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仁标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仁标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叶娟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琦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惠敏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林姣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丽彬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文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绚如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英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蜀相教案

作者:张盛  日期: 2025-03-27  点击:

## 蜀相 教案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 学习诗歌借景抒情、怀古伤今的艺术手法。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品味语言,感受诗歌意境。

    *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情感。

    * 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 **难点:** 学习诗歌借景抒情、怀古伤今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

 

*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5分钟)**

 

1.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会“出师未捷身先死”?

2. 引出课题《蜀相》,并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 初读感知 (10分钟)**

 

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节奏。

 

**() 精读赏析 (20分钟)**

 

1.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提问:诗人为何要寻找“丞相祠堂”?“柏森森”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 **回答**:诗人杜甫怀着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特意寻访其祠堂,表达对这位历史伟人的追思和缅怀。诸葛亮是杜甫心中的理想贤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杜甫。  

        * **补充**:杜甫此时身处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代,国家衰败,他渴望有像诸葛亮这样的贤臣来拯救国家,因此寻访祠堂也寄托了他对现实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回答**:“柏森森”描绘了祠堂周围柏树茂密、庄严肃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肃穆的氛围,暗示了诸葛亮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不朽。  

        * **补充**:柏树常象征坚贞和不朽,这里也暗含了诸葛亮的精神永存。

2.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提问:这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自”、“空”二字有何深意?

        * **回答**:这两句诗描写了祠堂台阶上碧草青青,春色盎然,树叶间黄鹂鸟的鸣叫声清脆悦耳。这是一幅充满生机和美好的自然景象。  

        * **回答**:  

            - “自”:碧草自然生长,春色依旧,但祠堂却无人问津,暗含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 “空”:黄鹂的鸣叫声虽然动听,却无人欣赏,暗示了诸葛亮已逝,他的功业和精神虽在,却已无人能继承。  

        * **补充**:这两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逝去的惋惜和对现实无人能继承其精神的无奈。

3.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提问:这两句诗概括了诸葛亮哪些事迹?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精神品质?

        * **回答**:  

            - “三顾频烦天下计”:指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制定天下大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又辅佐刘禅治理国家,体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 **回答**:这两句诗体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他一生为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展现了老臣的赤胆忠心。

4.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提问:诗人为何“泪满襟”?“英雄”指哪些人?

        * **回答**:诗人因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深感痛惜。诸葛亮北伐未成便病逝五丈原,他的壮志未酬让后人(包括杜甫)感到无比遗憾和悲痛。  

        * **补充**:杜甫身处乱世,对诸葛亮的悲剧命运感同身受,因此“泪满襟”既是对诸葛亮的哀悼,也是对自身和国家命运的悲叹。

        * **回答**:这里的“英雄”既指历史上像诸葛亮这样壮志未酬的英雄人物,也指像杜甫这样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  

        * **补充**:杜甫以“英雄”自况,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 合作探究 (10分钟)**

 

1. 小组讨论: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回答**:  

        -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祠堂周围的景物(柏树、碧草、黄鹂),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 **怀古伤今**:通过追忆诸葛亮的事迹,抒发对现实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以乐景衬哀情**:用春色和黄鹂的欢快景象,反衬诗人内心的悲伤和遗憾。  

    * **回答**:  

        - 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 对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点评。

 

**() 拓展延伸 (5分钟)**

 

1. 比较阅读:将《蜀相》与《出师表》进行比较,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 **回答**:  

        - 《蜀相》是杜甫对诸葛亮的缅怀,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惋惜。  

        -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奏章,展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 两篇作品都体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为国奉献的精神,但《蜀相》更多是杜甫的感慨,而《出师表》则是诸葛亮本人的心声。  

2. 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理解。

    * **回答**: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对事业、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 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学习,无论是为国家、为社会,还是为个人理想,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尽心尽力。

 

**() 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蜀相》。

2. 搜集杜甫其他忧国忧民的诗歌,并尝试赏析。

 

**五、板书设计**

 

**蜀相**

 

杜甫

 

* 寻访祠堂  敬仰之情

* 春色黄鹂  物是人非

* 三顾两朝  鞠躬尽瘁

* 出师未捷  英雄泪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学习诗歌艺术手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并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