课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冒险故事,这对于学生来说很有挑战性。因此潘老师设置了小组合作创编,组内分享、全班展示环节。个人认为在写之前可以采用skeleton writing(纲要写作)的方法,协助学生合作构思冒险故事的背景、人物、情节冲突、主题。引导学生简单罗列相关内容,并思考怎样设定背景、人物和情节冲突才能凸显故事的主题。这样有助于适度引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教学想要的效果。

3.      开展自评、互评,促进相互提高

《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促学作用。潘老师这节课上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通过以“My adventure”为题的写作进行全面反馈。潘老师认为学生作文基本包括小说三要素,也能注意语言使用的生动性和情境性,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从中看出,这里潘老师主要是发挥了教师评价的功能。个人认为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当然,针对故事的人物塑造、情节冲突、主题意义、语言表达等方面设计评价量表,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关键内容。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