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非虚构类文本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深度学习理论来提高非虚构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效果。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通过整合文本,关注课堂导入,激活思维要素;分层设计,结合认知规律,拓展思维角度;关注内涵,鼓励思辨讨论,引导价值评价等手段设计开展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英语活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拓宽思维角度、创新观点表达,真正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非虚构类文本;非故事类;核心素养
一、引言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核心位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广泛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更丰富的语篇文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丰富他们的语言、人文和科学知识储备,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能力[1]”。而阅读教学所涵盖的文本,可以细分为虚构类文本和非虚构类文本两大类。相对于虚构类文本(也称故事类文本),非虚构类文本是“以传递自然和社会事实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其话题范围广泛、体裁多变,形式多元,涵盖了科普文、新闻报道、手册、地图、海报、社会研究报告等诸多文本类型,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阅读非虚构类文本,有助于拓宽视野、丰富学识、发展思维、构建知识体系、更好地认识世界[2]。
二、非虚构类文本的教学现状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师生常常会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由于非虚构类文本通常涉及较为严肃的话题,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学生往往对这类文本缺乏兴趣,导致阅读积极性不高。其次,非虚构类文本往往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式结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和挫败,影响学习效果。再者,教师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与非虚构类文本贴合的文本解读和有效教学策略,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上述教学实践困境,本文提出将深度学习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非虚构类文本教学的实践探索。
三、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深度学习强调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强调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元认知,注重学习行为方面的高情感投入和高行为投入[3]。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郭华对深度学习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其关键在于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全身心投入,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健康且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具体到英语学科的深度学习,王蔷等人对于郭华所概括的深度学习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他们认为,深度学习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倡导活动与体验、鼓励联想与结构、聚焦本质与变式、重视内化与交流、促进迁移与创造、融入价值与评判[4]。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度学习理论为高中英语非虚构类文本教学提供了新颖的视角与有效的方法,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下面,笔者将以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拓展创新学程第一册Unit 1 Extended reading板块为例,探讨如何将深度学习的理论与非故事类文本的文体特征相结合,促进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教学的深度学习实践。
四、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非虚构类文本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指出,“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5]”。所以,只有深入分析文本后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
本课教学文本选自《英语》拓展创新学程第一册Unit 1 Extended reading板块。单元的话题是“我们栖居的星球”,隶属“人与自然”主题语境。本板块由两个阅读语篇构成,一篇是题为“Inside the earth”的杂志文章,体裁为说文明;另外一篇是图配文的漫画,两个语篇均属于非虚构类文本。虽然呈现形式不同,但共同特点是两个语篇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的内部构造。第一个语篇中有相关的段落主题句以及话语标记语,文章结构清晰,同时在文中配有地球由表及里的剖面图,有助于读者对文本内容更好地理解。第二个语篇以两只鼹鼠去地心的旅程为主线,用连环画的形式生动有趣地描述了地球的内部构造及其特点。借助明显的数字与图片,能够从视觉上更直观地将地球内部自上而下的空间结构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栖居的星球,理解探索地球的意义,旨在帮助学生积累地理学科知识,激励他们探究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资源来造福人类,同时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1. 整合材料,关注课堂导入,激活思维要素
非故事类文本通常包含以下元素:标题、副标题、图片、图解、地图、曲线图、流程图、表格、不同字体、高亮词等[6]。本节课涉及的文本中同样包含了地球由表及里的剖面图、卡通鼹鼠漫画、以及漫画中利用了很多常见的人物对话泡泡框等。所以,基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和兴趣点,笔者重新整合了两个文本,巧妙地利用这些非虚构类文本中的视觉元素,设计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要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断1]
因为两个文本的话题都是围绕探索地心,所以在上课伊始,教师首先选择播放一段一分钟左右的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地心探险之旅》的开头片段并给出观看任务“What is the video about?”。该段视频音效震撼,画面壮观,配上旁白深情而充满探索欲望的声音,能够瞬间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吸引到了屏幕前。地球内部的奥秘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每一帧都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在视频观看结束,学生很自然能够给出问题答案“It is about exploring a new world: the inside of the Earth.”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中的插图并追问“What are the three layers of the Earth?”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的感受并获取非虚构类文本的事实性信息。至此,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话题,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中,教师播放视频,利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作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心的神秘。此时学生身心放松,在低焦虑的学习状态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更有效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将旧知与新知建立起关联,从而对这部分地理学知识产生多维度、多层面的认识。在这一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深度学习“活动与体验”、“联想与结构”两大特征。
2. 分层设计,结合认知规律,拓展思维角度
非虚构类文本都具有一些典型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特点。在本节拓展阅读课中,第一篇是典型的说明文文体,第二篇是漫画。虽然文本虽形式各异,却共同承载着丰富学生地理学方面信息。王蔷教授认为,在教授非虚构类文本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特征促进理解,可以利用结构视图对信息进行重组再组,不断内化巩固知识结构;也可以借助特殊的语言表达,加深师生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王蔷,2018)。
为了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深层次发展,笔者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了层次分明的教学活动。
[教学片断2]
教师在阅读第一份文本之前,对阅读文本二的漫画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设计了一份quiz(问答比赛),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关注连环漫画中数字和图片,快速查找信息并完成Quiz。教师布置任务:“As we can see from this comic, Bucket and Spade are digging down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What will they find? Please read the comic strip and finish the quiz in one minute”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改编教材文本,以问答比赛的形式锻炼了学生快速查找信息、通过字面信息简单推测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上课时利用希沃软件中倒计时功能,有效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以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但是这个任务仅仅考察了学生较低级别的思维层次,是对学生认知的初步要求。
[教学片断3]
在学生完成Quiz之后,教师总结:“It’s so amazing that scientists have got so much factu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side of the Earth. Have you ever wondered how do scientists know about the Earth’s internal structure? ”以设问自然引入对第一篇说明文文本的阅读。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段落主题句、标注关键词,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概括整合探索地球内心的方式、挑战以及好处。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谈论,探讨探索地心能够带来哪些其他的益处。在进一步概括整合、分析判断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从借助逻辑连贯的问题链,自然推动整节课的发展。
问题1:What challenges may scientists face when exploring the inside of the Earth?
问题2: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studying the inside of the Earth?
问题3: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the example of the storage of hydrogen?
问题4:In your opinion, are there any other benefits of studying the inside of the Earth?
问题5: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studying the inside of the Earth? Can you find the evidence in the text?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使其结构化,同时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方便教师随时调整课堂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共同构建知识框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从学生认知视角入手,通过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的问题链,帮助学生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系统的知识。这些举措符、合深度学习“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联想与结构”的特征。
3. 关注内涵,鼓励思辨讨论,引导价值评价
非虚构类文本主要基于客观事实,教师宜减少对文本事实信息的提问,而应着重引导学生探究写作技巧、目的及效果[7]。这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前期的阅读或者之后,教师设计了几个开放性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和价值。
[教学片断4]
此环节关注语篇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图片及漫画,探究其使用意义;教师给出问题:“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pictures used in the article and comic strip?”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感悟作者在有效传达信息时,使用设问和举例这两种写作技巧的作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关注非虚构类文本中插图及漫画的特殊使用作用,关注语篇组织形式及其意义,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锻炼学生的评价思维,为后续创造性输出做准备。这符合深度学习“价值与评判”的特征。
[教学片断5]
通过前面文本内容的阅读,学生已经认识到探索地心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教师创设情境,设置开放性讨论话题:Nowadays, China has been advocating exploring deep inside the Earth, which has raised a heated discussion online. A few people are questioning, “why not spend the money, time and efforts solving some problems down to earth?”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further exploring deep inside the Earth? Voice your ideas.引导学生就这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在此之后分析概括科学家身上的具有的精神。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设置符合学生身份的真实情境,搭建了文本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从对What的探究走向对Why (为什么要探索地球)的思考。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研究的科学意义,还促使他们思考科学探索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视他们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个思维探究活动,旨在推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拓展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内化所学,创造性输出和表达,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深度学习的“活动与体验”、“内化与交流”、“价值与评判”、“迁移与创造”的特征。
深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由浅到深的。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非虚构类文本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将深度学习的理论与非故事类文本的文体特征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拓宽思维角度、创新观点表达,真正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19.
[2] 王蔷. 非故事类英语读物教学的意义与有效途径[J]. 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2018,(2): 43-48
[3]郑葳,刘月霞.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J].教育研究,2018,(11):56-60
[4]王蔷,孙薇薇,蔡铭珂,等.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1):17-25
[6]徐静芳. 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探究[J]. 英语学习, 2020,(9):20-23
[7]王书姗,苏天仪.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教学的实践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1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