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仁标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仁标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叶娟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琦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惠敏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林姣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丽彬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文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绚如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英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抵达大海”“流经更多土地”作文分析

作者:林姣  日期: 2024-04-03  点击:
高一语文“抵达大海”“流经更多土地”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材料解读
 
材料一个复句,两重关系,第一重目的关系,第二重并列(递进)关系。
意蕴:内在的意义,意指蕴含。指文学文本中潜藏的深层思想、情感、态度等内容,它是作者通过作品形象中的象征、隐喻、修辞手法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具有含蓄性和多义性(丰富)。
 
材料借助“一条河流”“大海”“土地”分别喻指自我个体(主体,可以是单个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国家、社会等)、目标、外界客体
 
曲折向前,抵达大海,流经更多土地,意蕴指向思想、意识和情感方面:
“曲折向前”指个体思想上认识到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曲折的,但又始终向前的(始终向前的但也是曲折的);
“抵达大海”指个体意识到抵达目标是自我前行的方向和力量源泉,必须目标宽广且坚定,才能让个体在曲折中始终向前;此外,河流抵海不是径直到达而是曲折前行也,也包含了河流在实现目标外的其他考量;
“流经更多土地”指追求目标的过程,也是追梦过程中历经曲折的附属价值体现——既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也滋养了外界,还可为己积聚更多的力量。
“不只是……也是……”是表并列(递进)的关联词,强调了两者并重;同时“不只是”也隐喻当下实际:人们在追梦过程中较常忽略对过程的感知;对达成自己考量过多,对兼济他人考量较少;以快速达成为要,少深厚积蓄力量等。基于此种隐喻,写作中也可在肯定前者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后者。
“是为了……,是为了……”是目的关系,凸显了河流的主动意识,曲折前行既是客观实际特征,也包含了河流主体的目的意识,喻指在实现抵海目标前,要综合考量多方力量与价值。
综上,材料通过河流的形象,传达了丰富的意蕴:①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目标的指向激励价值,促使自我始终向前;②我们应该关注过程,珍惜经历,注重价值多元,勇于面对挑战,主动担当,奉献他人社会,充实丰沛自我,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③我们同时还要认识到目标与过程既并重,又互为依托,互相促进。
 
二、写作任务、要求解读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你”:是出题者对考生的代称,是处于赴海(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时代青年,是生逢盛世、共享机遇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处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大变局中的时代青年,是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国家青年,是供国家选拔的人才。
“联想”:动词,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要求由此及彼,在作文时要完成由河流赴海到青年逐梦的关联转换。
“思考”:是动词,指进触动领悟后观照自我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在作文时要完成两步:一是对写作对象进行精准定性(理清核心概念内涵+辨析概念之间关系),一是反观青年自我思考当如何做(这一步是写作重点)。
这句话要求,考生在阐释思考时,要能够体现出自己的认识和反观自我成长的思考。文章要有“我”“我们青年”的融入,要有时代、身份意识的明确体现;不能写成通篇以局外人的视角评析他人。
 
注意:不可将“流经更多的土地”理解为遭遇磨砺挫折。材料中曲折向前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两者是目的关系,不可理解为“曲折向前”是为了遭遇磨砺挫折。逐梦道路的曲折向前是其属性特征,不是为了遭遇磨砺挫折。
 
写作角度,可以是追梦的过程与目标达成二元思辨;也可以是,认识追梦道路曲折向前与追梦过程、目标达成三元关系。
可参考立意:

①既要注重目标结果,也要注重过程体验
②既要有目标意识,又要有普惠情怀
③奔赴大海,润泽四方
④终点固闪耀,征途更可贵
⑤成就自我,兼顾社会
⑥道路曲折,价值多元
⑦理想存在的美好与奋斗之途的多样性
……


三、考场作文
1.河润土地,终抵于海
湖海茫茫,在大自然中,无数河流尽管百转千回,最终皆会曲折地归属于自身的大海。一叶知秋,从自然中寻觅真谛,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不亦似曲折向前的河流?“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拆还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其中的“大海”与“土地”也正如你我追寻的目标与拼将途中扩展的视野,增长的学识与萌生的感悟。因此依吾刍荛之见,我们应于生命长河中不仅终期于海,也能于途中润手土地。
锚定心中远海,方可为人生长河明晰方向。“远海”作为每个个体的人生目标,具有重要并且必要的导向作用。君可见徐霞客一生行一路,清风兰芷相伴,因早已将祖国大好河山视为心中的“大海”,于是风雨兼程,终将无数壮美山川汇于笔墨之端;君可见常书鸿、谢成水将大漠中的靛蓝深青延续千年视为心中的“大海”,因此将生命的河流奔腾于青卷古灯,皓首穷经,终得使昔时的盛唐气象重现于世人面前。志不立,如无舵舟,无缰之马,飘荡奔逸,若远海尚未明晰,前行的每一步皆无异于水中窥月、镜中看花,难得真谛。由此观之,锚定并致力抵达“大海”,对个体建构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滋润所流土地,方可于前行途中积淀自我,凝聚灵魂。远方的星辰大海固然不可或缺,但不忘注视途中的万物,正如河流前行不忘流经周边的大地,同样必不可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昔人在归家途中仍能念起阡陌旁生长的花草,我们也应在向前发展的途中不忘体悟身边之人与事,并在静水流深中扩展视野,收获学识,生发感悟。君可见呈野道夫正是在追寻杜鸦文明的旅途中不忘将镜头置于身旁的风花雪月,才能在被世人遗忘的阿拉斯加中觅得自己的森林、冰河与鲸,于亘古大地吹响生命之音。因此,在人生长河中尽管抵达大海曲折忙碌,我们亦应静言细语身边及现实生活的一点一滴,滋润这片生活的土地。
你我须知,“大海”与“土地”的获取并非截然对立,更不应将二者置于对立面。目标的实现与生活的体悟实则相辅相成,同处于个体成长发展的统一体中。河流奔向大海并非暗无天日的直行道,望眼观之方能明河流周围的无限坦途。正如星野道夫最终仍未能发掘出杜鸦文明的根源与历史,但他们无憾于这片冰封大地上相遇的每一次温暖与大自然带给他的无数次感动。因此就算最终难抵于心中远海,途中流经的土地不也如标记你我奔流的里程碑,汇成关于大海的回忆?
河润土地,终抵大海,既是目标,亦是实现目标为之奋斗的真正成长之义。
 
2.赴海与润土齐飞,个人与社会同色
大海是河流的宿命。河流几经波折,蜿蜒前行。它的曲折向前既是为了自己奔流不息,亦是对流经土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贡献。吾辈又何尝不是河流?既追求自我成长,亦投身社会建设。故曰:“赴海与润土齐飞,个人与社会同色”如此,才能谱写精彩的人生华章。
吾辈应以曲折向前之姿,越过艰难险阻,抵达大海,攀登人生高峰。人生之途,并非康庄大道,而是机遇与挑战、风光与陷阱并存之路。为此,我们应调整自我姿态,虽曲折也要坚定向前,奔赴大海。君可见,聋女江梦南的先天缺陷使她学习倍感困难,求学道路曲折,而她调整自我,学习唇语,她的坚毅与向前助力她在清华大学的“绽放”。君可见,苏炳添陷入10秒魔况时,前行艰难时,调整自己的左右脚起步习惯,使他获得9秒83这个令国人骄傲的耀眼成绩。人生路上我们会遭遇种种不顺。有时,换个方向、改变策略能使我们走出“当局者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由此观之,曲折向前之姿能使吾辈越过艰难险阻,抵达梦寐以求之海。
吾辈应以曲折向前之姿,流经更多土地,奉献社会,谱写时代华章。没有人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地的一部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做孤高隐士,而应躬身入局,用自己的河水滋润土地,造福他人。看,乡村艰险的泥泞中涌现着黄文秀奔于扶贫路的身影;听,边境高远的苍穹下,响彻着成边战士陈祥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呐喊;感,戈壁清苦的风沙里徘徊着先行者李贤玉夙夜攻关、打造中国剑网的脚步……这是何等宏大的格局、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他们为吾辈奉献社会,躬身入局树立典范。吾辈也应如此,在奔赴大海的征程中润泽他人,担起我们应有的责任。
吾辈应做到赴海与润土兼备,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促进、彼此成就。离开社会,人的价值无从谈起,而社会的向前发展是一个又一个的人在成就自我中实现的。然而,反观当下,虽然积极进取是主流,但甘于躺平,沽名钓誉的人也不在少数。毫无疑问,家国的未来无法从他们笔下书写,他们只能如昆德拉所讥“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孟浩然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吾辈应赴海与润土兼具,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书写人生华章。

4.让目标意识与普惠情怀同行
长江黄河滚滚向东,奔腾不息,在东抵大海的同时,也以水的福泽滋润了无数土地。既向着坚定的目标流淌,也普惠了万千土地和人民。吾辈青年身处时代浪潮中,当思目标意识和普惠情怀之理,与时代偕行。
“抵达大海”是前行的坚定目标,是对未来的美好追求与愿景,是心之所向,而“流经更多的土地”则是惠及更广袤的大地,恩泽世人,是对万事万物的共情与社会责任担当,二者相融相生,让目标意识与普惠情怀共创美好未来,让涓涓的水流兀自流淌中润物无声。
于个人而言,在专注自身发展时,也要怀一份责任担当,涵养广阔视野与格局,让萤烛微光普惠他人与社会。鲁迅曾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诚战斯言,个人难以独立于他人与社会而发展,种子只有扎根在广袤的大地土壤才更能茁壮成长。君可见,袁隆平既专心于实现“在禾苗下乘凉”的目标,也怀有普惠情怀,将杂交水稻科研成果推向更多人民和国家,助力全球摆脱饥饿;君可见,黄文秀为自身理想目标而奋斗,也同样致力于脱贫攻坚,让经济发展成果普惠更多人民、利好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不对立,执着于实现自身目标与普惠情怀并不矛盾,将二者融合发展,让目标意识和普惠情怀共同绽放在希望的原野上。
于国家而言,在推动整体发展时,也要秉一份为民情怀,砥砺初心与使命。古语有言:一枝一叶总关情。回首历史,从“敬天保民”思想到“君舟民水”的形象譬喻,民本思想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独特光芒,在实现整体目标时不忘普惠百姓;试看今朝,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一步步实现,这既见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也彰显着为人民的普惠情怀。“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兼顾目标意识和普惠情怀,既是发展已需,也是民心所向,凝聚起更大的磅礴伟力。
于国际而言,既要充分自身发展,也不忘播撒和谐、帮助的光芒。“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援助发展中国家基建,心怀世界,以宏大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关怀共同推动世界发展。
让目标意识与普惠意识携手同行,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是吾辈青年应有之义!
  
9.以大海为目的,不忘流经土地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掩卷沉思,这句金玉良言意蕴丰富,如夜空中闪烁的明星,为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指引方向。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青年不妨学做一条“河流”,以大海为目的,不忘流经土地。
“大海”是我们的目标梦想,“土地”是我们逐梦途中的经历。“以大海为目的,不忘流经土地。”需要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既、心存星辰大海,又脚踏实地,珍惜沿途的宝贵经历。梦想之于我们,正如大海之于河流,又如船舵之于水手,拥有梦想我们的人生才有努力的方向,就算暂时身处黑暗,梦想也能指引我们走出迷茫。然而,当我们紧盯目标的同时,不能一味向前,还应“流经更多的土地”,丰富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曾经,身患渐冻症的少平邢益凡,不囿于疾病的桎梏,仍然向往着浩瀚宇宙,他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星辰大海,而一路上的宝贵经历也让他不断成长,最终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海,迎来生命的花期。他曾坦答:“正是沿途的经历,丰盈了我们生命。”吾辈青年在追逐“大海”之时,也应珍惜宝贵经历,不忘流经土地。
“大海”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土地”是社会价值的体现。“以大海为目的,不忘流经土地”启示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既要专注于“独善其身”,也应心怀天下苍生,做到“兼善天下”。“时代的每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应兼济他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传递温暖与善意,用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君可见,张桂梅校长几十年来坚守自己的初心,致力于送大山深处的女孩们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君可见,黄文秀踏遍山间的每一片土地,让致富的花朵开得漫山遍野:君可见,黄大发卅六寒暑华路褴褛,换绝壁危崖通涓流……他们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不忘造福天下苍生,让幸福和谐之花在社会绽放,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吾辈青年当以他们为榜样,以大海为目的,不忘流经土地。
涓涓细流江成江海,大海奔腾成其浩荡。生逢盛世,作为肩负复兴使命的青年,吾辈当做一条曲折流淌的河流以大海为目的,不忘流经土地,以吾少年意气,助力同之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