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仁标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仁标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曹叶娟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琦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惠敏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林姣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丽彬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文杰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绚如

    和桥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英华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敏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张盛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现代写景抒情散文大单元整合路径初探

作者:李敏  日期: 2022-05-31  点击:
                                            
内容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新课标反复提到的“整合”一词,在统编教材第七单元现代写景抒情散文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进行梳理统整,形成逐层递进的教学任务链,这样既有效解决了传统散文教学单一刻板、费时低效的问题,也为今后的语文大单元教学整合探寻到一些可资借鉴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  现代写景抒情散文,大单元,整合

   大单元整合教学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建立学科目标系统,以单元为结构形式,整合教材、课外选文等教学资源,利用精读、略读、练习、作文等课型有效达成单元目标,且可测评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利用大单元整合教学形式可以有效解决高中散文教学时间紧迫、教学内容随意,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
本文将重点从现代写景抒情散文课程学习资源的整合,单元学习任务链的构建,学习方式方法的整合,教学评价等方面探寻现代写景抒情散文大单元整合的路径。
对照学习任务群要求,确立单元学习目标
      
   现代写景抒情散文鉴赏与写作属于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根据该任务群要求及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上册第七单元学习要求,笔者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了解现代写景抒情散文写作的一般规律(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借景、物寄托情思的方法;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关注四季流转、景色变化,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从文学、美学的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会从文章中欣赏中国文人世代追求、积淀的淡然的心境、高雅的审美趣味和崇高的人格追求;形成高雅的审美趣味并自觉传承;阅读外国写景状物名篇,理解人与自然平等的环保理念,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懂得尊重与包容。
可以说,这样的目标设计涵盖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且保证课程目标之间的梯度,杜绝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取得有效进步。

整合学习内容,构建单元学习任务链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教材(上册)第七单元为写景抒情类散文,也是统编教材中唯一的一个写景散文单元。编者选入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三篇经典的现代散文。根据现代写景散文大单元教学设定的目标,笔者认为仅靠教材中的三篇现代散文无法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散文鉴赏和写作水平。因此,根据新课改精神,笔者整合了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语文读本及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现代散文选读>读本》等教学资源确定了相关教学内容。这些篇目大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文章内容思想深刻、趣味高雅、语言优美,是涵养高中生纯正文学品位的重要资源。如《江南的冬景》,《故乡的榕树》,《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秋天的况味》,《我与地坛》、《听听那冷雨》、《寒风吹彻》,《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等。这些文章内容思想深刻、趣味高雅、语言优美,是涵养高中生纯正文学品位的重要资源。
    这些经典篇目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编排,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构建了单元学习任务链。教学任务从观察、欣赏和表 现景物的角度(任务一),到行文结构(任务二),再到借景物抒怀、言志(任务三),最后深入到作者的心境、情趣、人格、理念等方面(任务四),分层分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链设计可以保证教学目标明确,防止教学的随意性;教学时间上也更灵活,比如高一年级可以重点完成任务一、二、三内容,高二重点解决任务四内容等,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整性、连续性。

    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方式   
   1.以人文主题组合语文元素,统领教学内容
自古以来,景与物就是中国文人们寄托情思的重要工具。现代写景抒情散文中作者所描摹的风景和物象中融人了不同的情感,揭示出深刻的哲理。高中生学习写景状物散文应该“从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中去提升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而获得关爱自然的人文素养,自觉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从而理解人在艺术、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的意义与必然性”①。
    因此,本单元将人文主题确定为“自然与人生”。在这一主题情境的统领下鉴赏词句、修辞等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能力点的讲解和训练,而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作者利用景物营造的意境,感悟在景物中渗透的情感等。
    比如,《荷塘月色》中最典型的知识点“通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通感”的概念,再补充几句课外的有关通感的句子加以巩固。而现在教学是让学生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中体会作者用“微风、缕缕”放慢描写节奏,营造舒缓的意境,用“渺茫的歌声”准确描绘荷香氤氲的过程及给人的一种美感。然后再从荷花、荷叶、流水共同组成的画面中感受作者在其中渗透的中国文人崇尚的宁静、优美、典雅的美学追求。这样的教学以人文主题为主线将语言分析、表现手法等零碎的语文元素进行有机整合,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感知。

    2.注重真实情境设计,让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现代散文大单元教学设计遵循“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物质富裕时代,散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有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让他们通过学习去积极创造丰富而幸福的生活。摄影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活艺术,手机的普及和更新换代更是让摄影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想要拍出有意境、有情味的作品也需要拍摄者有比较高的审美追求。本单元教学在设计“文字中的图画”这一任务时,利用“景物摄影”这一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意象的选择,画面的色彩、色调,拍摄的视角,构图等方面结合文本去选择最能体现“故都的秋味”、“江南的冬景”特点的一幅图画;然后结合学校的摄影节亲自去为课本内容拍摄插图,并进行摄影作品评析;最后再去探究散文作品表现的“图画”与摄影拍摄的图画有何异同等。这样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摄影”展开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写景散文中意象选择的重要性,能够体会色调、色彩搭配对意境营造的重要性。在对摄影作品的拍摄、评析时还可以锻炼图文转换的能力。在对散文写景与摄影拍景的比较探究中更能理解文学表达的优势与局限等。可以说,这样的情境任务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线性知识体系的按部就班的传授方式,将写景散文表现景物的角度、通过意象情景交融的方法等内容都统整到文学与摄影的跨学科整合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活动不仅理解了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还学会了简单的摄影技法,提升了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不再是刻板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创造真实生活的充满活力的过程。
   此外,本单元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活动设计,积极探索丰富的阅读方式,将单篇与群文,精读与泛读,散文与诗词,读与写等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写读书提要和批注的习惯,并尝试借助随笔、评论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积极地与他人分享。相较于传统的散文教学方式更丰富、更灵活,也更顾及学生的学习感受。

    重视过程性教学评价,增强评价的针对性
    本单元教学评价对照单元目标,确保单元任务链中的每一个任务都有相应的评测点。清晰的目标设定为有效评价奠定基础。例如:在阅读与鉴赏方面,教学任务链中《江南的冬景》教学评价侧重于优美景色描写方法的习得,《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的重点是感悟意境和意趣,《我与地坛》、《寒风吹彻》重在哲理的探究,《像山那样思考》、《神的一滴》则重在了解环保理念及中外写景散文不同点的探究,而不是字词句篇语修逻辑等,“眉毛胡子一把抓”。评价目标清晰明了,针对性强,且逐步深入,避免教学评价的随意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本单元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明确的评价目标为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提供了依据,提高了评价效率,增强了评价的可靠性。比如,在表达与交流方面,本单元增加鉴赏分析,微写作,写作评析,摄影作品展示及评析,分镜头脚本展示及评析,学生作品集,向校外杂志投稿推荐优秀作品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不断总结学习收获,发现前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改进。

    结语
    现代写景抒情散文大单元设计是笔者所做的微课题《任务群视域下,高中现代散文课程的整合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研究聚焦于新课标反复提到的“整合”一词,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进行梳理统整,形成逐层递进的教学任务链,这样既有效解决了传统散文教学单一刻板、费时低效的问题,也为今后的语文大单元教学整合探寻到一些可资借鉴的路径、方法。通过本项研究,笔者也对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梳理、反思、整合,对现代写景抒情散文教学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整合”的思维也会贯穿于小说、诗歌等文体的教学和研究之中,让教学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变得更专业、更高效。
参考文献:
1.丁帆、杨九俊.<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书(K).江苏凤凰教育出版;2017,6,1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2
3.王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K).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1
4.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语文学习(J).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