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雷 雨》导读
一、作者及作品:
1933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问世,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此剧一经发表和演出,便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和剧坛。茅盾曾有诗赞之曰“当年海上惊雷雨”。
他创作的被誉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解放后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
二、戏剧人物身份及关系:
《雷雨》是一出四幕悲剧,剧作运用了“三一律”,叙述了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从一天上午到午夜两点钟),集中的地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发生的故事,然而在里面却牵扯了三十年的恩怨。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
八个人物:
周朴园:55岁某矿业公司的董事长,年轻时曾有一位女仆情人,在家庭压力下抛弃她另娶。
蘩漪:35岁,周朴园之妻。
周萍:28岁,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长子,周家少爷,与他的继母蘩漪有私情。
周冲:17岁,周朴园和蘩漪的独子,学生,暗恋四凤。
鲁侍萍:47岁,女仆,原姓梅,朴园的旧情人。三十多年前被周家赶出门,跳河获救,嫁给周家的仆人鲁贵。
鲁贵:48岁,周家的仆人,现在鲁侍萍的丈夫,四凤的亲生父亲。
鲁大海:27岁,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次子,随母亲生活,矿业公司的工人领袖。
四凤:18岁,鲁贵和鲁侍萍的独女,也是周萍的同母异父妹妹,在周家当女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周萍相恋并怀孕。
三、《雷雨》的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非常复杂,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三条:最本质的冲突有两条:第一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妇女(人民)的矛盾,第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该剧中还有一条冲突: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蘩漪为代表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之间的冲突。
第一幕:一个灰暗郁闷的夏天上午。周公馆
情节:繁漪喝药——鲁贵神秘——周冲问安——周朴园逼药——繁漪让鲁妈领走四凤。
第二幕:午饭后,天气更加阴沉闷热。周公馆。
情节:繁漪恳求周萍——鲁妈来到周公馆——周朴园与侍萍怨逢——鲁大海怒斥周朴园。
第三幕:当天晚上,鲁家住处,雷雨交加
情节:周冲探访鲁家——周萍夜会四凤——繁漪尾随。
第四幕:午夜两点多钟。周公馆客厅。雷雨
情节:繁漪绝望——四凤周萍想私奔——侍萍竭力劝阻——繁漪暴露真相——周朴园让周萍跪认生母——血缘关系彻底揭穿——年轻人毙命——侍萍呆繁漪疯。
四、主题思想:
《雷雨》创作的背景是民国时期的天津,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
五、《雷雨》标题的作用:
①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②象征着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酝酿着而且即将爆发一场毁灭性的“雷雨”;③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
六、人物形象:
1、周朴园:
是剧中的中心人物。周朴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周朴园作为脱胎于封建阶级的中国第——代资产阶级,天生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但另一方面,在周朴园的内心中,又时常发生着本能与良知的剧烈冲撞。
周朴园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举出一两个细节加以说明。
主要人物周朴园是一个既有地主阶级某些特点,又有资产阶级某些特点的封建性很强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险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细节如:(1)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他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进而将每个工人的抚恤金扣去300块钱。(2) 逼药:强迫繁漪喝药,训子。(3)他与鲁大海的冲突、谈判。(4)当他日思暮想的侍萍以女佣母亲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时,竟马上翻脸不认人等等。
2、蘩漪:
是“雷雨”性格的人。她是“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新女性代表,聪明、美丽,追求自由和爱情,敢爱敢恨(对周萍的爱、对周朴园的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由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但又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繁漪的性格特征:追求自由,行为反常,心理变态。
3、周萍:
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懦弱胆小,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到最后,摆在他眼前的一件件事实,却让他选择了死(开枪自杀)——一个最好的逃避方式。
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周萍的性格特征:生活放荡(乱伦、私奔),玩世不恭,卑怯懦弱。
4、周冲和四凤:
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两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悲剧命运。四凤只是因为和周萍相恋,不料却卷入一场风波。她本是个有着青春活力的人,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却使她的命运变得坎坷多难。周冲比四凤更加无辜,他看上去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周萍的成熟,没有周朴园的罪恶,有的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思想、憨厚,甚至在知道四凤同他哥哥恋爱时,不像繁漪那样妒火中烧,但是他对四凤还有一种执着,在四凤冲出去之后,他义无返顾去救她,致使自己也落个触电而亡的结局。
5、鲁侍萍:
典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的性格,不屈不挠地承受着命运的压迫。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默默无私地为他们奉献,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她有骨气、有尊严(撕毁支票),但又缺乏觉悟:把一切归结到命运上。
6、鲁大海:他代表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黑暗没落的旧制度,这也恰恰是作者的立意。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有思想。他是一个较为粗犷鲁莽的人,他厌恶资本家,有正义感,所以他才会直面周朴园,尽数他的罪恶,并且说话直接坦城,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
7、鲁贵:趋炎附势的市侩小人形象,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窥视别人隐私,借此勒索太太甚至自己的女儿。
七、人名解析:
《雷雨》中人名暗藏玄机。大家都知道,曹雪芹为《红楼梦》中人物命名可谓是煞费苦心,认真去思考,也许曹禺的《雷雨》人名中也暗藏玄机。
1、周朴园:周公馆的“最高统治者”,有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企业家。“朴园”可谓是“仆人满园”,正因为他把所有人都当成的“仆人”,无亲情,无人性。
朴园还有在园中(周家)“朴素的守着真爱”,怀念他“死去”的前妻,当然这是虚伪的怀念。(鲁侍萍)但当鲁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想尽一切办法打发掉过去。想把自己那些“不为人知”掩埋。
2、蘩漪:真是个叵测的名字。“频繁涟漪”在那个思想固守的年代,她注定是个不安定因素。
3、周萍:生在水面上(周家)的“浮萍草”,只要“繁漪”舞动一点“涟漪”。这“浮萍”立刻就乱了阵脚:要忙着了断和继母的“暧昧”关系、乱伦关系,就借口要去矿上。一个抛弃一切的“逃”,一个义无反顾的“追”。
4、周冲:对甜蜜爱情的冲动。
5、鲁侍萍:鲁侍萍就像是一辈子要侍候“浮萍”的那些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欠下了别人的债,要用一生去偿还,然而还是不够,又搭上了自己的女儿。
6、鲁大海,对资产阶级的仇恨似波涛汹涌。
7、鲁贵,为了富贵,像一只永远摇着尾巴的哈巴狗。
8、四凤:似一只凤凰美丽纯真,但终究还是幻灭——凤凰涅盘。
八、艺术手法:
1、“闭锁式”结构:三一律。三十年前,三年前,三天前发生的故事没有在台上演出,都作为“幕前情节”处理和剧情中补充交代。
2、采取“回顾穿插方法”,作家借鉴了欧洲一些戏剧家的经验,形成了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的情节与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
3、语言特色:丰富的潜台词、个性化的语言、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周和鲁相认后,周朴园连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回答:“是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九、相关题目:
1.简述雷雨的含义。
答:雷雨既指自然界的雷雨,又指人物内心酝酿的“雷雨”,还指中国即将到来的一种社会变革。
2.请结合对剧本主题的理解,谈谈以“雷雨”为题的作用。
答: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3.简要概括《雷雨》中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答:鲁侍萍,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
4.《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请简要说明。
答:在《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体现在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上应该说这种怀念是真实的。要点:①两次婚姻都不如意,难免怀念起过去与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②急于了解当年的情况,想为侍萍修墓。同时这种怀念又是虚伪的。要点:①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想把她永远打发走;②维护家庭地位,保护“好父亲”的嘴脸。
5.当知道眼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侍萍”时,周朴园的表现有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答:由前面的“惊愕”“惶恐”转为“忽然严厉地”盘问“谁指使你来的”,以至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要到周家来”。他对侍萍的凌辱、摧残,他对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都充分暴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和冷酷、虚伪,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是一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
6.《雷雨》中的主要人物都作尽各种各样的挣扎,希望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你能举出三个这样的例子吗?
答:周萍抓住了四凤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繁漪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侍萍也抓住四凤,希望她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永远地摆脱发生在昨天,今日又被唤起的梦;周朴园又抓住侍萍,希望借助她的明智,既结束旧梦,又维护周公馆的既成秩序;周冲也抓住四凤的手,想仰仗她的帮助,走入理想的境界。
7.周朴园为什么认为繁漪有病,一定要为她治病?
答:繁漪要求个性自由、追求人格独立的表现,与周朴园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他不仅不理解,反而视她为神经不正常,是“疯子”。他不能允许周家有这种叛逆,要“教化”她。
8.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答: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倍受凌辱和压迫。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出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9.《雷雨》中,四风、周冲和周萍的结局。
答:四凤准备与周萍远走,繁漪说出周萍与四凤是兄妹关系。绝望的四凤冲进雷雨中,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不幸触电而亡,痛苦绝望的周萍也开枪自杀。
10.曹禺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是说他没有一点是非观念,以坏为好吗?
答:周朴园并非没有一点是非观念,而是说他严格运用地主资产阶级的观念来衡量自己,比如说,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丈夫,叫你吃药就吃药;为了门当户对,可以对曾经心爱的人绝情;工人必须好好工作,不得动辄罢工;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等等,只要这样做了,大家都是好人,自己自然是个典范,无可挑剔。而实际上,这样的人就成了暴君、魔鬼。
11.《雷雨》第—‘幕开始时,四凤要去给太太繁漪送药,他父亲鲁贵却再三阻挡,想要敲诈钱财用来赌博,因为他掌握了两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答:一是大少爷周萍和四凤有暧昧关系,二是周萍又与他的后母繁漪有暖昧关系。
12.《雷雨》第一幕大幕刚拉开,鲁贵就连喊三次“四凤”,四凤为什么装作没有听见?
答:因为四凤知道父亲掌握了他和大少爷周萍的私情,又要来敲诈钱财用来赌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