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仁标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仁标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叶娟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琦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惠敏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林姣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丽彬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文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绚如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英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

作者:张敏  日期: 2022-06-01  点击: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越来越强调阅读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繁重的学习任务下抽身去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群文阅读,是非常适合高中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在开展群文阅读时,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核心素养、设计议题的原则、具体策略、选择角度
高中语文课堂越来越强调阅读实践的重要性,总是说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二是建构学生的诗意情怀。但在时间有限,任务繁重的高中三年内让学生完成这两个目标,并非易事。选择何种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繁重的学习任务下抽身,静心地去仰望星空;如何在脚踏实地,和诗意情趣之间寻找平衡,是我们一直在不懈寻找的。
新课改后,在“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下,整体构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序列,开展 “学习任务群”教学,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群文阅读文本向课程化方向发展,成为当代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是非常适合高中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在群文阅读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角色非但没有弱化,反而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主导作用。相比于流于形式的“小组讨论”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当课堂主人的乐趣。
高中语文课堂,主要是给学生时间去品读文段,体会关键词、关键字营造的意境,从而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这些深入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
群文阅读与常规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突破了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的眼光可以不在仅限于书本,可以拓展到书本教材之外的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在阅读其他相关文章内容时,又可以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阅读质量近似阅读物的质量”,这一点不仅对于一些教材选文质量的低下提出了警告,而且也为拓展阅读材料提出了很高的期望。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扩大阅读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得到进一步关注。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依据语文课程的特征,提出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张廷凯研究员则着力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提出要扩展学生学习的范围,突破教科书的内容制约,在语文教育方面则通过班级读书会等方式来把课内和课外连接起来。其余的如主题阅读、一篇带多篇等等,也大都围绕着阅读的广泛性进行开拓。
群文阅读实践过程中有几个需要关注的地方,首先便是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择。议题就是群文阅读的“骨架”,就是选文中师生应该围绕的讨论中心。换而言之,在开展群文阅读时,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议题”是群文阅读的关键概念,于泽元教授认为,议题的确定及基于议题的选文质量,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群文阅读的质量。李祖文认为,议题的选择与确定是群文阅读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设计议题的原则     
(一)可供讨论:议题确定的关键
议题是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的主题,确定议题时,一定要保证学生有思维的空间,使得议题能统领学生展开读书、交流、质疑和思考,历练思维能力,启迪阅读智慧。议题应有议论的空间,具有开放性,存在多元理解的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的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以生为本:议题确定的落脚点。
我们的教学落脚点在学生的“学”,所以教学起点也应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实际,听听他们的困惑。以其疑或其趣为教学重难点,对症下药,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议题。如《项脊轩志》一课的群文阅读,如果在课前多作些学生学情了解,增加相关文章及作者生平介绍的选读,学生能知人论世也就更有话说。
(三)提升语文素养:议题确定的出发点
群文阅读的开展是为了弥补单篇教学的不足,为了扩大阅读面,教会学生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即强化一些认识,学一些方法。只要能达到以上目的,那我们的群文阅读就是有效的,就是真正的语文课。如《谈中国诗》、《谈诗》就是教学生在读这样的文艺随笔时,如何有一些科学的阅读范式。这种有针对性的教方法策略,就是有效的议题。
群文阅读说到底还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那议题的设计应该基于语文教学的需要,苏教版语文教材将教学内容划分各个专题,那么在确定议题时可以参考不同专题进行群文阅读。不同的专题有不同的侧重点,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时候应因地制宜的选择议题。
议题确定的具体策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借用巨人的肩膀,也许会事半功倍。
(一)向老一辈学智慧。诚如张老所说,“群文阅读”是个新名词,但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新鲜,在于漪老师等老一辈教学名师中,同一题材、不同文体的组文同时学习的方式并不鲜见。我们还要多研读名师们的教学实录,学习他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他们在目标与教学实际达成间是如何搭桥的。
(二)向教材、国外教材学策略。群文阅读说到底还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那议题的设计应该基于语文教学的需要,苏教版语文教材将教学内容划分各个专题,那么在确定议题时可以参考不同专题进行群文阅读。不同的专题有不同的侧重点,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时候应因地制宜的选择议题。
同时美国语文教材及王荣生、倪文尖老师编的沪教版实验教材在课后练习中都给了学生相应的阅读链接,这些链接正是打开学生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面,提升其思维深度的有力资源。
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角度
(一)情感主题
“月是故乡明”专题,选择的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我心归去》、曹文轩《前方》等和故乡有关的篇章,这些篇目的特点是和思乡、怀恋有关,“月”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永恒的主题,特殊的意象,乡土情节是中国人血脉中的牵绊。
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品读这些篇章,自由朗读相关的优秀的古诗文,体会浸润在文字中的深深情思。
“和平的祈祷“专题中选取了《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篇目,在进行这个专题教学的时候,群文阅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以“一样的期盼”为议题,首先让学生寻找和类文章同时期的不同国籍的作家作品,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相似之处,再结合已经学过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体味浸润在文字中的悲痛,思考:是什么让这些文章在用不同的言语向我们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却有着相似的悲痛?通过与文字的深入交流,学生能较好地把除了上述角度,议题设计还可以从体裁、作者等角度考虑。当然,设计群文阅读的议题,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对文本的正确把握;二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三是要修炼一双选择议题的慧眼。握“和平的渴望”这一主题。  
(二)语言学用表达主题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所以,群文阅读的落脚点,也应是通过文本阅读,来学习写作,表达生活。
如“生动鲜活的吝啬鬼形象”群文阅读就可以这样设计:以学生较为熟知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特,和《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进行对比,穿插对《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以及《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人物刻画的精彩片段,一起欣赏几个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如阿巴贡丢失钱匣后的表现,对泼留希金的宅院、外貌等的描写,以及葛朗台抢女儿梳妆盒、临死前抓金器的情景。让学生朗读、欣赏、品味、交流,最终领悟作品通过细节描写折射出吝啬鬼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个性特征的写法。掌握描写刻画人物时对人物性格刻画的方式,让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表现其性格特征,做一个随堂小练笔。写一个你生活中所见到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这里的语言学用,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仅仅理解这几个文学经典形象,也不是单纯地完成一篇习作,而是通过这种小练笔,让学生掌握一种刻画人物鲜明性格的方式。
在写人时难写的并不单是人物的性格,而是如何刻画一个鲜明生动而又不落俗套的活生生的人。学生习作中刻画的人总是那么呆板、冷冰冰,他们的笔下的人物更像是一个蜡像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怎样找准切入点去写好人物的,是学生迫切需要去解决的。让学生去赏鉴《金岳霖先生》、《背影》这两篇文章,让学生自己去体悟,看作者是如何抓住一个小小的特征,将整个人物跃然纸上的,在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写难状之景”亦可以如此。苏教版语文教材为我们精心挑选了《江南的冬景》、《使得西山宴游记》、《长江三峡》、《荷塘月色》等经典,可以将它们打包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群文阅读的专题,以“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为议题,让学生自由的去品读,找寻写作的钥匙。
同时,情感专题中也可渗透写作教学,教学生写好片段作文,在“月是故乡明”专题教学中,《想北平》的文本品读也可以补充叶圣陶先生的《藕与莼菜》、汪曾祺《故乡的食物》等篇目,让学生在体味情感的同时,也学习大家如何将自己内心浓烈而无法宣之于口的情感,借助自己日常所见的寻常事物,诉诸笔尖。
一)语言风格角度
如果想探究某位作者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选取这位作者的不同作品。比如,感受老舍先生笔下“北京市民文化”,可以将老舍先生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组合在一起阅读,例如《想北平》、《猫城记》、《老张的哲学》等,感受他在平淡的笔调下,把过去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四)写作方法角度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历史的回声”中将苏洵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编在一起,因为这四篇诗作文章都在咏史怀古、借古述今。课堂上,可以将前两篇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理解:历史不意味着过去,更意味着将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赏析两首诗,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理解“咏史怀古“类诗歌,主要写法即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人事,来感当世之慨,抒一己之悲。主要的手法运用:用典、对比。并思考:作者抒写古人古事,其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除了上述角度,议题设计还可以从体裁、作者等角度考虑。当然,设计群文阅读的议题,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对文本的正确把握;二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三是要修炼一双选择议题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