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仁标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仁标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叶娟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琦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惠敏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林姣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丽彬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文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绚如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英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从教到学:教师如何应对

作者:朱仁标  日期: 2023-11-09  点击:

从教到学教师如何应对

  

顾明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儿童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对学习来讲,学生是主体。

  愉快学习和刻苦学习没有矛盾。

  学习要有一个共同的环境,学生需要互相启发、讨论,在集体学习中学到谦虚、合作精神。合作学习要顾及学生的想象力和能力。

  

佐藤学:

我经常说,没有国际目光和历史目光的交错,就不可能解决教育的问题。我认为,看待教育问题,要有三种眼:第一种是“蚂蚁的眼”,要看得非常细,小草、小微粒都看得到。教师观察学生怎么学习,就是要观察得非常细。第二种是“蜻蜓的眼”,会从各个角度观察事物。第三种是“鸟的眼”,能够俯瞰大地。看待教育问题时,这三种眼要结合起来,这也是教育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

 

顾明远: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愉快也好,刻苦也好,都是学生的事,都应该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30年前,北师大附小等7所学校提倡快乐教育、愉快教育,我很赞成。愉快学习不等于不要学习,大家打打闹闹。所谓愉快,不是老师给学生一块糖让学生感到愉快,而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有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对学习就有兴趣了,有了兴趣才会刻苦学习。愉快学习和刻苦学习没有矛盾。但当时很多人不同意“愉快学习”的提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愉快是一种情感,是感情表现;刻苦是一种毅力,是意志表现。有丰富情感,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布鲁纳说,学习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所以我提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愉快了,刻苦学习后获得成功,更增加了他的愉快。

佐藤学:  

关于什么是学习,学习有什么特点,我读了很多西方的、日本的著作,发现他们都用旅行比喻学习,我就明白了,学习是一种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学习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他们都认为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学习了这些理论,我就形成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学习是旅行。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任何学习都需要谦虚,对什么都要虚心。我经常把这两方面当作学习的本质,所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特别需要相互倾听。只有相互倾听了,才能共同行动。

    

顾明远:

学习需要共同学习,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不能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学,学习要有一个共同的环境,学生需要互相启发、讨论,在集体学习中学到谦虚、合作精神。当前的时代,已经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创造发明都要靠集体。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合作学习。

  现在,人们对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存在一些误解,实践中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小组讨论,我观察了很多课堂,发现小组讨论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小组里,总有几个孩子很积极,但也有一两个一句话也不说。

  再比如,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思索、自己去找资料,不是自己做了练习就是学习了。对“学而时习之”有两种解释,一是学了之后要复习,二是在适当的时候复习才有效果。

  

佐藤学:

听了顾老师对“学而时习之”的解释,我很有同感。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特别害羞,在人面前几乎不能说话。爸妈非常担心我,觉得他们不在了我就活不下去了,他们就想让我学修表,因为修表不用跟人说话。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完全由自己学习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

  10年前,我看到过中国学校的小组学习。这次来中国,小组学习似乎成了浪潮。在小组学习中,不能去确定小组组长,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公。这种学习小组成功的做法是,每一组三至四人。一讨论起来,就会有特别强的人,但还要有能倾听的人。中国小孩善于合作学习,也善于探究,一定要让他们善于探究。要让学生有挑战、有跳跃,只有共同探究的学习,才有快乐。很多表面很快乐的课堂,其实不快乐,因为没有探究活动。

   

顾明远:

我非常同意佐藤学先生的观点。合作学习要顾及学生的想象力和能力。我和彼得·圣吉对话时,他也强调,学生想象力和能力往往是被我们低估了,让学生自己发言,他可以有很多想法。合作学习,不一定人很多,要小班化,教育现代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小班化。中国急需要改变的就是“被学习”“被教育”的状况,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正的学习就发生了。

  

佐藤学:我对中国教育满怀希望。你们想想,我年轻时中国是什么样的?我做梦也想不到,中国经济、教育发展能发展成现在这样。这10年,我眼睁睁地看着中国教育日新月异地发展。一定要对中国教育充满希望,我对中国教育工作者满怀敬意。

  学校要创设一种文化,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发挥才能创造条件。教师一个人很难成长,一个人的学习称不上学习,教师成长也是这样,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孤立的,教师的共同成长需要构建起一种“同僚性”。中国在创造教师的学习上很有创意,在创造“同僚性”。我到美国去,发现每位教师都是孤立的。

  希望每位教师都是开放的,不是学习知识和技巧,而是研究孩子,研究什么样的学习是成功的,把孩子的学习当成教研的中心。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