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作者:张敏 日期:
2024-12-27 点击:
次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讲述焦裕禄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以来,不顾身体健康,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与百姓同甘共苦、舍身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迎难而上以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同时,也点出了这种精神的价值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新闻知识,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理解内容,准确把握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归纳主要事件及其所体现的品质,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和“以言见人”的写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焦裕禄精神,理解并探讨时代楷模在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焦裕禄精神,理解并探讨时代楷模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归纳主要事件及其所体现的品质,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和“以言见人”的写法。
导入:播放视频《走近时代楷模:焦裕禄》
任务情境:
新学期伊始,学校团委成立了“重温焦裕禄事迹,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宣传小组。你作为宣传小组中的一员,要参加“讲好焦裕禄故事”“弘扬焦裕禄精神”“设计主题专栏”“谱写时代华章”四项活动。
活动一:讲好焦裕禄故事
人民的好公仆
焦裕禄(1922.8.16~1964.5.14)山东淄博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文体知识:人物通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常见的写法有:
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
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写作背景: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裁种泡桐的办法。呕心沥血带领兰考县人民摆脱“盐、碱、旱”等难题,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1965年冬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撰写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这篇人物通讯写了焦裕禄的哪些事迹?请同学们归纳文中所写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导语:焦裕禄来到兰考的背景,初到兰考的作为
第一节: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
第二节:兰考县遭遇洪灾,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
第三节:焦裕禄身患肝癌,但心中只有人民,不顾自身
第四节:焦裕禄因肝癌住院,即使在病中依旧没有忘记关心兰考县的人民
第五节: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文章为什么从兰考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写起?
①在文章结构上,为下文写焦裕禄,深入一线调研、带领人民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在工作岗位上逝世等情节作铺垫。
②在人物刻画上,文章开篇描绘出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严重的灾荒景象,具体展现了摆在焦裕禄面前的重重困难,有助于突出焦裕禄临危受命,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
③在历史背景上,开篇兰考县遭受伤害的情形,勾画出“奉命于危难之间”的特定历史背景。
除了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焦裕禄还与什么做斗争呢?
本文在写焦裕禄时,注意通过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严重的自然灾害内涝、风沙、盐碱做斗争;二是同自己的病痛做斗争。文章正是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显示出了焦裕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
人物思想在矛盾冲突激烈的时候最容易显现出来。把典型人物放在矛盾斗争中去写,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展示人物思想,能够使文章波澜起伏、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活动二:弘扬焦裕禄精神
“以言见人”是人物通讯常用的写作手法。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明确文章记录了人物哪些个性语言,并从中总结人物精神。
以言见人,请找出文章各部分中焦裕禄的典型语言并分析其作用。
1、“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 “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 “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
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斗志。
2、“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体现了焦裕禄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求真务实的精神。
3、“我是您的儿子。” “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
体现了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
4、“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表现了焦裕禄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5、“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
体现了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心系民生的奉献精神。
文中有很多小标题,这些小标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这几个小标题是按照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按照时间为线索进行安排,每一节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例如,第一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通过焦裕禄身先士卒下乡调研,表现他忘我工作的品质。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
活动三:设计主题专栏
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之际,为了宣传先进,弘扬榜样的精神,复兴社区宣传板要开设一期“学习焦裕禄专栏”。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组选择一个角度,设计一个主题专栏,选取一组与主题相对应的典型事例,来展示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可以打破小标题的限定,重新组织材料。
要求:
1. 为专栏命名,并写一段简要的专栏介绍说明。
2. 从课文中挑选出能够表现专栏主题的3-5个典型事例。
3. 用四字词语概括评价事例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或精神品格。
专栏一:俯首甘为孺子牛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名句,以此为标题,既符合焦裕禄的形象特征,也可以增加题目的文学性。
【专栏简介】
本专栏集中反映焦裕禄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选取了焦裕禄时刻牵挂百姓生产、生活状况的典型事件。他号召所有干部“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将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建构为“母子”关系,对待人民群众像对待父母那样充满关爱和奉献。
【典型事例】
1、冒雨查看洪水,因雨天群众缺少烧火的东西,坚决不留下吃饭。
——关心百姓,一心为民的好干部
2、风雪天,安排减灾救灾工作。
——关注民生,细致周到的好书记
3、冒着风雪,访寒问暖。
——心系群众,关爱百姓的好公仆
专栏二: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专栏简介】
本专栏主要表现焦裕禄一心为公,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焦裕禄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楷模,他坚持走群众路线,同全县干部群众一起与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责任和担当。
【典型事例】
1、视察工作,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
——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好党员
2、考虑群众生活困难,不肯买药吃药。
——关心群众,克己奉公的好书记
3、病重时,提出死后要埋葬在沙滩上。
——心系兰考,一心为公的好干部
专栏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专栏简介】
本专栏主要表现焦裕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等灾害严重,面对严峻的形势,焦裕禄毫不惧怕,他看重调查研究,重视实地考察,用脚踏实地的努力一点点地改变着兰考的面貌,期待着灾害远去,大地丰收的那一天。
【典型事例】
1、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亲自参与其中。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实践派
2、焦裕禄和调查队成员在深水里吃干粮,在泥水里休息。
——身先士卒,无畏艰难的实干家
3、经过长期调查,绘制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求真务实,科学扎实的行动派
4、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从不利中发现有利因素。
——乐观向上、勇敢无畏的追梦者
活动四:谱写时代华章
作为校团委宣传小组的一员,请你谈谈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并思考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时代,焦裕禄精神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一)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
(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三)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
(四)知难而进的无畏品质
(五)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时代意义:
习近平同志曾深情地回忆:“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几次都泣不成声……”他说:“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4年后的1990年,3位老记者再回兰考,倾情写下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夜读长文,感慨万干,填词一首《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发表在《福州晚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