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作者:陈琦 日期:
2022-12-30 点击:
次
情境任务
2021年是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我校“蠡水”文学社拟开设“对话王安石 — 驳论文写作专栏”。今天我们将通过研习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这篇经典的驳论文,学习王安石的驳论技巧,用驳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向专栏投稿。
一、写作背景回顾
宋神宗即位时,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财政的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民众怨声不断,外敌的侵扰亦给北宋政权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王朝虽然维持着表面的繁荣,但其实内部已经蕴含着深刻的危机。面对愈演愈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宋神宗决心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消除统治危机。于是熙
宁二年(1069年)二月,他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
税法、均输法等一系列新制度,进行社会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新法一出即遭到了众多官员的强烈反对,其中抗议最激烈的便是司马光。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信,即《与王介甫书》《与王介甫第二书》《与王介甫第三书》,其中第一封信最长,有三千多字,信中责难王安石“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还列举实施新法弊病,力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此文便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第二封信的回信。
二、分析本文辩论的技巧
1、整体感知,划分层次
问题1:实施变法后,朝野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明确:天下:怨谤
众:汹汹然
问题2: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问题3:王安石对于这四点都加以反驳,这四点反驳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你能看出来嘛?
明确:盖儒者所争,犹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儒者之间的名实之辩
问题4:何谓名实?
明确:名: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实:王安石实际做的事
2、面对司马光的责难,王安石持怎样的观点呢?他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大家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试着找一下本文论辩的特点,完成下列的表格。
答司马谏议书学生活动单
情境任务
2021年是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我校“蠡水”文学社拟开设“对话王安石写作专栏”。今天我们将通过研习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这篇经典的驳论文,学习王安石的驳论技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梦回宋朝,魂穿司马光,用驳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再给王安石写一封回信,向专栏投稿。
活动一 分析本文辩论的技巧
面对司马光的责难,王安石持怎样的观点呢?他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大家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试着找一下本文论辩的特点,完成下列的表格。
名 实 论辩方法
活动二 驳论试写
在掌握了王安石在本文里的驳论技巧,我们结合导学案上有关于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史实材料,看看站在司马光的角度,应该如何写下这篇回信(抓住一点进行驳论)
资料链接
《与王介甫书》节选
到现在您执政才一周年,在朝廷的及来自各个地方的士大夫,没有一个不责备您,就象是从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的;下至平民百姓、小吏差役,也都切切私语,埋怨叹息,所有的人都把罪责推给您。【招致怨谤】
您本来是大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古来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令其取得成功;他们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赦免逃避债务的人。您认为这些都是迂腐儒生的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
于是,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经管而改由中书省、枢密院长官兼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之士及通晓财利之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樊须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还鄙薄他,认为他不知道礼、义、信,何况现在讲的是商人的微末之利呢?假使他们真的是君子,就本来不应该讲利;假使他们真的是小人,则本来要刮尽人民的财富,(这样),要满足皇上、朝廷在财政上的需要,又怎么能从愿呢?因此知道三司条例司这一官署,是不当设置而设置了,又在官署中不按正常作法用人,有的人往往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都捋袖出臂,张目环顾,自夸自卖,争着进用,各自斗智斗巧,以改变祖宗旧有的法度,大概其利不能弥补其害,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只不过是另出一番新意,用来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但它的危害已经够严重了。又委任常平仓、广惠仓的特派员四十多人,使他们在各个地方推行新法。【侵官;征利】
起初是发放青苗钱,接着想使每户出免役钱,后来又想再制订出农田水利法而加以推行。所委派的人虽然都是选择才能出众之士,但其中也有侵犯州、县官的职权、扰乱百姓使他们不得安宁的轻浮狂躁之徒。【侵官;生事】于是,士大夫不服气,农人、商人丧失了他们的产业,谤议纷纷,象沸腾的开水在翻滚,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寻求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推行新法之故。
说到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只能把政治秩序搞乱,您反而以为是治国良法而首先实施;放款收利息,这是鄙陋的事情,您反而作为王道善政而尽力推行;劳役自古都由平民负担,您反而打算征收免役钱,而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这三项措施,普通的人都知道不适合,而您独自以为可行;并不是您的见识比不上普通的人,而是特意想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以致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识。正大而恰当的治国之道,可以施行于天地之间,人们都片刻不能离开它。
您虽然称得上是大贤,比起周公、孔子来就有差距了,现在居然自以为:我的见解,天下的人没有谁赶得上,人们的议论跟我相合就赞许,与我不合就讨厌,这样一来,正直的人怎么能进用,谄媚的人怎么能疏远?正直的人一天天疏远,谄媚的人一天天亲近,而希望一切事情处理得当,美好的名声能够传播四面远方,太难了!听从忠谏采纳善言,不独是人君的美德,对于人臣来说也是这样【拒谏】
王安石变法相关资料
富国之法
青苗法
内容: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局限: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
内容: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局限: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
农田水利法
内容: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政府贷款。
作用: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 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局限:兴修水利数量逐渐成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强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人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