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唐玉婷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唐玉婷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单丽娟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翟林一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春萍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馨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高英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思霞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佳佳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陆赟

    周铁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佳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俊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珏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禄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婷燕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怡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正良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语篇知识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作者:徐禄  日期: 2024-04-06  点击:
语篇知识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徐禄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领域,语篇不仅构成教学的核心内容,亦应被视作深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宝贵资产。针对此,教师亟需依托语篇知识,构筑一套全面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体系,旨在根据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须高度重视利用语篇作为阅读延伸的媒介,积极进行英语专项能力的培训。本文以语篇知识为背景,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篇知识;阅读教学;语篇宏观组织;语篇微观组织
以精选的语篇作为承载,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文化理解、语言技能的培养及学习策略的运用,设计和推进包含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及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到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中,以此为契机,不仅学习语言知识、增长语言技能、吸收文化养分、提升多元思维,还能成就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并在此过程中均衡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一、传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单一性
在探讨传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体系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便是其教学内容与方法呈现的单一性。此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实践中过于强调对语法规则和词汇量的机械记忆,而较少涉及到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种偏向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文本或跨文化交流时,往往力不从心,难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或多元文化背景。受单一教学方法之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间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及兴趣爱好的差异,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削弱了学生参与感和学习动力。
(二)阅读材料的实际性不足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与变迁迅速,新的技术、观念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急速流动与更新,学生们的生活体验与信息接触越发多元化。教师传统英语阅读材料往往滞后于时代,内容多取材于已然过时的文本或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情境。这种滞后不仅导致学生难以在阅读中找到共鸣和实践的切入点,也不利于培养他们将语言知识与现实场景相结合的能力。当下的阅读材料缺乏对现实社会问题和现象的关照,例如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化挑战、跨文化交流等。学生在接触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往往难以触及到这些对他们未来生活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的议题。
(三)忽视背景知识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背景知识与文化意识对于深化阅读理解和增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深深植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无论是文学作品、报刊文章还是日常交流,语言之外的文化背景知识常常是理解文本意图和深意的关键所在。当教学过程中忽略这方面的培养时,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理解,难以对文本产生深层次的共鸣,更不用说能够批判性地分析文本或是从中领悟跨文化间的异同。缺乏背景知识与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更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有效沟通者。
二、语篇知识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一)挖掘阅读素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选取的英语阅读材料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他们的兴趣和需求相关连。教师可以运用当下青少年关注的社交媒体动态、流行文化现象或科技发展趋势等主题来丰富阅读内容。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加深他们对语境背景的理解与思考。除了传统的纯文本材料,图表、图像甚至多媒体内容也应融入教学之中。可将英语原版电影的片段引入课堂,通过观看和分析,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听力和阅读技能,还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跨文化知识。
例如,教师以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 “Growingpains”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致力于通过语篇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学生展开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应依托该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就“成长的烦恼”这一主题要求学生提炼出文中的核心词汇及句型。教学活动的启动,应从浅入深地引入英语语篇知识,培育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交互过程的推进中,引领学生自主探索。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并提供“英语学习卡片”,鼓励学生记录下“成长的烦恼”教学单元中出现的关键词汇。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归纳并译出文中的常用短语及基本句型。教师对于标题“Growing Pains”的理解,其中“grow”后接“ing”形成名词,意指“成长”,而“pains”保持原意,指“痛苦”。教师可以提供“成长过程中的痛苦”或“成长之痛”等译法作为参考,以使学生掌握直译与意译之间的差异。
(二)细化教学任务,组织阅读学习探究
通过细致梳理相关主题的背景信息并对比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教师引领学生在更宽阔的视野中掌握和理解学习材料,进而显著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采纳任务驱动策略,规划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自我驱动学习的愿望。借由设定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样的任务形式,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化理解及记忆,同时,在此过程中练习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沟通。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与辩论,将其作为重要的反思与理解加深机会。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力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成长,也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例如,教师在针对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Wish You Were Here”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纳一种激发性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篇知识的交流与探讨。首要步骤,教师需引领学生深入分析该单元中的英文句型,如“Wish You Were Here”便是一例。值得注意的是,该句型未明示主语,且通过将“are”变为“were”,展现了时态的转换。在初步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借助此类相对易理解的语篇知识,诱导学生思考时态变化对句意的影响。教师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围绕“Wish You Were Here”句型的含义探究,将其翻译为“愿你在此”。继而,探讨将“am”、“is”和“are”转为过去时态是否能有效表达愿望或需求。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后,刻意减少直接指导,倒逼学生主动对相关语篇知识进行自我探索。
(三)突破学习难点,分享英语知识
教师需要准确识别并分析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生僻词汇的理解、长句的分析、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以及阅读策略的缺失等。通过针对性的诊断测试或反馈收集,教师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形成明确的教学着力点。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和资源。教师为词汇量较小的学生提供辅助的词汇学习工具,而对于理解长句或复杂句型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设计专门的分析训练,通过逐步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关键技巧。
例如,以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由实施诊断测试或征集学生反馈,准确辨识学生在掌握本单元中所遇到的难题,如对某些生理或心理感知体验的表述,或描述感官活动的专业科学词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差异化教育策略。对于词汇量待提升的学生,可以提供定制的词汇卡片或采用应用程序等技术手段协助学识吸收;针对长难句理解困难的学生,则能够设立句构分析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识别主谓宾结构、状语成分,逐步拆解句子,加深语言理解。教师可激励学生通过多样化途径进行知识分享和观点交流。借助讨论“失去某感官后世界观的变化”等议题,促使学生在小组内部先行探讨与研究,随后向全班展现讨论果。此类方法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领悟,还能提升学生间学习动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结
在高中级别的英语学习进程中,教师深挖和应用语篇知识,无疑是提升学习效率和深度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对语篇知识进行精细化的整理与汇编,更应构筑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运用语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课外探究视野,引导他们自发探求语篇深处的知识精髓,从而显著增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於婷婷.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教师,2022,22(12):58-60.
[2]张小平,王丽爱.高中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教师,2021,20(13):34-38.
[3]黄吉秀.高中英语语篇阅读障碍与对策[J].名师在线,2021,(2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