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复习《谏太宗十思疏》(教师版)
作者:曹叶娟 日期:
2022-12-15 点击:
次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乎!人君当( )神器( )之重,居域中( )之大,将崇( )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 )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答案 ①治理得好,太平 ②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③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④主持,掌握 ⑤帝位 ⑥天地间 ⑦推崇 ⑧天之极处,指至高无上的皇权 ⑨喜庆,福禄 ⑩克服
凡百( )元首,承天景( )命,莫不殷忧( )而道( )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 )可忽( )乎!
答案 ①所有的 ②大 ③深深忧虑 ④治国之道 ⑤开头做得好的 ⑥臣民 ⑦放纵情感 ⑧看不起别人 ⑨路人 ⑩难道 ⑪轻视,怠慢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牧( ),惧满溢( )则思江海下( )百川,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 )职,役( )聪明之耳目,亏( )无为之大道哉!
答案 ①贪图的东西 ②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③谦虚
④养 ⑤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⑥居于……之下 ⑦游乐。这里指田猎 ⑧慎 ⑨被堵塞蒙蔽 ⑩采纳臣下的意见 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⑫斥退奸恶的人 ⑬不恰当地奖赏 ⑭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⑮(百姓)得到教化
⑯管理 ⑰役使,劳损 ⑱毁坏,减损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知识归类
1.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 (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古义,使……谦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亲人。 今义:自己的身体。
(5)人君当神器之重。 古义:特指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今义:泛指祭祀用品。
(6)臣虽下愚。 古义: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今义:今无此意。
3.词类活用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使动用法,使……稳固)
(2)则思江海下百川 (名作动,居……之下)
(3)宏兹九德 (使动用法,使……光大)
(4)貌恭而不心服 (名状,表面上,内心里)
(5)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做君主)
(6)人君当神器之重 (形容词作名词,责任、重权)
(7)居域中之大 (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位置)
(8)惧谗邪 (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
(9)择善而从之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可行的意见)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
(1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12)居安思危 (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险的情形)
(13)智者尽其谋 (形作动,穷尽)
(14)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形作动,远长)
(15)塞源而欲流长者 (形作动,长远)
(16)克终者盖寡 (形作动,坚持到底)
(17)欲流之远者 (使动用法,使……流得远)
(18)知止以安人 (使动用法,使……安宁)
(19)正身以黜恶 (使动用法,使……端正)
(20)思虚心以纳下 (使动用法,使……谦虚)
(21)何必劳神苦思 (使动用法,使……劳累)
(22)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意动用法,以……为乐)
(23)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意动用法,以……为忧)
4.一词多义
(1)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形容词,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疑问副词,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动词,养生)
(2)信:
①信者效其忠 (形容词,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动词,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名词,信用)
④忌不自信 (动词,相信)
(3)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动词,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动词,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动词,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 (动词,要求)
(4)治:
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 (动词,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动词,治病)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动词,惩治)
(5)当:
A.dāng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动词,对着,面对)
②当场 (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动词,掌握,主持)
④各当时而立法 (动词,适应,相当)
⑤当高罪死 (动词,判断)
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动词,应当)
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 (动词,当做)
②岂非用赏罪当邪 (形容词,适合,得当)
(6)固: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使……牢固,巩固)
②据秦孝公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坚固)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然)
④蔺相如固止之 (坚决,坚持)
⑤至于颠覆,理固亦然 (本来,原来)
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顽固,固执)
⑦斯固百世之遇也 (确实,实在)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2.省略句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不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不要赶尽杀绝),以此为度。
(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
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3.状语后置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2)戒奢以俭
戒奢侈而行节俭。
4.宾语前置
(1)则思知足以自戒
就要想到用知足来克制自我。
(2)则思谦冲而自牧
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约束自我。
5.固定句式
(1)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4.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要赏罚得当。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4.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5.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7.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8.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9.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0.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