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邵然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邵然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聪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静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旻

    徐舍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宝荣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骆红娟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玉琴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翠云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逸雯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璐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妍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瑜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莉莉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奕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出世入世作文导写

作者:赵妍  日期: 2025-04-10  点击:

思辨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

思辨表达是议论文的灵魂

试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入世、出世、遁世”是人生的三种姿态。“入世”是积极进取、当仁不让,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世”是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保持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自己回身审视,从而生活得淡泊超脱、从容自在;但如果不能把握好“出世”的“度”,就会陷入“遁世”的境地,从而心灰意冷、消极逃避。人生奋斗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千世界,就显得至关重要。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题意理解:

近些年,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学业压力大,在种种压力之下,很多人出现了避世消极的想法。类似于“只要我们没有梦想,生活就会变得幸福”,“只要肯躺平,就没有谁能压迫我”,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很多人面对难以消解的压力,被迫采用的一种“与自我和解”的方式,虽然实际上很多人只是口头说说,以此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并不能真的“遁世”。

而从出题人角度来说,想给青年学子的建议,自然还是希望青年人要保持青春勃发的风貌,要积极进取,当仁不让;即使“出世”,那也是心灵上的修行,免于社会浮华的干扰,能让自我淡泊超脱、从容自在。所以,也提醒青年学子要把握好“出世”的度,不要“遁世”,不能心灰意冷、消极避世,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机遇和挑战。

行文方面可以将三者综合来写,做深度思考,但考场实操难度可能较大,很难讲清楚、谈明白;较为讨巧又简单的方式是三者逐一论述,作为中间三个论证段,也是文章主体部分,在开头和结尾再讨论其辩证逻辑关系。

后者脉络简单,这样考生可有余力完善语言,增强文采,每一点都可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入世,则谈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要努力拼搏,不负青春韶华;出世,则谈青年学子要涵养精神,淡泊名利,从而达到一种从容自在的人生高度。这两个都是正向的论述,谈完之后再对“遁世”的思想行为加以批判。

审题立意

三个关键词的内涵:

入世,意为投身到社会中。强调精神上积极进取,有责任心、使命感、担当意识,胸怀家国,致力民族复兴,并愿为敢为,付诸行动。儒家倡导积极入世,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个人的意义与价值,此观点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方面,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哲学财富。

出世,意为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即不被时代洪流裹挟,不被私利欲望绑架,不被困难挫折吓到,保持独立自主意识和鉴别分析能力,能修心、自省,学会淡泊与超脱。以“出世”的态度审视自我,既不汲汲于成功和荣耀,也不戚戚于失败和挫折,而是获得成长和升华,具有一定的精神境界。

遁世,意为逃避人世。此处是指面对时代使命缺乏担当精神,袖手旁观,甘当看客;面对时代挑战缺乏进取精神,畏惧逃避。总之,遁世是不可取的人生姿态。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多元关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包含三个关键词“入世、出世、遁世”。入世,意为投身到社会中,强调精神上积极进取,有责任心、使命感、担当意识,胸怀家国,致力民族复兴,并愿为敢为,付诸行动。儒家倡导积极入世,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个人的意义与价值,此观点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方面,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哲学财富。出世,意为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即不被时代洪流裹挟,不被私利欲望绑架,不被困难挫折吓到,保持独立自主意识和鉴别分析能力,能修心、自省,学会淡泊与超脱。以“出世”的态度审视自我,既不汲汲于成功和荣耀,也不戚戚于失败和挫折,而是获得成长和升华,具有一定的精神境界。遁世,意为逃避人世。此处是指面对时代使命缺乏担当精神,袖手旁观,甘当看客;面对时代挑战缺乏进取精神,畏惧逃避。总之,遁世是不可取的人生姿态。近些年,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学业压力大,在种种压力之下,很多人出现了避世消极的想法。类似于“只要我们没有梦想,生活就会变得幸福”,“只要肯躺平,就没有谁能压迫我”,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很多人面对难以消解的压力,被迫采用的一种“与自我和解”的方式,虽然实际上很多人只是口头说说,以此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并不能真的“遁世”。

而从出题人角度来说,想给青年学子的建议,自然还是希望青年人要保持青春勃发的风貌,要积极进取,当仁不让;即使“出世”,那也是心灵上的修行,免于社会浮华的干扰,能让自我淡泊超脱、从容自在。所以,也提醒青年学子要把握好“出世”的度,不要“遁世”,不能心灰意冷、消极避世,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机遇和挑战。

行文方面可以将三者综合来写,做深度思考,但考场实操难度可能较大,很难讲清楚、谈明白;较为讨巧又简单的方式是三者逐一论述,作为中间三个论证段,也是文章主体部分,在开头和结尾再讨论其辩证逻辑关系。如,入世,则谈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要努力拼搏,不负青春韶华;出世,则谈青年学子要涵养精神,淡泊名利,从而达到一种从容自在的人生高度。这两个都是正向的论述,谈完之后再对“遁世”的思想行为加以批判。

参考立意

怀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心怀出世行入世,不陷遁世致远行

以出世心行入世事,弃遁世念成大精彩

“入”则奋斗兴天下,“出”而不“遁”守本心

躬身入世创光明,出世有度淡泊行

积极入世勇担当,适度出世避遁世

入世进取济天下,出世清心不逃避

以出世态度做人,以入世态度做事

范文展示

以遁世为警,争入世之态,达出世之境

“青年一代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身为肩负大任的青年人,要以遁世为警,争入世之态,达出世之境,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生活使当下的青年人存在两种生活态度:一者是为梦想撞得头破血流依然不改初心的热血与坚持;一者是遇到了困难便踌躇不前,消极逃避的麻木和颓丧,是一种对生活的逃避和畏缩。他们或是被“房子、车子、票子”压得喘不过气来,或是被“悲观者的厌世谈,讽刺者的夸张语”磨灭了奋斗的意志,坚持的勇气。鲁迅有言:“中国青年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以遁世为警,争入世之态,应积极进取,当仁不让,不断传播正能量。

庚子鼠年,疫情肆虐,山河凝滞,举国同悲。一场疫情犹如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整片华夏大地。一时间,天地间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总有人挺身而出,负重前行,做最美的逆行者,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然与病毒周旋,“要跑的再快一点,才能跑赢时间”,是坚持“入世”的最佳诠释;医生张文宏,不顾互联网上的种种非议仍坚持为黎民百姓送上最为权威的解答,担起了当医生的责任;更有许多八零后、九零后的青年人不顾安危,舍小家为大家,奋力战斗在抗疫一线......他们本可以选择 “遁世”,逃避责任,但他们选择积极“入世”,自立自强,成为了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以遁世为警,争入世之态,我们要相信自己,永不言弃,成就不凡人生。

“我不相信手掌上的掌纹,我只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毕淑敏如是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如是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鲁迅如是说。身为肩负祖国大任的青年人,应当是心中的烈火最为炽热的,身上的民族大义最为凛然的。要勇争“入世”的姿态,少一些“望洋兴叹”的徒劳,多一些“直挂云帆”的勇气;少一些“于我何干”的冷漠,多一些“匹夫有责”的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入世”的姿态,使我们的人生更为丰富多彩。

只有经历了“入世”的磨练,才能拥有“出世”的淡泊自在,过上更为超然的生活。

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开始拥有积极“入世”的态度,但由于经历了官场的腐败而退出仕途,开启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享受“出世”的从容自在;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同样是开始积极为官,但屡屡失意,最终“出世”,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佳作。由此可见,只有经历了“入世”,才会拥有“出世”的超脱。

若你将自己囚禁在偏安一隅,你只能在黑暗中卑微生长;若你打开怀抱,积极迎接阳光,你将会在光明中踏步前行。以遁世为警,争入世之态,达出世之境,最终会引领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做事入世,立身出世

人生奋斗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千世界,如何从“入世、出世、遁世”这三种人生姿态中选择并加以躬身亲践,便显得尤为关键。

入世是积极担责、当仁不让,是做事时的进取心出世是保持距离、从容审视,是做人时的理智进退遁世则是逃避消极、不见天日,浑浑噩噩度过一生。出世与入世并非略域分明,交替选择可助我们在人生不同的维度上皆有所成而遁世是出世的过度延伸,并非正确的处世姿态。答就人生考题,我们当以入世心做事,以出世心做人,同时避免遁世,以准备充分的姿态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高扬入世主旋律,以昂扬向上的姿态投身伟大实践,甘于担责,为国为民。

“以吾数十年之必死的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之不倒之根基,其价值之蛮可知。”苏子言曰。“入世”以其责无旁贷的决心和当仁不让的姿态向来被世人推崇,有一颗积极入世的心无疑是生命鲜活的表征。我们钦佩呼号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我们赞颂疫情之下勇抵前线的白衣天使,实际上是呼唤入世的姿态,是呼唤更饱满的人生状态。以入世之心做事,可以使我们在面对机遇时积极争取,在面对挑战时迎难而上,带来鼓舞正面的激励。如此观之,高扬入世主旋律是我们直面人生的不二法门,积极又坚定,热烈且激情。

吟唱出世柔曲调,以淡泊从容的姿态审视心灵与社会,得思索领悟同时注意过犹不及,避免遁世的悲剧。

面临心灵困境时,与其做暴虎冯河的鲁莽者,不如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不妨学学王阳明,明心见性,用出世心做人,在困局中凿光不妨学学陶渊明,性情随适,用淡泊看物,在隐逸中思考。出世之心是抚平当下精神困境的良药,适当的距离让我们在与命运的搏弈中保持自我、从容自在。出世是内心的宁静和理智的外化,是做人养心的要求。但切忌“出世”过度,而片面地陷入遁世的低迷状态,最终导致错失良机、溃败不堪,落得碌碌一生。

用入世心做事,以出世心做人,既入世又出世,共谱人生圆满篇章。

人生允许千万种可能,迎接人生的姿态也允许多样,“入世”与“出世”并非完全对立,我们可依据成长阶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姿态。国之栋梁钱学森先生隐姓姓名十余载,以出世心做人,以入世心做国家研制武器之大事,他的人生便是“既出世又入世”的最好诠释。目以当下,积极入世的时代青年并不缺乏,但消极躺平”的沉论者也不在少数。当物欲横流中金钱万能的言论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坚决抵制消极的遁世思想,将“入世”与“出世”结合起来,才能使人生走得更稳、更远。

把握好“入、出、遁”的关系,践入世行,修出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