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仁标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仁标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叶娟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琦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惠敏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林姣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丽彬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文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绚如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英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高三作文复习.结构脉络》

作者:曹叶娟  日期: 2022-12-14  点击:
高三作文复习——结构脉络
文章的结构,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重要一项,体现着思维的清晰度,清晰、严谨、富有逻辑的结构也是判卷者关注的主要内容。我们既要对传统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所把握任务,又要对新的作文命题形式有结构安排上的准备。
(一)拟制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分角度解说,体现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好的分论点会使论证条理清晰,结构严整。
1.分论点的概念: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特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或者单独成段。
(2)分论点数量以三个为佳,至少两个,不超过四个。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25字左右。
(4)分论点的句式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6)常用修辞:比喻、引用、化用、设问等。 
3.拟制分论点的方法
示例1:弃的是庸俗娱乐,追寻的是逆风而行,大义奉献,此为明星。
抛弃的是鸡毛蒜皮,追寻的是坚定敢言,敢作敢为,此为明星。
抛却的是流量眼球,追寻的是奋起拼搏,挺身担当,此为明星。 
示例2:何为“中国精神”?如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何为“中国精神”?如梅——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何为“中国精神”?如兰——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拟制角度一:是什么——从中心论点的“内涵”或“表现”角度设立分论点。
示例3:  同学们,忆往昔,灾难为沃土,沃土可结果——或曰旷达,或曰智慧!
同学们,看今朝,灾难为沃土,沃土可结果——或名奉献,或名担当!
同学们,望来日,灾难为沃土,沃土可结果——或为萤火,或为栋梁! 
示例4:  困境时“直挂云帆”,奋斗如梯,成就凌云壮志!
逆境时“吟啸徐行”,奋斗如钥,开启智慧人生!
青春时“上下求索”,奋斗如砖,铸造梦想中国! 
拟制角度二:为什么——从中心论点的“原因”或“意义”角度设立分论点。
示例5: 学弟学妹们,看,北斗多闪耀,璀璨照远路,追星当追指路北斗!
学弟学妹们,看,群星多熠熠,灿烂壮河汉,追星当追暖心辰光!
学弟学妹们,看,星汉多斑斓,伴之砥砺行,追星当思敬之学之! 
示例6: 同学们,莫看“山重水复疑无路”,危中见机,自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同学们,莫叹“蓬山此去无多路”,变局开新,自有“青鸟殷勤为探看”!
同学们,莫道“秋风秋雨愁煞人”,拨云见日,自如“晴空一鹤排云上”! 
示例7:
无德行无以战疫——用公民的道德素养面对灾难,让理性、冷静和秩序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
无科学无以辟谣——用公民的科学素养粉碎谣言,让科学素养成为战胜灾难的强大力量。
无团结无以克艰——用公民的文明素养强化责任,让万众一心成为灾难来临的“硬核”担当。 
拟制角度三:怎么做——从实现中心论点的“方法”或“途径”角度设立分论点。
示例8:  看,如日月高空悬,是我祖辈用躬行开创好家风——
听,如雾角海上隐,是我父辈用智慧发展好家风——
感,慎思明辨笃行,是我辈青年用笃实传承好家风—— 
示例9:  叹,无人会,文物意,隔墙馆藏空好音!
看,科技枝头文物闹,且向云间赏晚照!
赞,文物与潮流齐飞,馆藏共青年成长! 
拟制角度四:逻辑顺序——按照中心论点的逻辑顺序或时空顺序设立分论点。 
 
【例1】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原题
(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全国甲卷取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楼梦》,这道作文题是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中最具开放性的一个,根本没有命题,考生要自己命题。以《红楼梦》中的一段内容作为材料,引出“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这三个要点,并不是要求考生去分析《红楼梦》的相关内容,而是希望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这三个要点进行申发,展开论述。
首先从所给材料看,由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情节引出话题,众人引经据典,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看似“百花争艳”的艺术效果,实则在调动考生的文学记忆库,引发考生在生活各领域有更深入的思考,对人生百态,有多元化的体味,继而通过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运用寒窗所学,妙笔生花。
    其次,这道题比较开放,关涉到审美趣味,所以有见仁见智的成分;另外,它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又显得较为专业——大观园为元妃省亲而造,元妃省亲属于一项比较正式的皇家仪典,亭子的起名须符合这一大的文化背景,因此确实需要雅正一些。不管是从美学趣味性的角度,还是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说,都有点难。但这道题因为材料中有足够的提示,并且限制少,所以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考生从写作经验、美学体味、文化认知等角度来写都行。
作文材料中提到的“翼然”二字有文人气质,“泻玉”二字的匠气相对重一些,而“沁芳”较为典雅,有富贵气,贾政认为它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但如果不考虑环境的话,“翼然”“泻玉”“沁芳”其实各有各的美学趣味,也体现了不同的学识修养水平。
这道题引导考生思考如果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环境与目的,不同的美学趣味出发,对同一件事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但贾政认同了贾宝玉所起的“沁芳”二字,并且认为其“思虑周全”,从另一个角度又说明,做选择时还要尽量符合大的需求,根据需求会选出一个相对最优解。
最后,“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既是对大观园取名事件的梳理概括,又是对考生作文怎么写的指向引领。命题指向“借鉴传承”与“独创创新”的思辨关系可谓是重中之重,并把这种思辨关系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迁移思考论证,比如能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情境,论证出共产党也是从全盘路线照抄——借鉴融合国情——独创发展理念,也可以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文化困境来论证其思辨关系。
【递进式结构】
情境创新 探幽访胜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才压群儒。为什么?有人直接移用,有人临时化用,而贾宝玉根据情境独创“沁芳”,既巧妙地写出了客观环境水映花木的佳境,又含蓄的映射到元妃省亲的美好,可谓合情合境,一句双关。由此观之,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化用胜过移用,独创胜过化用。(提出观点)
移用虽能显示说者博闻强识,信手拈来的优势,也有一定的文化蕴涵,但是如果长此以往,语言将难以发展更新。化用虽能体现说者根据情境,结合记忆,部分调整变化的灵活性,但毕竟还只是局部的改变,就好比一个人,只是换了件新裤子,上衣头饰还是老样子,虽有新意,但旧貌难改。而独创就不一样,它是说者根据具体情境,多方考虑,调动个人阅读素养,文化积淀,在瞬间灵光一现的结果。它具有独特性,更能体会出人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修养。苏轼在《惠山烹小龙团》中写道:“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他根据具体情境,把小龙团这种茶比喻为“小团月”这种独创性的表达,既写出了小龙团茶饼的形状,又写出了泉水映月的一种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不仅文学艺术,科技发展更是如此。如果不自主创新,只是借鉴移用他人,很难有大的发展。中国芯片问题,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吗?正是因为中兴等企业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过多依赖对外国技术的引进或移用,所以,在特殊时候,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显得被动而狼狈不堪,给职工,企业,老百姓,和国家造成了许多损失。相反,华为一直在企业科技研发上投资较多,一直努力寻求技术创新。在多年的发展中,华为一边化用国外技术,一边独立创新,所以,既保证了企业走得快,又保证了走得远。同样的情境,华为很快上市了“鸿蒙系列”不仅力挽狂澜,而且为国争光。由此可见,独立创新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从文学与科技发展两个角度分析问题)
怎么才能独立创新呢?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作为创新主体的人首先要博学多识。贾宝玉之所以能独创,是因为他阅读的书籍广泛,在他喜欢阅读的《西厢记》等文学作品中,类似的独创性表达应该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关键时候,厚积薄发,出奇制胜。其次,主体要善于打破常规思维,不受条条框框限制。贾政等政客,人在官场,思维固化,套话套语,陈词滥调,习以为常,很难打破常规创造性思维。而贾宝玉生活在大观园,不太受约束,思维灵活,才能创新出奇。再次,贾宝玉善于发散思维,直观思维,他结合具体情境,联系元春省亲,令大观园四处群芳争艳,水绕化身,花影妖娆,春色满园的景象,独出心裁,脱口而出,才有了如此奇妙的表达。
(解决问题,提出如何独立创新)
《大学》曾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独立创新,不断进步,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中学生要不断积累学问,增长见识;要不囿于成见,不墨守成规;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习惯,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培养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长此以往,才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成一家之言,开创新局面,更上一层楼。
(总结全文)
 
(二)运用思维方法,布局结构
结构是思维的体现,所以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是结构清晰的根本。思维清晰、逻辑分析能力强,结构自然清晰。常见的思维方法有横向、纵向、反向思维,体现在结构上,可用并列、递进、正反对照的结构方式。
 1.横向思维:思维有其横向、往宽处发展的特点,是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由于横向思维从别的方面、方向入手,其思维广度大大增加。善于横向思维,会打开思路。在作文构思方面,横向思维指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事物,如议论时,指出不同的意义,发现不同的危害;寻找素材时,从不同身份寻找选取。
2.纵向思维: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这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方向和人类认识习惯的思维方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始到终等线索,因而清晰明了,合乎逻辑。在作文构思时按时间顺序(过去、现在、未来)分析论证一个事物、按照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分析观点都属于纵向思维。
3.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在作文中的运用常常表现为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反观点或事例,然后分析其荒谬性。
三种思维方式得到落实就会在整个文章或某一段落形成结构模式,对应为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照式。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天来了,南下过冬的大雁开始北归了。近日,网络上热传一段大雁齐飞的视频,视频中数百只大雁一波波地在空中飞过,一会“人”字形,一会“一”字形,景象颇为壮观。视频的说明文字是:“这段视频拍摄于前几天,广州新白云机场的上空出现了大雁北归的场面,因此,机场决定临时暂停飞机起飞降落,让雁群从机场上空飞过,为大雁北飞让出生命通道!”。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雁群,代表动物的生命、自然,话题应是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可确定立意为:尊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结构安排】这是一道时评文,在评论时我们可以按一定顺序安排文章结构。正面性质的时评文可以拓展联系类似的事件;然后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还可反向思考与之相反的错误做法,使评论更有现实意义;最后按照正确的做法,去解决错误的问题。思路可以概括为:现象——意义——问题——办法。
    其中评论的核心是意义分析。可以横向、纵向、反向分析。
1.多角度分析意义
①从得与失的利害关系角度分析
失:给旅客造成不便,给机场管理造成麻烦,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得:大雁的生命通道、飞机与乘客安全的到保障,壮观的景象得以留存,有引领示范作用。
比较得与失:生命价值(生命无价,即使是动物的生命)大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大于一件事的利益价值。
②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
以前,以保障经济利益为唯一标准;此事,维护自然作为首选。经济利益与自然发生冲突时不再是固定的单项选择,彰显了社会的进步。
③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分析
以前,人与自然关系:人是主宰者。
此事,人与动物公平地享有生存的空间。
④从人文情怀角度
彰显着一种温情关怀;体现着人对自然应有的责任意识;表现出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
⑤从大雁、机场管理者、社会舆论等多个对象角度剖析。
以上五个角度,既有横向的不同角度,又有纵向的比较。横向纵向相融合,增强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表现在结构上也会更加清晰。当然在考试中不可能如此全面,只要永运好了思维方法,找到一两个角度即可。
2.反向剖析
分析如果不这样做的危害,如造成对大雁的伤害、自然景观消失,给旅客带来生命安全危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