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唐玉婷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唐玉婷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丽娟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翟林一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春萍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馨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英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思霞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佳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赟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佳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俊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珏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禄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婷燕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怡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正良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思维导图在教材与片中的应用

作者:王珏  日期: 2023-02-16  点击:

“思维导图”在教材语篇中的有效运用

宜兴市官林中学    王珏     13771357085

【摘要】教材语篇始终是学生学习教学策略,篇章结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教材语篇学习,而其中,思维导图就是一个贴近实际且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本文以课本语篇为例,阐述了如何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材语篇;实际运用

    随着英语高考改革模式的不断推进,灵活性,多元性,时效性的语篇变得越来越普遍,英语的考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法,单一的话题,而是更多地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正因如此,很多同学也产生了困惑。比如说M6U2Reading,介绍的是关于桑兰的事迹,完全脱离学生的认知;M8U4Project介绍的是哈利波特,很多学生也没有读过,所以更谈不上兴趣了。为此,他们开始怀疑,我们到底有没有必要学教材上的文章?学了究竟有什么用?对高考有没有帮助?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每一个教材上的语篇都有其特定的学习策略,都涉及相关的知识结构,也体现一定程度的情感升华。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回到了老师怎么教上。本文将以牛津高中英语M8U1 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一课为例,实例分析“思维导图”在教材文本中的有效运用。

一.何为“思维导图”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人们用盘根错节的图形来表达大脑思维的过程,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想和观念呈现在纸上的工具(Buzan & Buzan 1993)。这是以大脑为基础的发散性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大家有效地梳理和记忆关键信息。它有效地把我们大脑思考的东西进行了外部的呈现,并且发散地越多,思考地越清晰,思路也会越顺畅,记忆的效果也会更好。因此,“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有效地工具,帮助我们大脑进行更好地运转,记忆,理解,甚至是创新。

二.英语教材语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

    那“思维导图”在我们教材语篇教学中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教材文本的特点。我们的牛津高中英语课本上语篇的选择,首先体现的是其基础性,不存在过难过偏的内容;其次,我们语篇的选择必须体现其科学性,不允许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同时也要能够体现高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再次,语篇的选择必须要体现其文化性,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语篇的选择体现了其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从以上四个特点来看,我们教材中的语篇都是非常具有教学性的,可为什么学生仍不感兴趣。而这个关键,就落到了我们每个一线英语教师的身上。而“思维导图”就可以成为我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简化学习内容的一把利器。其一,思维导图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化繁为简,抽丝剥茧,更高效地掌握语篇知识;其二,思维导图可以把传统的枯燥的语篇文字转换成各式的图形。比如说当我们进行定义阐述时,可以用圆圈图;特征描述时可以用气泡图;两者比较可以用双气泡图;分类可以用树状图;整体到部分可以用括号图……各式图形必然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也会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被重新划分为听、说、读、写、看,而看的对象就包括图形图像,因此思维导图的引入就是语言技能中新增的看的有效体现,通过图像,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的感受,更有利于语言语篇的学习。

三.英语教材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模式的实施

(一)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是属于文学知识和文学作品简介,文章结构非常清晰,但是文体类型并不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通过对文本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快速找出文章三方面主要内容,即Information about classic literature, Introduction to Charles Dickens, a glimpse of Great Expectations.

(二)教学设计思路

1. 总体设计

    该语篇总体设计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先进行话题式发散性思维导入,然后分析文后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本,紧接着对文章的三个部分进行分类学习,最后以读促写,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输出。

2. 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话题,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本文的话题是“Appreciating literature”,该话题本身就比较枯燥,不在很多同学的兴趣范围内,因此,如何进行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堂课的设计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These days, people will use different ways for entertainment. What will you do for entertainment in your spare time? 这个问题的抛出就会让学生有话可说,完全贴近他们的生活。在此环节中,设计了一个brainstorming的思维导图,以助学生更明显地看到大家都是如何度过闲暇时光的。

在此环节中,生动的气泡图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我们的课堂情境中,也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读书的话题。紧接着,继续抛出第二个问题;What kind of books do you prefer? 通过学生的讨论,我们就可以把话题带到classic literature中。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也增加了趣味性。

(2)阅读策略的学习

    阅读策略是针对该文本的有效阅读梳理方法。在该语篇的阅读策略A persuasive essay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找出a persuasive essay成功的三大关键,然后通过组织结构图进行总结,把内在的文字外化成直观的图片。

(3)文本内容的处理

    该语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Information about classic literature, Introduction to Charles Dickens, a glimpse of Great Expectations这三方面的内容,前面两部分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以两个思维导图为依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各自那部分内容的解读,然后再把自己小组的理解讲给其他小组听,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完成了自我小组内部合作学习,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能简单明了地说给其他同学听。

Charles Dickens2

一个鱼骨图和一个双向导图把长篇的文章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不仅方便学生自我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他们直观地呈现给其他同学,并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每位同学都经历了小组合作,自我总结,转述他人的三个过程,学习能力无形中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逐步地对语篇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语篇的最后一部分涉及了小说Great Expectations的简单介绍,教学环节设计上安排了语篇的听力,让学生根据已设的问题通过听来进行理解。随之而来的是小说人物的主题升华,在这个部分中,设计了小说中人物性格的解读,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性格的形容词并填入对应的扇形放射思维导图中。

在人物性格解读上,由于无法从书本上直接找到描述Pip的,因此紧接着设计了关于Pip的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三个问题:1.What kind of person does Pip become after he moves to London?2.What does Pip learn by the end of the novel? 3.What can we learn from Great Expectations?这三个涉及批判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小说的背景和意图,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也为大家对这部小说的兴趣埋下了伏笔。

(4)以读促写的输出

    阅读的关键是为后面的写作做好基础性的铺垫。学生将文章读透了,写自然是不在话下。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读后续写已经成为主流模式。在之前的阅读策略中我们提到,一个成功的persuasive essay不能给过多的信息来泄露整个故事。因此在小说Great Expectations的介绍中,作者并没有给出结局,而是留下了三个问题:1.Does Joe forgive pip? 2.Does Pip get the girl of his dreams? 3.Will Pip ever find out the identity of the person who gave him the money?而基于这三个问题和文中人物性格的分析,就提出了续写故事结尾的写作输出,让学生在老师搭好的支架下进行合理的想象。

(三)教学反思

1. 思维导图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对文章的理解

思维导图的出现进一步帮助了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结构,化繁为简,层层深入。再复杂的信息也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学生不仅能理解语篇内容,也能学习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方法及策略,以便能更好地运用到考试语篇理解中,从而实现在时间有限的考试中,快速地定位正确的答案。

2. 思维导图的引入忽略了对文本其他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教材的文本毕竟不是考试的试题,它要的是全方位的理解,而思维导图只涉及了一部分老师想让学生理解的知识,这一过程往往会遗漏很多其他的关键信息,导致以偏概全,也容易让学生忽略了对教材文本的细致研读。

3. 思维导图不利于二次复习

思维导图只是基于当时对文本的理解,当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二次复习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和想法可能和当时的理解认知已经不一样了,这就容易造成思路的混乱。如果为了避免知识的混淆,努力按照当时的思维进行回忆和复刻,那就失去了对文本的二次深加工。

四.实施“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材文本并非都适应此种教学模式

课本中的语篇体裁各异,内容不尽相同,所以并非所有的教材文本都适合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我们要选择语篇结构清晰,可以进行由内至外地方式阐述的文本进行该模式的应用。

(二)思维导图的使用要注意多样性

    在思维导图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不能单一得只使用一种导图模式,这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多模态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专注和兴趣。

(三)思维导图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

一节成功的课堂需要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把控好课堂,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其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结语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逻辑思维,全方位地对文本实施分析,从而进行高效的学习。因此老师要在教材语篇的解读中利用好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从教材语篇中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重拾对教材语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教育.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Buzan. T. & Buzan. B. 1993. The Mind Map Book: 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ptapped Potential [M]. New York: Penguin Press

 

江苏省行知杯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