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邵然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邵然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聪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静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旻

    徐舍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宝荣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骆红娟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玉琴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翠云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逸雯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璐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妍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瑜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莉莉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奕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邵逸雯  日期: 2025-04-07  点击:

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求是“345”高效课堂高三语文讲学稿

课题: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课型:复习课

主备:黄明                               审核:邵逸雯

【高考真题】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

 

 

 

 

2023年新高考全国乙卷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撤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于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来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题型考向

“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考法最灵活的题目,题型几乎每年都有变化。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原句VS改写,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这一题型之先河。

(一)  命题模式

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解题攻略

第一步:找不同。   

    先看改句,将原句与之仔细对比,找出并勾画出不同之处。

第二步:定角度。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解题步骤

读语段——找不同——作比较——明角度——定答案

()明确角度

1、句式特点 2、修辞手法 3、词语分析 4、语言风格 5、结构安排

 

角度一:句式特点

1、倒装句:

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

1)将定语、状语等修改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

原句:艾草的植株有奇香,这香气纯正、浓烈、持久,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

改句:艾草的植株有纯正、浓烈、持久的奇香,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

解析:

①原文将“奇香”的修饰语独立开来,能起到强调作用,有助于突出奇香

②“能提神醒脑、祛病强身的是艾草的香气而非植株,原文的表达更加准确。

原句:它(挂钟)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

改句: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

 

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合适语境。

原句: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乌乌在叫啸的西北风。

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

 

 

2、长短句

倒装句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就是化长为短。还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内容分开来说,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子,也是化长为短

原句:城里人走出家门,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漫步山间,徜徉林中,看轻风曼舞,赏柚花盛开。柚花从花开到花谢,花期虽不长,可它总能让人沉醉。  

改句:大家一个接一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柚树林中。我们任轻风抚摸,看着眼前盛开的柚花,顿时就陶醉了。

 

 

 

3、特殊句式

这里所说的特殊句,是指变陈述句为反问句、感叹句或排比句,改变平淡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句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感叹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排比句有气势,有力度,表达感情也比较强烈充分。

原句: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改句: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

 

 

 

原句: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改句: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

 

 

 

 

【备考锦囊】 

句式

长句

表意严密、内容丰富、集中紧凑,逻辑严密。

长短句结合:

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

短句

结构简单,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分明(富有节奏感、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

整句

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和谐,气势贯通。

整散句结合:

灵活自然,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散句

句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

改变语序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

设问句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问句

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的感觉

倒装句

起强调、突出作用,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

双重否定句

加强语气,让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

【牛刀小试】 

1.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不知道还是否原样,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就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的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一河水就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就知道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的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的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都听得清一支歌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2.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他的影子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她喊孩子,“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

孩子打好水,将脸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门口,看见父亲还在远处的田野里走着,一个人一摇一晃的。他的影子像一渠水,悠长地朝家里流淌着。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

 

 

 

 

3.(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卷)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忧: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4.2024届苏州期初)

这种对于自然的看法,我不能不感谢昆明七年的寄居。昆明附近的山水是那样朴素,坦白,少有历史的负担和人工的点缀,它们没有修饰,无处不呈露出它们本来的面目:这时我认识了自然,自然也教育了我。在抗战期中最苦闷的岁月里,多赖那朴质的原野供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当社会里一般的现象一天天地趋向腐烂时,任何一棵田埂上的小草,任何一棵山坡上的树木,都曾经给予我许多启示。在寂寞中,在无人可与告语的境况里,它们始终维系住了我向上的心情,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发挥了比任何人类的名言懿行都重要的作用。我在它们那里领悟了什么是生长,明白了什么是忍耐。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所有田埂上的小草和山坡上的树木”,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角度二: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考查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原句: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

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备考锦囊】 

修辞

构成

表达效果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叫拟物。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

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

比喻

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

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设问

自问自答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反复

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突出、鲜明地表达事物。

借代

借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用部分代表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

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排比

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使内容得到强调;

增强气势,增强感染力

对偶

用结构、字数、词性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

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用典

借用历史故事或引用前人诗句。

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言有尽而意无穷。

互文

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称。

双关

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形式。

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

通感

用结构、字数、词性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突破语言的局限,增强表情达意效果。

 

【牛刀小试】

  1.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变换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汇入风沙草棵中。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长沙一中高三月考试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古殿檐头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的朱红淡褪了,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认为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角度三:词语分析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原句: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

改句: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

 

 

 

 

【备考锦囊】 

词语分析

动词

使描摹景物或是刻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漓尽致、

形神兼备等独特的表达效果。

形容词

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拟声词

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叠词

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名词罗列

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

短语连用

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连用四字短语

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牛刀小试】 

1.沿着堤坝向南走,可以看到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峦。春夏时节,那山是绿色的,其中还夹杂着点点的白色,那是白桦树荡漾在松林中的几点笑窝。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而宽阔的河流。从河岸到堤坝,是一片茂密的柳树丛和几百棵高大的青杨。那些青杨间距很广、错落有致地四散开来,为这带风景平添了几分动人的风韵。初春的时候,残雪消融,矮株的柳树、高大的青杨,红了枝条,绿了身躯。那些青杨就像是站在河岸的穿着绿蓑衣的渔民,而那丝丝柳枝,有如一群漫游在他们脚下的红鱼。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初春残雪消融的时候,矮株的柳树的枝条是红的,高大的青杨的身躯是绿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4分)

 

 

 

 

2.(广东省新高考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

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冲击,一座座堤坝高垒,一排排人墙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 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以前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这坚固的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飞驰而下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原句: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改句: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外,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

 

 

 

 

 

3.2024届广州模考)

这天是草原上的天。 草原毫无遮拦,这样开阔,这样坦率,只是一个劲儿地绿。天呢,却是变化多端。它常常显得离地很近,有时站在四不靠的草原上,总觉得天还是可以用手摸得到的,在大桥上看日落,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太阳如同从炉中锻出的炽热的铁,红得发白。沉下去以后,天边还久久地染着余光。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草原毫无遮拦,开阔,坦率,一片碧绿。”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 4 )

 

 

 

 

角度四:语言风格

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

原句: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

改句:屋檐水哗啦啦地从瓦背上淌下来。

 

 

 

 

 

【备考锦囊】 

语体风格

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和书面语(庄重严谨);谦辞和敬辞。

语言特色

平实简明、直白晓畅、活泼俏皮、典雅精致、委婉含蓄、深沉蕴藉、诗情画意、

幽默诙谐、辛辣犀利等

人称使用

①第一人称:真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

            距离,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

            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③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描写角度

观察视角的高低、俯仰、远近,描写顺序的时间先后和空间变换等,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牛刀小试】 

  1.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恍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不远处窗帘后一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地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跳下床来打开窗子,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2.北京的春天生机勃勃。远近的桃花开了,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长安街红墙边的白玉兰也吐露着春天的气息,无声绽放。昨天才发现刚刚冒出针眼大小的花骨朵儿,今天再见,就如玉如璞,露出湿润洁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几日不见,就丰润饱满,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的桃花开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角度五:结构安排

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

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

      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备考锦囊】 

结构安排

①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

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

②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     

③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

 

【牛刀小试】 

(广东省汕头市高三年级上学期联考)

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身体的所有温暖仿佛都要被浸入骨髓的冰凉抽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好,为什么?(4)

 

 

 

 

注意点:

    句式特点:被动句一般意在突出受事主语,表示不如意的事情遭遇等。主动句则强调施事主语。

②句子衔接:原句与改句主语不同,则要考虑原句的主语是否与文段的陈述主体一致。

 

课堂总结

角度

 

内容上

①侧重表现什么   ②突出什么   ③强调什么

结构上

①在文段中的位置 ②与上下文的衔接、照应   ③层次性

句式上

①长短句     ②整散句     ③特色句     ④特殊句式

风格上

①语言风格   ②语体风格   ③整体文风

手法上

①表达方式   ②表现手法   ③修辞手法

用词上

注意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名词罗列、副词、介词等

极富特色的字词及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