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茶馆》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茶馆》中人物繁多,通读课文,利用表格梳理人物社会身份和形象特点。
2.《茶馆》将不同人物、不同事件巧妙地通过裕泰茶馆连缀起来,利用表格梳理第一幕中的主要事件。
3.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推断《茶馆》第一幕的社会现状,并结合人物、情节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教学难重点】
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
任务一:预习回顾,梳理情节
导人:民谚说,“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虽小,但在它上面演的却是天地人间的大事。老舍先生的《茶馆》通过裕泰茶馆从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近半个世纪的兴衰,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风云和百姓的悲苦命运,是中国现当代戏剧中的典范之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茶馆》的小小舞台上,上演着什么样的人生大事。
1.第一幕人物繁多,经过自读,你能说出下列表格中人物的社会身份和形象特点吗?请根据预习回答。示例:
角色 |
社会身份 |
形象特点 |
角色 |
社会身份 |
形象特点 |
王利发 |
裕泰茶馆掌柜 |
胆小谨慎 自私精明 善于应酬 |
常四爷 |
旗人 |
正直、爱国 有骨气 讲尊严 |
唐铁嘴 |
相面人 |
沉迷鸦片 贪小油滑 |
松二爷 |
旗人 |
善良胆小 懒散无能 游手好闲 |
马五爷 |
恶霸 |
信奉洋教 卖国求荣 仗势欺人 |
刘麻子 |
纤手(买卖、租赁活动的中间人)》 |
心狠意毒 贪婪奸诈 |
康六 |
京郊贫农 |
极度贫苦 老实懦弱 |
庞太监 |
宫中太监
|
生活糜烂 仗势欺人 |
康顺子 |
京郊贫农之女 |
贫苦被卖 命运悲惨 |
宋恩子 |
衙门侦缉 (特务) |
阴险毒辣 滥用职权 欺压无辜
|
秦仲义 |
成功的富商 |
自负、爱国 有社会责任感 |
吴祥子 |
衙门侦缉 (特务) |
阴险毒辣 滥用职权 欺压无辜
|
黄胖子 |
流氓头子 |
见风使舵 欺软怕硬 |
老人 |
卖杂货的 小贩 |
无依无靠
|
乡妇 |
卖女的农村妇女 |
贫苦无依 极度困顿 |
二德子 |
善扑营 打手 |
仗势欺人 凶狠蛮横 |
小妞 |
乡妇欲卖的女儿 |
贫苦被卖 命运悲惨 |
…… |
…… |
…… |
2.《茶馆》跟我们必修上册中学习的《雷雨》在情节的组织上有什么不一样?
《雷雨》是由一个主要事件作为情节主线贯穿全剧。《茶馆》则是散点叙事,以王利发与他的茶馆串起诸多人物和事件。
3.请梳理第一幕中的主要事件,形成表格。示例:
序号 |
主要事件 |
核心人物 |
① |
唐铁嘴看相被拒 |
唐铁嘴、王利发 |
② |
二德子与常四爷起冲突 |
二德子、常四爷、马五爷 |
③ |
刘麻子为买卖康顺子做中介 |
刘麻子、康六、康顺子、庞太监 |
④ |
刘麻子推销洋怀表 |
刘麻子、松二爷、常四爷 |
⑤ |
秦仲义探访茶馆 |
秦仲义、常四爷、王利发 |
⑥ |
乡妇卖女 |
乡妇、小妞、秦仲义、常四爷 |
⑦ |
常四爷被捕 |
常四爷、宋恩子、吴祥子、松二爷、黄胖子 |
⑧ |
黄胖子调停矛盾 |
黄胖子、二德子 |
任务二:品味台词,以小见大
1.不同的戏剧样式有不同的表演手段。比如,戏曲是用歌舞演故事,舞剧是用舞蹈演故事,木偶剧是通过木偶的操控来演故事。那么,话剧最重要的表演手段是什么?
话剧以对话与形体演故事,以对话为主。
2.人物对话与社会现状。第一幕中的八个事件,主要就是通过对话来展开的。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事件是哪一个。你从这一事件的哪些对话中,读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示例:
序号 |
主要事件 |
从哪些对话读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
① |
唐铁嘴看相被拒 |
“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鸦片盛行,致使国民身体病弱国家经济凋敝 |
② |
二德子与常四爷起冲突 |
“要抖威风,跟洋人千去……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信洋教……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帝国主义入侵加剧,政府无能,军队软弱,无力抗争,百姓受尽外敌与内政的欺压 |
③ |
刘麻子为买卖康顺子做中介 |
“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做的!”“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宫廷腐败荒淫/“还能不搜查搜查谭嗣同的余党吗?”——对进步人士和百姓进行舆论钳制和百般镇压 |
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是文艺作品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茶馆》很出色地完成了这样的使命。不过,与小说不同的是,戏剧的作者不能直接叙述和议论,他的观点和意图,都只能通过情节设计、人物对话等呈现出来,其中人物对话就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3.对话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1)分角色朗读《雷雨》第二幕片段:从“鲁大海(如梦初醒)他们三个就骗了我了,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到“周萍(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特别关注以下三处对话:
①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
②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③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2)我们知道周朴园是个为了敛财草营人命的冷酷黑心的资本家,但在《雷雨》的整个故事里,并没有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而得知。
(3)假如这些事情由周冲来说,以第③句为例,根据你对他的了解,他会怎么说?
示例:这些小工为了谋生做了这么苦的差事,您就这样把他们故意淹死了,还克扣他们的抚恤金!爸爸,这太不公平了!
(4)这种表达差异是由什么导致的?
是由人物形象的差异导致的。鲁大海是受尽剥削的底层工人,对资本家有深重的仇恨:而周冲生活优越,善良单纯,他会呐喊不公,但不会像鲁大海那样控诉。 (5)回到课文中的“常四爷被捕”事件——
宋恩子 刚才你说“大清国要完”?
常四爷 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
吴祥子 (对松二爷)你听见了?他是这么说的吗?
松二爷 哥儿们,我们天天儿在这儿喝茶。王掌柜知道:我们都是地道老好人!
吴祥子 问你听见了没有?
松二爷 那,有话好说,二位请坐!
宋恩子 你不说,连你也锁了走!他说“大清国要完”,就是跟谭嗣同一党!
松二谷 我,我听见了,他是说……
宋恩子 (对常四爷)走!
通过以上对话,我们可看出当时朝廷对维新派和老百姓的钳制。同样是要辩白,为什么常四爷和松二爷说的就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常四爷为人有骨气有胆量,松二爷胆小怕事。
经过对《茶馆》《雷雨》中对话片段的体会和辨析,我们知道戏剧中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表演手段,能淋漓尽致地传达出作者的意图、立场和观点,同时它又跟人物塑造紧密关联,优秀的剧作家就能兼顾以上两点。因此,欣赏剧本、观看戏剧表演时,要有意识地对人物对话加以关注。
任务三: 咀嚼对话,感受冲突
1.以人物对话展现、推进戏剧冲突。
(1)回顾必修下册戏剧单元的学习,说说何为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通俗来说,就是不顺意、不甘愿、不舒坦之所在。
(2)通过“二德子与常四爷起冲突”这个事件,感受作者是如何运用人物语言来推进戏剧冲突的。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片段:从“您喝这个”到“不忙待会儿再算吧”。
(4)这段故事中的冲突双方——二德子和常四爷在彼时究竟有什么“不顺意”“不舒坦”之处?这几句话又造成了怎栏的后果(使对方产生了哪些心理和行为)?
①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二德子)
常四爷言下之意是这事儿多此一举,二德子作为家鸽事件的矛盾一方,感觉受到轻侮。
造成的后果:常四爷以“难道还教谁管着吗”反击。
②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常四爷)
“你管得太宽了!”——常四爷感觉受到冒犯。
造成的后果:进一步激怒二德子,引来胆小的松二爷劝和。
③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二德子)
“这是对我地位和能力的严重轻视!”——二德子感觉受到了蔑视和侮辱。
造成的后果:激怒常四爷,使之以洋人的话题进行反击。
④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常四爷)
“只敢在老百姓面前耍威风!”——常四爷对这种欺软怕硬、卑劣懦弱的行为感到愤慨。
造成的后果:二德子被彻底激怒而爆发,要动手打人。
这几句话就像台阶一样,一步步把双方的情绪推向更高一层的愤怒,最终到达顶点——二德子要打人了!这就是矛盾冲突重重累积、推向高潮的过程。
2.台词的“动作性”。
(1)假如他们换一种说法呢?气场和后果会有什么不同?
比如①~④分别改成:
①这位爷,听了您这话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儿。
②这位爷,我只是发表一下我的个人意见,如有冒犯,多多见谅。
③这位爷,当差不当差对这事儿倒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④这位爷,咱们现在的问题呢,主要是对洋人太客气了,他们实在是欺负人,把圆明园都烧掉了!咱们身为中国人,最好还是同仇敌忾,共同抗击外侮,这还得仰仗尊家啊!
(2)按照替换后的内容再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说说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原剧本好。替换之后,剑拔弩张的气势不见了,矛盾不能积蓄、推进。
我们一般把这种能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引发冲突双方的心灵冲击,甚至造成激烈的形体动作,推动戏剧冲突向高潮发展的台词,称为有“动作性”的台词。它能把各种矛盾冲突直观再现于舞台,令观众身临其境。
(3)分四组,各组分别分角色朗读“刘麻子为买卖康顺子做中介”“秦仲义探访茶馆”“乡妇卖女”三个事件中的一个,讨论找出1~2句你认为有“动作性”的台词,说说它的“动作性”体现在哪里。
(4)讨论交流。以下举例仅作参考:
①刘麻子 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别怨我!
——威吓,促使康六下定决心卖女。
②秦仲义 (对王利发)轰出去!
——秦仲义要轰走乡妇母女,这种“冷酷”激怒了常四爷,致使他与秦仲义暗暗对着干,请她们吃了烂肉面。
(5)阅读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片段,根据语境,在画线处补写具有“动作性”的台词,以促使杨长雄故意打破吴太太的花瓶。
人物简介:
吴太太:房东,尖酸刻薄,寸利不让,得理不饶人。
李嫂:吴太太的佣人,老实讷言,生活极为贫困。
杨长雄:大学生,吴太太的房客,生活拮据,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脾气略为急躁。
成众:大学生,吴太太的房客,经济条件较宽裕,虽有正义感,但不爱揽事,惯于息事宁人。
前情梗概:
吴太太的佣人李嫂不小心打碎了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不体恤李嫂生活贫穷,非让她赔三块钱国币。李嫂赔不起,正与成众下棋的杨长雄仗义执言,希望吴太太体恤李嫂,不要让她赔钱,反被吴太太抢白攻击,步步紧逼,气得他连棋都下不下去了。吴太太叫来警察,把李嫂的铺盖拿到当铺当了三块钱。
警 这里是三块钱国币,交给你。(呈上手中的纸币)
……
吴 谢谢你,谢谢你。(引着警士一同走出)
杨 (向成)你说丢人吧?……这样一个无耻的泼妇!
吴 (走进,不幸的听到了对她的批评,向杨)什么?你讲什么?你骂人是不是?(向成众)成先生,你听见的,他破口骂人……
成 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
吴 (再转向杨,一逼) (得不到答复) 。①
〔杨长雄仍旧无言,一忍。
吴 (再逼) 。②
〔杨长雄欲言而止者再,再忍。
吴 (三逼,转到杨的面前) 。③
〔杨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茶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抢在手中,走到吴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的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吴 (血管暴涨,双手撑腰)啊!你这怎么说!
杨 (理屈词穷,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得说。忽然灵犀一点,恢复了面色,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三块钱——国币!
补写后小组交流,推荐优秀者向全班展示。(可参考丁西林原文)
【课堂小结】
(1)对话是戏剧最主要的表演手段之一,可以构建、推动戏剧冲突。
(2)《茶馆》中采用以人物对话“以小见大”,展现剧作者情感、态度、立场、观点的手法,是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3)戏剧的对话应该具有“动作性”,如此才能更好地设置、推动戏剧的矛盾冲突,使戏剧作品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