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以普通高中拓展创新学程·英语 第二册第一单元“Extended reading: Say no to drugs”为例
【摘要】作为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语篇是高中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元素。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开展语篇分析,以What,Why,How三类问题为抓手,形成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以推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以普通高中拓展创新学程·英语 第二册》第一单元“Extended reading:Say no to drugs”为例,探讨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篇分析;阅读教学
一、引言
阅读课作为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设计始终是讨论焦点。本轮课程改革以来,受《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指引,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观念和做法上都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阅读课将教学内容聚焦于语言、词汇、语法知识等,未能依托学科内容,教授语篇背后传达给学生的寓意。结合具体案例细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语篇分析不到位。许多教师仍存在重语法轻语义的错误倾向,对语篇本身的主题意义、结构布局等挖掘不够深入,致使教学内容停留在词汇、长难句等浅表层面,教学设计成为语法知识的简单堆叠。二是语篇分析到教学设计的转化未能达成。二者在施教前产生割裂,致使教学设计碎片化、琐碎化,将语篇分析的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阻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阅读能力与品格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从语篇分析和阅读教学设计的内涵与相互关系着手,以普通高中拓展创新学程·英语 第二册第一单元“Extended reading: Say no to drugs”为例,探讨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技巧与策略。
二、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设计
1. 语篇分析
(1)语篇在教材单元内的地位
新课标指出:“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与主题意义的表达。”语篇的地位从其在教材单元架构内的占比可见一斑:译林版《普通高中拓展创新学程·英语》每个单元由八个板块组成,其中,Reading板块和Extended reading板块分别为师生提供了符合单元主题语境的语篇,在教师教学用书中,这两个板块占据3.5-4.5的建议课时,占单元总课时的近一半。单元其余板块内也存在着其他较短的语篇,对这些语篇的多模态处置,构建高中英语课堂的主体。
(2)语篇分析对教学设计的指引
新课标指出:“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语篇分析框架三要素(What,Why,How)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产生“轨道性、目标性和操作性的定位作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对What类问题的回答,如语篇的主题语境、具体内容等,往往决定了其教学活动设计的整体思路;对Why类问题的回答,如语篇的写作目的、价值观导向等,往往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挖掘类追问的安排,促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品质的提升;对Why类问题的回答,如篇章结构、语言特征等,往往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设置,是阅读课堂的亮点所在。综上所述,语篇分析对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是无容置疑的。
2. 阅读教学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施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已由提高阅读能力转变为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以培养学生较高的阅读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文雅光、郑春红,2019)。换言之,当代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解码语篇、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的能力,更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获得积极阅读体验。以上要求的达成,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确保学生在读前、读中、读后的三个环节中,始终向阅读教学的目标前进。
(2)阅读教学常见模式
我国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基本分为两种模式:采用“自下而上法”的侧重点在于解决语篇中生词和句子结构的教学、以及采用“自上而下法”的侧重于“建构全文的语意图像,用较高语言层面的理解帮助较低语言层面的理解”的教学。根据亲身的听评课经验及对网络资源的观察,这两种阅读教学颇为常见,但经过对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与反思,不难发现这两种教学模式分属两个极端:纯粹的“自下而上”偏离阅读教学的本质,学生的语言碎片化、片段式;单纯的“自上而下”看似科学,但在对主题意义的追寻过程中忽略了语言本身,使得语言学习不完整,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品格的提升。
三、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对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常见模式的分析,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需要在全面客观的语篇分析基础上,聚焦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以普通高中拓展创新学程·英语 第二册第一单元“Extended reading: Say no to drugs”(以下简称“课文”)为例,阐述相关具体策略。
1. 遴选语篇分析结论,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全面分析的语篇分析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叶恩理等,2015)。但是,考虑到教学实际,教师往往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依据客观的课时,对语篇分析的结果进行遴选,将最有价值的结论转化为核心教学目标,而不是面面俱到,勉强将所有分析结论转化为教学目标。
笔者运用语篇分析方法进行课文分析后得出结论:首先,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内容是一名警察对高中生做出的拒绝毒品的宣讲。语篇从毒品滥用的危害、使用毒品的原因、保护自我的方式三个方面,对高中生做出有理有据的告诫。其次,语篇试图通过触目惊心的数字、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服高中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诱惑心存警惕,从而度过安全、幸福的生活。最后,语篇采用总分总结构,并使用多样化的连词,使得文本条理清晰,便于理解。
教师可以针对语篇分析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解读,并从中提炼阅读教学目标。以课文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在多模态的阅读活动后对语篇进行口头总结,或者依据教材所提供的课后任务,布置学生进行概要写作。但最终,笔者决定把理解和内化语篇主题意义作为核心目标,设置“By the end of this period,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write a suggestion letter of saying no to drugs”作为阅读课的教学目标。
2. 依循语篇分析结果,设计科学教学活动
教师经过语篇分析,对课文已经有了全面、深入的把握,但学生在学习之前,往往缺乏对语篇的必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使得阅读课堂往往会产生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不匹配,进而阻碍真正学习行为的发生。教师需要从语篇分析的结果出发,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循序渐进,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促成真正学习行为的发生。
笔者对语篇分析进行研究后发现,课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写作手法多样,具备很强说服力,但相关话题处于授课班级学生的知识盲区,学生不了解且普遍认为和自己的生活关联度不高。如果在读前的预习阶段放任学生自主阅读,学生的阅读将处在“一种半休闲型阅读的状态,具有弱目的性、弱计划性、弱探究性和弱转化性等特征”。同时,根据对学生平时阅读课堂状态的观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时普遍存在突破难点,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往往停留在对表层含义的粗浅记忆上。在读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复习主要集中在核心词汇、语块的记诵,疏于进一步的挖掘。结合对课文的语篇分析,同时基于对授课班级学情的了解,笔者对阅读课堂的教学活动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预习课文时,学生往往以自身体验为出发点建立阅读动机,阅读过程中也往往处在无意注意的状态,预习过后难以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感知,与教师经过语篇分析后对文本的理解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对语篇形成类似语篇分析结构的理解,为高效的阅读课堂奠定基础。因此,本堂课笔者布置的读前预习作业为: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ave you received any drug education? Do you think it’s effective? Why or why not? If you were to give a speech about drugs, what would you talk about?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事实上在预习阶段已经建构了相关话题文本内容与结构方面的预测,并激活了相关背景知识。
第二,教师要求学生课上改写课文。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迁移创新类活动作为英语阅读课堂活动的重要环节,为学生创设课文语言应用的情境。因此,本堂课笔者没有选用口头问答形式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写一封相关话题的建议信,推动学生内化课文内容,并创设性地进行书面形式地语言输出。
第三,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巩固课文。有效的阅读课堂具有延展性,要求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读后巩固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对语篇重点进行反刍消化,形成阅读教学的逻辑闭环。经过对课文语篇分析的进一步研究,笔者设置如下课后作业:Read the speech again and summarize the language style of it.Try to use the same style to polish up your suggestion letter. 通过该课后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巩固课文的文体特征与对应的语言风格(也就是语篇分析中How的部分),促使学生进一步内化语篇内容。
四、结语
客观深入的语篇分析,是教师构建高效英语阅读课堂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实现语篇分析向学生语篇学习的有效转化,通过合理教学目标的设置、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得语篇分析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使教学策略真正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雅光、郑春红.2019.语篇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朱晓燕.2023.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2022.普通高中拓展创新学程·英语第二册[T].南京:译林出版社
王蔷.2017.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2):19-23.
王健.2023.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