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仁标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仁标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叶娟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琦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惠敏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林姣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丽彬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文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绚如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英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蜀相》

作者:林姣  日期: 2022-12-13  点击:
课题
                   《蜀相》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 解题                   蜀相,指谁?         
      那么从题目看这首诗应该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1)怀古诗词常写的内容: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古迹
        (2)怀古诗词常抒发的感情:
      a针对所写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发表看法(评价人物或事件)        
      b、缅怀先贤表达对先贤的敬仰或惋惜之情。                              
      C、类比古人寄托渴望像古人一样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壮志难酬之情。
      d、借古抒发昔盛今衰、盛衰兴亡、物是人非之慨。
      e、借古讽今:借古之得失兴亡劝诫当朝莫走老路;或表达对国家如今国运衰微的哀伤、担忧。
      二 回顾关于杜甫的相关知识
      其诗被称为“史诗”,因为其诗显示唐开元盛世到分裂过程。
      诗风:沉郁顿挫(“沉郁”指文章主旨博大深厚,情感深沉苍凉、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指语言和韵律停顿抑扬曲折有力。不是平滑流利和任情奔放)
       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诗圣”之称。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一生重要的经历:
      年少游历
      杜甫年少时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留下了《登兖州城楼》、《望岳》等,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困守长安
      后唐朝开始衰败,杜甫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
      战乱流离
      安史之乱爆发,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短期任职
      后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很快被贬到华州(今华县),写下《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
      蜀中漂泊
      杜甫几经辗转,到达夔州(奉节)。此时其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舟中长逝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三  诗歌的创作背景
      《蜀相》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四  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五 讲读诗句  (详见课件)
      六 赏析诗句内容及手法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着一“寻”,有和作用,表达怎样的情感?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表达作者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是对诸葛亮的强烈敬仰。  
      开头两句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又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安谧静穆;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①“自”、“空”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②“自”,空自;“空”,徒劳、白白地。碧草春色,黄鹂
      好音,原本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加入“自”字、“空”字
      ,便凄清寂寥之极。
      ③春色虽然无限却于诗人无关,由此很自然的使读者感受到
      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
      3.在颈联、尾联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①雄才大略、忠心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颈联中“天下计”指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老臣心”指帮助刘备开国,辅佐刘禅继业,体现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尾联中“出师未捷身先死”指出师伐魏,累死军中,体现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和献身精神的赞扬、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叹惋痛惜心情,并借古人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心声。
       4.诗歌中的“英雄”指谁,此句有何作用?
      所有功业未就者及诗人自己。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5.本诗讲述了什么内容?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两联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两联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悦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七  归纳总结
      探究怀古诗的技巧
      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3.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探究本诗的深意
      1.这首诗写诗人在武侯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武侯祠“有何深意?
      写祠是为了写人,不为记游,而为怀古,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2.诗歌意在赞颂诸葛亮的功业,第三联为什么要写刘备“三顾频烦”?
      这是用的衬托手法。写刘备是为了赞扬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因为刘备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三顾草庐,正是由于诸葛亮胸怀天下大计。另一方面,也暗含诗人有报国大志而无人理会的感伤。
      作业
      1.背诵本诗。
      2.诵读杜甫其他诗词
                   个性化修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