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高一9班素材积累2
每日一句名人名言:积累道理论据,增加文章底蕴
每日一个经典事例:丰富作文论证,充分支撑论点
每日一段人民时评:追击社会热点,完善观点表达
每日一篇优秀作文:运用典型示范,习得作文升格
一、每日一句名人名言
我要达到我的目的,我走我的路;我将跃过犹豫者和迟疑者。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适用主题】坚定志向、理想信念、勇气等
【示例】
坚定志向才能一往无前,坚守梦想才能所向披靡。人生旅途中,我们是一只只小船,依据着自己的航道行驶。一些人毫无主见,犹如飞蓬乘风,随意改变船舵的方向,最终被海浪侵吞,成为不稂不莠之人;而有人却能在大风大浪中紧握住船舵,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也许正如尼采所说:“我要达到我的目的,我走我的路;我将跃过犹豫者和迟疑者。”诚然,当面对六街三市的嘈杂,我们只有坚定自己的志向,坚守自己的初心,不断朝着内心向往的方向前行,方能抵达“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光明彼岸。
二、每日一个经典事例
刘少坤:“未来工匠”的摆渡人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
刘少坤,男,汉族,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他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思路,带领学校计算机技术系由弱到强,成为学校标杆。他针对职教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他锚定“教师能力提升”,磨练教师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带领团队搭建的各类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场景,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三、每日一段人民时评
乘时代之风,扬心中之帆,做奋斗之我
张清芳
在每一代青年人的基因里,都蕴藏着“奋斗”二字。立足于新时代,我们站在新起点,拥有新的高度,用后来人的眼光审视着千百年来的中国。(首段直接表明观点,简单明了,直入主题)
这片神州大地,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与热血。(分论点,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历史的发展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他们总抱有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怀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不断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他们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主角,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的力量,他们总用自己的一身本领,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传奇,刷新一次又一次纪录,开启一篇又一篇华章。大道之于我,如天之星辰,将不懈追之。青年人的奋斗,绝没有空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付出了行动。(用历史上有志之士的例子做论据印证首段,使用大量的诗词名句,有文采,可读性强)
以坚定的信念,扬起奋斗之帆。(分论点,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坚定的信念,可以发挥出水滴石穿的强大力量。“宁可种树累到死,也不能让黄沙把我欺负死”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是“治沙女王”殷玉珍说出的,她同自己的丈夫用四十余年的光阴践行这句话。曾经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漠,多少人望而却步。但殷玉珍在不到二十岁的年龄想别人不敢想,立志与这片黄沙“耗”到底。成活的树苗,也让这漫漫治沙路有了希望。漫天黄土,一点点变为绿洲。殷玉珍年轻时的一句话,却用了四十余年去证明。人的时间,就如手里握不住的沙,点点逝去。她却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毛乌素,也将治沙的精神传给每一个人。祖国的建设,永远离不开各个角落的奋斗者,他们或许没有惊人的学历、雄厚的背景,却将善良勤劳与质朴的精神落实到行动中,正是因为有这些治沙者、开荒人的努力,祖国的生态建设才变得越来越好,他们不懈奋斗,就像沙漠中的绿洲,永远守护着大地。(使用治沙英雄殷玉珍的事例做论据,恰当有说服力)
以青春的姿态,点燃奋斗之火。(分论点,解决怎么办的问题)陈独秀先生曾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白卉之萌动,如利刃之发于硎,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青年,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是初升的太阳,带着朝气,是祖国发展的新鲜血液。他们顽强拼搏,永不服输,在每一个行业中熠熠生辉。奥运赛场上,他们为国家荣誉而战,在每一个赛道上展现青春风采,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空。救援工作中,他们同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冲锋陷阵,用血肉之躯捍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乡村教育里,他们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到祖国需要他们的地方去,给大山的孩子带去温暖与爱意。三尺讲台,书写青春故事;万里征程,点亮前行道路。每一个青年,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奋斗这把火,会将每一个青年的青春烧得热烈。(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相结合,素材丰富,有说服力)
以崇高的理想,筑牢理想之基。(分论点,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一个人没有理想,就犹如大海中的船没有帆,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理想信念的缺失,会让人患上“软骨病”。理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千千万万人的理想,筑起强大之基,成为中国前进的方向,以小我,汇成大我。昔有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郎铮凭借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想做一名外交官,为祖国发声,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青年人,最不缺的就是干劲,敢想、敢闯、敢拼,成为新一代青年的代名词。在许多即将走向大学、走向社会的青年人中,他们的理想掷地有声,敲响前进的音符,催人奋进!(使用比喻和典型的事例论据,说理生动形象,透彻明了)
船在汹涌的波浪中行使,挑战与机遇并存,把舵者需发挥自身力量,让船化险为夷,最终安登彼岸。新时代的青年,应始终坚信:青春气贯长虹,永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青年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做好新时代的把舵者,乘着时代之风,扬起心中的帆,做一名追梦人,共同为祖国的未来不懈奋斗,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结尾直接对青年提出希望,既呼应了前文,又做出了总结,全文完整严谨)
四、每日一篇优秀作文
以语言之力,奏响生命之音
学生 王兴祥
生命是一本仓促而成的书,单薄的纸页满满的使我们说不尽的话。(比喻论证)我们借语言道尽世间冷暖,心中所想;我们借语言与自己的灵魂深处交谈;我们用语言把前人的智慧“占为己有”,我们亦将自己寄托于语言以另一种方式长存。(用排比的句式来论述语言的作用)语言的作用于我们生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语言,将我们的内心与世界相连。(分论点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语言是我们灵魂深处最直接的展示,可见一场春雨,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道近落花的感伤。而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出了为农家感到的欣喜。(举例论证)语言,将两个不同的灵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句话可以很长,长到如《离骚》一般千言万语道不尽屈原国破家亡的悲疾,而一句话又可以很短,短到一句“桃花潭水生千尺,不及汪伦曾我情。”(举例论证)胜过千万的慰藉,道尽李汪两人分别的不舍。语言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本就绚丽的生命再添一笔艳丽,语言让我们与世界相连,语言将我们灵魂深处的自己完美呈现。(最后一句回扣分论点)
语言的力量直击灵魂,亦改变灵魂。(分论点二)
语言的力量毋庸置疑,在生活中我们无处不见的文字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内心。当我们读到一句好的文句时,不免心生摘抄背诵之意,并时常回想起又情不自禁的遵循,正如鲁迅与桌上刻的一个“早”字,以警示己身,此时,这一个字的力量便早已经不言而喻。好的文句给人以好的身心影响,丰富生活,引人深思。相反,坏的章句不仅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枯燥无味,甚者更如“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现如今,网络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更多更早接触外界语言的机会,同样,问题也随之出现。生活中无处不见的孩童操持着连成年人都少有的“豪迈”,污言秽语“出口成章”,网路烂梗的不断,语言对青少年的危机渐显。(联系现实)
语言,亦如人生的船舵,更好的把握,才能行稳致远。
而今,面对愈来愈多的,与我们越来越密切的语言,如何正确的使用,与选择真正有意义的语言阅读已经成为当今迫在眉睫所要解决的问题。窃以为,现如今的我们理应加强经典的阅读,在古籍中与先贤对话,反复品味书中的黄金屋。面对网络事件,不以自己所想为真,只因断章取义之事比比皆是,只凭借只言片语而妄自评论,带来的只会是更多的伤害。故而在网络与现实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便又显得尤为重要,多以鼓励,少以伤害,语言的力量直击人们的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弦。一句发自内心的鼓舞与赞美,其效果更甚于一切的兴奋剂与强化针。(联系现实)
正因为有了语言,我们能在喧嚣中沉静下来聆听春雷滚滚,静观夏雨绵绵,欣赏秋日的明月如霜,用心灵迎接寒冬的雪花飘落。正确的看待语言,使用语言,以语言之力,奏响生命之音。
范文点评
本文论点准确鲜明,论证结构严谨,论证思路清晰。在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语言的作用于我们生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分论点进行论证,同时能联系实际,论证全面而深刻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法法,论证充分有力。本文语言凝练准确,典雅生动。内容丰富,论据典型,是一篇规范的考场作文。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清晨的一句温馨问候,可以成全一天的好心情;陌生人的一句鼓励,可以带给人心灵的慰藉;书里的一句劝诫,可以给予青年成长的启示或警省;互联网上的一句评论,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
有时候,一句话很轻,轻得微不足道;有时候,一句话又很重,有着无穷的力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