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仁标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仁标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叶娟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琦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惠敏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林姣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丽彬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文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绚如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英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教考衔接梳理

作者:王丽彬  日期: 2025-04-09  点击: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教考衔接梳理

 

 

 

教材原文

教考衔接切入点

典型例题

 

 

 

 

 

 

 

 

 

单元导语(P79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本单元所选作品,或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或概括伟人贡献,致以崇敬之情;或是上书言事,谏阻逐客;或为临终绝笔,直抒心志。这些作品表现出革命导师、有为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专题研讨,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要注意这些作品切于实用、关注特定对象、富于针对性的特点;要结合具体作品,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要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

 

 

 

1.新时代青年应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2.学习革命导师、有为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

 

3.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

 

4.要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

1.青年的抱负与使命、责任与担当;向革命导师、有为之士学习等内容往往以宏大题材的作文题来承担。例如:

l  2022·新高考Ⅱ卷·作文||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l  2022·全国乙卷·作文||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l  2021·全国甲卷·作文||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2.“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主要体现在作文的议论分析方面,尤其是作文的思辨方面。例如:

l  2022·北京卷·作文||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l  2020·全国Ⅲ卷·作文||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书信特点的把握与考查,可以在文学类阅读或写作文体方面体现。例如:

l  2022·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第5||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l  2018·全国Ⅰ卷·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单元学习任务(P91

一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本单元的文章展现了革命导师和革命先烈对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们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人生选择。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单元中任选一篇文章进一步研读,想想其中展现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选择,对你思考“抱负与使命”这一话题有何启发。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我们的使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二 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体会文中情感,完成以下任务。

1. 马克思认为1848年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接下来却宕开一笔,讨论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却在演讲中先评价他作为“科学家”的一面。分别梳理两篇文章的思路,分析文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演讲的结构

2. 实用性文本发表见解,叙述事实,抒发情感,或重在沟通与交流,或意在鼓舞与动员,或旨在劝说与安慰,都有一定的实用目的。任选一篇课文,借助相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为文的目的,思考作者为此运用了哪些特定的表达方式和策略,举例作出说明

三 分析下面的句子,把握作者运用长句表达的深刻含义和复杂情感。

1.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3.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4.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1.学习革命导师和革命先烈对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们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人生选择;思考“抱负与使命”这一话题。

 

2.写一篇演讲稿。

 

3.梳理两篇文章的思路,分析文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演讲的结构。

 

 

 

4.实用文文体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围绕实用目的选择表达方式与策略。

 

 

 

5.长句表达的深刻含义和复杂情感。

 

 

 

1.思考“抱负与使命”这一点,与前面的分析基本一直,主要在宏大题材的作文写作中体现。参见上面表述,此处略。

 

2.演讲稿的写作,往往在作文的文体要求上体现。例如:

l  2020·全国2卷·作文||“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l  2019·全国1卷·作文||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3.对文章思路、各部分关系以及结构安排等的考查,往往会聚焦在信息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中。例如:

l  2021·新高考Ⅱ·信息类文本阅读·网络空间||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l  2021·新高考I·信息类文本阅读·诗画同质||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l  2020·全国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历史地理学||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实用文文体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围绕实用目的选择表达方式与策略,往往在信息类文本阅读中体现。例如:

l  2022·全国甲卷·信息类文本阅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l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l  B.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的重要。

l  C.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术语汇的研究思路。

l  D.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

l  文学类文本中偶有类似的考查,例如:
2022·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5.“理解长句的深刻含义和复杂情感”这几年往往在语言运用题中考查,以句式变化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长句与断句的呼唤。例如:

l  2022·新高考1卷·语言运用·栾恩杰||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画线句子: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

 

 

 

 

 

写演讲稿(P92

演讲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阐述观点,写演讲稿要对听众作分析:听演讲的是什么人,他们抱有什么样的期待,他们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来听你的演讲,对你阐述的观点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只有对听众的期待和接受能力有正确判断,才有可能决定内容取舍,确定合适的话题。……

演讲主题要鲜明,不能含混模糊。主题明确后,要根据演讲的需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如典型的事例、真实的故事、确凿的数字、听众喜闻乐见的诗词及格言警句等,尽量做到典型、真实、生动、新颖。好的演讲讲究思想性,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要围绕主题深入分析,把道理讲透彻,让人信服。……

演讲还要讲究语言技巧。演讲者要针对听众的接受水平,力求语言简洁通俗,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适当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调动听众的情绪。

 

 

1.如何凸显演讲稿的对象意识、身份意识、交流意识等。

 

2.如何做到演讲主题要鲜明、素材丰富、见解独到。

 

3.如何设计演讲的语言技巧。

 

 

演讲稿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它的考查多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中体现;偶尔也会在语言运用得体(场合)中考查。

作文方面的阐释,具体参见前面所述。此处略。

特别提醒:注意演讲稿与发言稿之间的区别。

2020·全国Ⅰ卷·作文||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语言运用题中对演讲稿的考查,例如提供一段演讲稿语段,从逻辑或得体的角度对语段材料中的某几处词语或句子进行辨析。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提示:这两篇演讲词是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为我们诠释了时代使命与个人抱负的要义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善用比喻和典故,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具体内容:演讲多处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深邃的思想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述出来。开篇便将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比作“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将无产阶级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两个比喻互相对照,无产阶级革命的磅礴气势和深远意义便不言而喻了,演讲的气势也在比喻中升腾起来。马克思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典故,还将革命喻为 “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風、光荣的工兵”,既风趣幽默,又拉近了与在场的英国听众的距离。文末,马克思谈到了 “菲默法庭”,颇有历史庄严之感,而最后一句“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更是将演讲推向高潮,庄重有力,颇具您染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逐层深入,全面总结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伟大成就。“永远地睡着了”“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等饱含情感的文字,展现出两位革命导师之间的深厚情谊。……

具体内容:恩格斯只用了一千多字就既准确又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辉煌成就,这样的表达效果得益于这篇悼词严密的逻辑构架。本文的总体思路为“悲痛—颂扬—悼念”,基本遵循了悼词常见的体式。其中主体部分由两个“对于”开头的短句领起,清晰地归纳出马克思在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两方面的卓绝贡献,然后再分层次细化叙述,可谓环环相因,丝丝人扣,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缜密。

恩格斯不仅准确概括了马克思的伟大成就,还通过叙述技巧将其加以凸显。如“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两句,都是通过对他人的 “假设让步”,达到凸显马克思成就的目的。

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和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以及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准确生动。

学习演讲词,要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尝试自己做一次演讲,学会在公共场合表达意见。

 

 

 

 

 

 

 

 

 

 

 

 

1.比喻和典故的修辞效果赏析。

 

 

 

 

 

 

 

2.文本思路的分析与梳理。

 

 

 

 

 

 

 

 

3.复句关系及作用。

 

 

 

4.文章艺术特色的赏析。

 

 

5.如何把握演讲词的针对性。

 

 

 

 

 

 

 

 

 

 

 

 

 

 

 

1.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的考查,往往与语言运用之修辞构成分析、修辞效果赏析等结合。例如:

l  2022·新高考1卷·语言运用·栾恩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l  2020·新高考Ⅰ卷·语言运用·步行回家||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l  2022·浙江·文学类阅读·逛||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

l  2021·新高考1卷·文学类·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2.文本思路的分析与梳理。参加前面的阐释及相关例题。

 

3.复句关系及作用。例如:

2021·全国乙卷·语言运用·水果含糖量||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4.文章艺术特色的赏析,考查点众多,包括但不限于修辞、叙述、议论等。多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体现。例如:

2021·天津·文学类文本阅读·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5.如何把握演讲词的针对性,在演讲稿的撰写中予以体现。参加前面所述。具体略。

 

 

 

 

 

 

谏逐客书+与妻书

 

学习提示:这两篇文章均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一为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一为传寄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对象不同,目的各异,要反复诵读,认真体会二者在态度、语气、表达方式、语体选择上的差异。

 

 

 

 

 

奏疏一类公文,往往针对具体政事阐发观点,务求实效,因而要精心构思,巧妙措辞,选取恰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李斯作《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站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看待逐客的利弊得失,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史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最终成功打动秦王。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浑,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

 

 

 

 

 

亲友之间的书信,往往不事营构,自由抒写,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林觉民作《与妻书》,与妻诀别,倾诉衷肠,一面表达对妻子的至爱,或直抒胸臆,或追忆往昔,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时时作解释和安慰。“吾至爱汝”的深情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勇决,宛如两种旋律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

 

 

 

 

1.为求实效,措辞选取恰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

 

 

 

2.重点词语、文化常识等积累。

《谏逐客书》包括但不限于:

窃以为/遂霸西戎/

公用商鞅之法/遂散六国之/私门/西蜀丹青不为采/《郑》《卫》《桑间》

《昭》《虞》《武》《象》者/是以太山土壤/今乃弃黔首敌国,宾客以诸侯/寇兵而盗粮/内自虚而外怨于诸侯/……

 

 

3.书信的文体特征。

 

1.为求实效,措辞选取恰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例如在文言文阅读简单题中可以这样考查:

2022·新高考1·文言文阅读||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不要忽视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句子、文化常识等。它往往会在文言文阅读第11题中勾连教材,予以考查。例如:

2022·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饥者则食之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字含义相同。

B而汤放之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字含义相同。

C靡使有余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字含义不同。

D公悲之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字含义不同。

 

 

3.书信是常见的应用文之一,注意掌握其一般的写法、结构和格式;书信情感的书写等特点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