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离骚》理解性默写
1.《离骚》中屈原自述出生年月的两句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离骚》中屈原自述出生高贵的两句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3.在《离骚》中,屈原说明他的父亲观察衡量他降生时的情况,给他取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4.在《离骚》中,屈原介绍他的父亲为他取的名和字分别叫什么的句子是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5.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的内在品质与才能的句子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也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6.《离骚》中,写屈原看到草木零落,感慨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的句子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7.《离骚》中,“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与《汉乐府》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8.《离骚》中用春秋更替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9《离骚》中屈原担心时光流逝,怕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的两句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10.《离骚》中写诗人崇尚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的两句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1.屈原在《离骚》中,“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
1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3.屈原在《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了他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充满了对人民深刻的同情。
14《离骚》中,写诗人肩披江离与长在幽僻处的白芷,将秋天的兰花连缀起来做成佩饰的句子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5.《离骚》中诗人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16.《离骚》中诗人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7.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諑谓余以善淫
18.《离骚》中诗人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9.《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0.《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21.《离骚》中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德当做常态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2.《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3.《离骚》中诗人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24.《离骚》中诗人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5.《离骚》中诗人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26.《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7.《离骚》中诗人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28.《离骚》中诗人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李白《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李白《蜀道难》中“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4.李白在《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两句运用夸张方法,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不可逾越。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7.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衬托手法表现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从上、下两个角度极言山之高、川之险的句子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
10.《蜀道难》中用杜鹃这一意象渲染蜀山苍凉的环境气氛的句子是: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1.《蜀道难》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
12.李白《蜀道难》中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1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
14.《蜀道难》中描写青泥岭的山路盘旋曲折,走很短的路都要绕很多弯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15.李白在《蜀道难》末段用“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两句表达了他乡虽好,但不如故土的思想。
16.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神话传说写出蜀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的句子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17.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手法,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的句子是: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18.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其中两处接着用“使人听此凋朱颜”的表情变化和“侧身西望长咨嗟”的动作情态,凸显了蜀道之“难”。
19.《蜀道难》中运用互文手法,写蜀地生存环境恶劣,同时也暗示蜀地势力纷争不断的句子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20.《蜀道难》中因蜀道高而险难以攀登,诗人关心友人,担心他的旅途将困难重重的句子是: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21.李白在《蜀道难》中影射统治者凶残的诗句是: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蜀相》理解性默写
1、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高度概括、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既写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彰显了他辅佐两代君主的伟大功绩与报国忠心。
2、杜甫《蜀相》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叹惋,也寄托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
3、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视听结合,动静相衬,表现出武侯祠虽春意盎然却寂寥冷清的环境特点,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
4、杜甫《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点明了诸葛武侯祠所在的位置,既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又营造了肃穆庄严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景仰之情。
5、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句看似写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和报国忠心。这两句饱含对明主贤臣契合关系的艳羡,暗中慨叹自己报国无门。
6.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与才德的两句是:“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7.杜甫《蜀相》中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悲伤相熔铸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杜甫《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两句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
1.《望海潮》中,打破时间局限,描写杭州典型景物,以不同季节的花来表现湖山之美的两句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望海潮》中有两个句子对仗工整,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市民生活殷富,这两句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3.《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两句写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高度概括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4.《望海潮》中,以互文手法,表现百姓生活的祥和安乐,写西湖上日夜飘荡着美妙乐歌的两句是“_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5.《望海潮》中,在描写杭州郊外钱塘江周围的风景时,词人柳永很注重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其中“云树绕堤沙,”写出了树木围绕江堤的静态美,“_怒涛卷霜雪_”则写出了江水澎湃的动态美。
6.《望海潮》中用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两句描写了钱塘江浪涛汹涌、辽阔壮观的景象。
7.《望海潮》善用“点染”手法,“_钱塘自古繁华 ”一句点明上片描写重点是杭州城市的繁荣景象,“重湖叠巘清嘉”一句点明下片写作主旨是湖山之美。
8.《望海潮》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两句,体现了该词“干谒”的写作目的。写杭州好景应画成图画,入京夸示于同僚,既赞杭州之美,又奉承地方长官孙何政绩卓著,也有预祝其高升,去朝廷做官之意。
9.《望海潮》中写达官显贵携酒宴游西湖,赏美景,吟咏啸歌,侧面烘托湖山之美的两句是“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_”。
10.《望海潮》中,写杭州城所在地理位置的两句是“_.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
《扬州慢》理解性默写
1、《扬州慢》中运用虚实结合与对比的手法表达“黍离之悲”,化用杜牧诗句写昔日扬州无比繁华,反衬眼前扬州野麦丛生满眼凄凉的两句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两句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异曲同工。以乐写哀,描写芍药花灿烂开放无人欣赏,反衬扬州城的荒凉冷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曲折表现伤今怀古之情。
3、姜夔《扬州慢》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两句,描绘了扬州城被金兵洗劫后的荒芜景象,使用了拟人手法,写战争的不堪回首。
4、杜牧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城何等旖旎繁华。姜夔《扬州慢》中“波心荡,冷月无声 ”两句,渲染经过战争破坏后二十四桥的冷清凄凉,今昔对比,物是人非,让人悲从中来。
5、《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两句描写黄昏时的所见所闻,运用通感、以声衬静等手法,渲染了扬州城凄凉空寂的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解除。
6、《扬州慢》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两句,想象曾经快意游赏扬州的杜牧若看到今日扬州的情景,恐怕也要惊叹不已,突出了扬州今昔的巨大变化。
7、《扬州慢》中“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三句,写纵使杜牧是个俊才情种,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也必不能再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遥想若是杜郎再过扬州,即使有惊世才华,也难以言尽心中悲痛。
8、《扬州慢》中,姜夔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两句点出扬州是著名的繁华秀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