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群文教学刍议
作者:陈琦 日期:
2022-12-30 点击:
次
摘要: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吴志威、马燕慧:《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启示》,载《人文之友》,2018]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弹歌》开始,一直到元朝发展到顶峰,期间群星闪耀,李杜诗篇万口相传。现如今,新课改也提高了对于学生古诗词阅读量和鉴赏力的要求,古诗词鉴赏题在高考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学生在这部分的成绩难以提高,这是一个需要直面的问题。群文阅读教学法指的是:在有限的、较短的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明确的议题,进行多篇文本的阅读教学。[ 郑小玲:《读写结合—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性》,载《考试周刊》,2018]它能够极大的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在弥补古诗词传统教学法的部分缺陷和拓宽高中生的古诗词阅读视野方面,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屈亚丽、王万军:《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研究》,载《读与写》,2016],笔者在本文中,将就如何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法来进行古诗文的有效教学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教学,是当代高中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高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的研究就显得格外急切与重要。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彭忆莲:《浅论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载《电脑迷》,2018],由此可知,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具有浓厚的人文性、鲜明的形象性以及强烈的情感性的教学,古诗词沉淀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品风格各异,满载着着先民们的生命意识以及丰富情感,款款向我们走来。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即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受到陶冶、思想上有所启发、习惯上有所改进的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刚好就是一种,通过一个议题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发探讨,自发地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发现问题,提出并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
一、目的与价值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为了提升学生阅读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此种阅读教学模式,用蒋军晶教授论文中的观点说,其目的是为了教一些单篇文章很难完成的阅读策略,教会学生更高品质的思考。阅读策略,就是指为了达到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汪允:《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载《新课程·下旬》,2018]。卓越的阅读者等于一定的阅读量加上阅读策略的熟练运用。而阅读策略,大致可以概括为:求同、比异、整合、判断这四种。所谓求同,就是在文章的对比中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比异和求同相对,即在对比中找到其中的不同之处,整合则是将群文阅读中的多篇文章的内容信息重组并且在思考的前提下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判断,是在结束文章的阅读学习后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些策略的习得,学生能够在之后的阅读实践中,不断举一反三提升自我。古诗词浩如烟海,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联系的篇目组织起来教学,能让学生从中发现篇目与篇目之间的相同与相异点,了解不同作者写作的不同特点或者同一作者在不同题材之间或者不同时间段作品的不同之处,提高古诗词的阅读能力。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词因其固有的古今差异,如一些字音,字义差异,有些诗词本身生涩拗峭,晦涩难读,容易使学生产距离感。笔者以自己班级为例,相较于现代文的课堂,如现当代小说文本或是散文文本教学时,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课堂往往较为沉闷,学生对有距离的传统古诗词缺乏兴趣,仅仅只是等着教师来讲解诗词的大意内容,即使将诗词的内涵挖掘的很深,学生往往也是兴趣寥然。我国古诗词的美在于它的含蓄之美,将情感用含蓄蕴藉的优美词句或意象缓缓展示。这也是读懂古诗词的难处之一,单篇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少慢差费”,逐字讲解往往会把整首诗讲解的支离破碎,阅读面窄小,效果也一般。
三、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际操作
前文我们提到,传统的逐字讲解容易导致古诗词教学的少慢差费,那么如果通过群文教学的方式,我们又该如何操作呢?显然,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几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我们就不可能进行逐字讲读了,那么我们就要通过抓住一个主题,以这个议题为线索,组织选文,展开教学。
四、选文
做古诗词鉴赏题时,笔者常常让学生先把握了诗词的外围信息再来读诗。何谓外围信息,即诗歌的标题,作者即相关注释。这些外围信息中,往往会告知我们作者为何许人,经历何许事情,一些常见的作家及作品特征,是学生原始知识积累过程中就应该掌握的。我们教学的开展,也是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过程。由此可知,在选文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以下这些组文方式:
①同作者选文:所谓知人论世,孟子尝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诗人的情感是诗词的灵魂,由对诗人的了解进一步了解其所处时代的背景和特征,运用自己的同理心,和诗人同呼吸,同脉搏,理解诗歌的情感,通过阅读感知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路历程和心境的变迁。如读杜甫的诗歌,可将其早年的壮怀激烈和经历丧乱后的忧国忧民以作品为媒介进行前后对比,加深学生对杜甫诗歌特点的理解。再如李煜的词作,国家兴衰可从他前后词风的变化中清楚地感知。
②同题材选文:古诗词常见的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种:咏史怀古(如《山坡羊·潼关怀古》)、边塞战争(如《从军行》)、山水田园(《山居秋暝》)、羁旅思乡(《宿建德江》)、闺怨爱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咏物言志(《墨梅》)等等。所谓情随事迁,历代各种题材的诗歌层出不穷,但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不会改变,不同时空的不同诗人在经历了某些事情之后可能会有相似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进行选文,能够更好的训练学生对于古诗词情感的把握能力。
这两种选文方式能够有效的将古诗词的作者,题材,时代,情感,主题有效的串联起来,综合提升学生的诗词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的展开
①学生角度:课改推进很久了,但是很多课堂上,并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诗言志,词言情。”古人读书讲究“不求甚解”,古诗词的教学必须走出纯文字解析和教师灌输式教学的怪圈。如果只是单纯的诗词大意讲解和背诵要求,学生永远也不会体会到诗词的美感,只觉压力大,兴趣索然。而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展示自己,在这种百家争鸣中完成知识架构的建立。
②教师角度: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应当是作为一个适时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想法与观点。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展开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对于文本要充分理解,能够很好地驾驭文本。我们将“教师”二字一一拆分,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这一职业:“孝”即品德;“攵”即文化;“丨丿”即思辨;“币”即价值;教师只教会学生这四种东西,但是能铸就学生一生的财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对学生这四种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群文阅读的展开,不能够流于表面的学生展示与泛泛而谈。如在进行《客至》和《宾至》的对比教学中,我么不能流于对作者情感的简单分析,应当结合作者的措辞,身世遭遇,诗风特点综合分析。对于文本的挖掘要深刻到位,所以也不能够全部用群文阅读来代替文章的精读教学。教师要将精读与群读有机结合起来,在精读课程的指导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最基本的阅读素养,并能够在之后的群文阅读中有效展示和发挥。
结语:
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彻底完美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发挥它的优点,并在教学过程当中综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式。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法来进行古诗文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教学探讨方向,随着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整体的社会大环境,对于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实施,将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正向影响。通过利用群文教学这一新兴教学模式对古诗词的开展有效教学,从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的,高质的传承,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