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之情节
一、考点分析
例:【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秦琼卖马》(谈歌)】
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6分)
例:【2020全国Ⅰ卷《越野滑雪》([美]海明威)】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例9:【2024届高三南京学情调研《夫妻粉》(庞泽云)】
9. 如果作者续写,鲍大勺最终是否会依从婆娘的话,改变夫妻粉的调料?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二、考情分析
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更是欣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基础。理清小说的行文线索和发展脉络,是把握情节的关键。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把握主题服务的。
大致题型:
概括故事情节、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
解题“三步骤”:
① 审读题干,明确思维方向;(要求明确;说法含蓄)
② 多维思考,回扣文本作答;(筛选信息,整合信息)
③ 分条分点,条理表述答案。
【思维导图】
三、典题示范
【常规题型】
例1:【2022届T8第二次联考《猫和警察》(卡尔维诺)】
9.本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⑩~⑬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6分)
例4:【2024届高三苏锡常镇一模《暴水桥头》(谈歌)】
9.小说结尾写方念桥在得知真相后,“一路跑到虞世明的写字坊,却是人去楼空”。这样的情节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例5:【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如梦令》(朱辉)】
9.小说设置两对父子去看大海时巧遇的情节,独具匠心。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变式题型】
例7:【2023届高三T8联考《辩才禅师》(沈祖棻)】
9.本文依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改编,《兰亭记》结尾记载:唐太宗临终下令,将王羲之的《兰亭》真迹陪葬。本文删去这一结尾,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例8:【湖北省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飞翔的故事》(李浩)】
9.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鸟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例10:【2023届无锡高三期中《看不见的藏品》(茨威格)】
9.请根据上下文推测第④段的情节要点。(6分)
知识积累
★★ 情节作用(五指向)
情节:承上启下,推动发展;线索作用,贯串全文;呼应标题,照应前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铺垫作用,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有故事性,有趣味性)。
人物: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主题:揭示(暗示、深化、丰富、突出)主题。
读者: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发思考,留下想象空间。
★★ 小说某部分内容常见的作用
1. 突出人物形象的性格或对比、衬托人物;
2.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 起线索作用;
5. 揭示主旨或深化主题。
★★ 突发事件的作用
1.什么是突发事件
小说中的“突发事件”,是突发的(偶然的),某种程度上是情节逻辑运行之外的,其发生进一步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促成情节转折(或改变运行方向)的事件。
典型的“突发事件”:祥林嫂第二任丈夫去世和阿毛被狼吃了;林冲草料场的房子被雪压塌;别里科夫要结婚和画像——骑车事件;促织暴毙等。
2.突发事件的作用
(1)情节方面:①推动情节发展/促成情节转折 ②情节展开的基础《变形记》③使情节有波澜(起伏,曲折——特别是多个突发事件);
(2)主题方面:表现主题/揭示主题;
(3)人物方面:刻画人物形象(《装在套子里的人》;
(4)读者方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 小说结尾的类型和作用
1. 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
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3. 补叙式
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4. 卒章显志式
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5. 令人感伤式
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
6. 大团圆式
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 情节手法赏析四角度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情的约束,相对自由。
2.叙述的方式和顺序
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时空交叉:历史和现实交映,古今对照,凸显主题等等。
3.表达的方式和表现手法
主要体现在对细节的描写中,如常用的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
4.情节安排的技巧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