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邵然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邵然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聪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静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旻

    徐舍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宝荣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骆红娟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玉琴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翠云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逸雯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璐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妍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瑜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莉莉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奕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高三诗歌复习资料

作者:徐璐  日期: 2023-07-31  点击:

诗歌鉴赏之咏物诗学案

《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

1.精读诗歌,感受其艺术形象,理解、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角度欣赏作品。

 

【学习目标】

1.规范咏物诗答题步骤

2.提高咏物诗鉴赏能力

 

【链接旧知】

1. 写下你学过的咏物诗标题(初、高中皆可)

 

2. 自己尝试总结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问:这首诗中的“竹”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竹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知识初探】

1. 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3.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赏牡丹》

 

 

【因例说法】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外在特征

环境特点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与诗人的契合点在?

 

 

 

3. 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巩固强化】

2020全国卷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③干霄:高入云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 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5.问:诗人由苦笋想到魏征,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题。(9分)

                                  

                                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注: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②檀:红色。檀心,指红色的白莲花蕊。③绿云:指碧绿的荷叶。④泠泠:清凉、冷清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弯月当空,低照池塘,波光闪动。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
B.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莲花初绽,好似刚刚匀就脂粉的美人,散发出阵阵馨香。
C.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红蕊映照湖画,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晨妆。
D.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情,简要分析?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首句“暗”“淡”二字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B.诗歌颔联借典故来赞赏菊花之色和菊花之香,表明了自己安心归隐田园的乐趣。
C.诗歌颈联既赞扬了秋菊傲霜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的忧虑。
D.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了期望被朝廷赏识,入朝做官的心绪。

4.这首咏菊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你谈谈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并结合本诗做简要分析。(6分)

 

 

 

 

 

 

【小结特点】

1. 实写物的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 体物肖形,曲尽其妙)

2.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不滞于物)

3. 常见情感态度: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曹邺《官仓鼠》)

④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⑤单纯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常见物象】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梧桐:凄苦

猿啼:悲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沙鸥:飘零、伤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答题角度】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 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常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课后积累】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