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
【学习目标】:
1.为小说《百合花》写故事梗概。
2.阅读、感受小说中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中的情绪氛围。
3.体悟“百合花”的丰富内涵,理解诗化小说特征。
【学习重点】:
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
【课堂导入】:
传说法国作家小仲马曾经得意洋洋的跟自己的父亲大仲马炫耀,他说我最好的作品是《茶花女》,请问您最好的作品是什么?大仲马想了想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比得上《茶花女》,灵机一动说,我最好的作品是你。就这样,时光过去100年,在上海,有一天,著名作家王安忆对同事作家的母亲说,我最好的作品是《长恨歌》。请问您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母亲只是淡淡的回应,我最好的作品是你。说完,母女相视而笑,用这种方式向遥远的大仲马父子致敬。王安忆的母亲叫茹志娟,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合花》。
【学习任务一】提纲挈立,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篇小说。
读完之后,请为小说百合花写700字左右的小说梗概。
同学们可能在小说梗概中会保留下面这些内容:
1.解放战争时期,一名通讯员护送文工团女兵前往包扎所。
2.到达包扎所后,文工团女兵和通讯员因为伤员的棉被短缺,一起来到老百姓家,向一户人家的新媳妇借棉被。
3.后来因为战争需要,新西部也来到包扎所,和文工团女兵一起照顾伤员。
4.通讯员为救战友身负重伤,牺牲在包扎所。
5.新媳妇被去世的通讯员盖上百合花被。
写故事梗慨可能会删去的内容:
1.小说中相对次要,出场不多的人物,如乡干部、担架员。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3.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如文工团女兵对通讯员脱毛竹的想象,以及对故乡中中秋节的回忆,
4.小说中文工团女兵的心理描写。
5.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比如通讯员步枪桶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6.小说中一部分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
明确:写小说梗概,最重要的是突出小说中与主题紧密相连的主要情节、典型事件以及主要人物。而与小说主题关系没有那么紧密的次要情节、次要人物以及相关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其实都可以从略。这背后的原则简单说六个字:留主干,去枝叶。只有去掉起辅助作用和修饰作用的内容,才能让读者明确小说的重点。
【学习任务二】反掌观纹,分析细节
删改后的小说梗概和原文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明确:小说的梗概往往情节更加集中,矛盾冲突更加激烈,主线不易被打断,让读者看了感觉会更过瘾。这就是为什么类似小说梗概的电影、电视剧剧情简介或者文学名著的缩写版到现在依然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但是就这篇小说而言,更多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原文远比梗概要感人的多。
这些被我们删去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到底感人在哪里?请你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然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的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耗在间歇的盲目的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呢。
明确:这一段环境描写,它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庄稼青翠,露珠晶莹,空气甜香的和谐画面。需要强调的是,故事发生的年代不是和平盛世,而是爆发着战争的1946年。上面的假设关系和“赶集”两字能够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战争年代,人们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哪怕是一丝对乡间美景的欣赏,哪怕是一份对世俗烟火气的向往。
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的盼那柱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婆婆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脱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明确:这一段则体现出了一种充满中秋仪式感和童真童趣的风俗美。这种感觉是在作者的回忆中完成的,它就像电影当中蒙太奇的镜头,之前还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忽然之间就切换到了小朋友们唱歌跳舞的中秋之夜。接着,在我的想象里,那个通讯员一下就蜕变成了脱毛竹的小伙,他在更小的时候也曾唱过儿歌,而他再也不是那个驰骋沙场的战士。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伙,在后文当中,他为了更多人的利益,为了更多人的生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永远的留在了沙场之上。这处细节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跟大家一样几乎还是一个孩子的小战士,他能够为更多人追求和平美好的安定生活,勇于献出他的生命和青春。
……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了。说完就脚步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
明确:一个关键词,干硬的馒头?馒头是什么?馒头是饭,原本是谁的饭,通讯员的饭。他不吃,他把这饭留给了我。我是谁?我不过是他的一个同事,我不过是他的一个战友。那你能看到,在物资极其紧缺的情况下,他这样做反映了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真诚善良的小战士,这是一个为别人着想的通讯员。
我想拉开他,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做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明确:前边“两个干硬的馒头”出现的时候,我们似乎还能看见那个羞涩而且还有点俏皮的小战士的话,对他说:“这是给你开的饭”可是如今再次看到这个馒头,再次面对他给我开的饭时,这个战士已经永远的离开了。通讯员身上这种人性美,就通过两个干硬的馒头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大家发现,想要推开沉重的氛围,想要让自己抽身事外,可是却抽离不了。这就是感人至深的力量。
小结: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体现出了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以及人性美。展示了残酷的战争也不曾泯灭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主题。这篇小说主题的营造,绝不仅仅依靠故事情节,更多依赖的是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学习任务三】画龙点睛,思考意象
有一个细节一直都参与到小说的主干情节当中,就是那条洒满百合花的被子,从一开始通讯员借被子,到后来新媳妇献被子,最后新媳妇为死去的通讯员盖被子。整篇小说都是以这条被子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但是为什么这篇小说的题目它不叫百合花被却叫百合花呢?
明确:百合花它的特点是清丽、纯洁、淡雅。而这样的三个特点,既可以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和友善,也能够象征小通讯员的淳朴、真诚和高尚,还可以象征纯洁美好的军民鱼水情,仍能够象征舍己为人的人性美。
小结:诗化小说的特征是重意象,重象征、淡化情节,利用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段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氛围,进而凸显小说主题。
【课后作业】
假如请你在“中秋月”“两个干硬的馒头”“衣肩上的破洞”“枪筒里的野菊花”这些意象任选一个作为标题,去改写《百合花》这篇小说,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在你改写的小说里边,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