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女性视阈下别样的革命书写
——《百合花》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变换视角重构故事,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叙述视角的比较辨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以及文章主旨。
3、关注女性视角叙事艺术,理解小说在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
情境任务: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通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和人民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在建设新中国的斗争中表现出了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崭新精神面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再次领略革命英雄当年的风采,学习他们的精神。纪念馆想请一位学生作为讲解员,重述当年通讯员的感人事迹,请你以文工团员——“我”的视角,重新为大家讲述当年的故事。
活动一:重述故事,理清情节
要求:
(1)以“我是文工团团员”为开头重新讲述故事,内容必须和通讯员有关。
(2)注意讲述的视角、人物的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讲述时可以融入主观感受和想象。
方式:先组内交流,确定一个主讲人;全班分享时,大胆质疑或补充完善故事。
提示:抓故事的整体事件和矛盾的冲突重点。
活动二:比较阅读,分析“通讯员”形象的独特之处
黄新 |
通讯员 |
|
|
同样是英雄,《百合花》中的通讯员有何特别之处?
活动三:关注性别视角,探讨女性革命者的独特性
1、找出小说中体现女性视角特点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提示:这篇小说创作于1958年,当时茹志鹃32岁,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创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母性的慈悲温情与女性特有的细腻柔情。女性总能对残酷生活背景下细微之处的美好进行体察和感悟,并以此来寄托和张显女性渴望——温情的情感世界。可着重关注一些细节描写和体现抒情意味的语段。
2、茹志鹃为何选择从女性视角来塑造英雄,对表现主旨有何帮助?小说在当时有何意义?结合补充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补充资料: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想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茹志鹃《<百合花》的写作经过》
《百合花》创作于1958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结束这一阶段的文化历程属于十七年文学,革命历史题材在十七年小说中占极大分量和很重要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对新生的共和国充满着期待,因此在这一类文学作品中,对于战争的描写往往充斥着暴力、血腥和死亡,塑造那些具有崇高信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不可避免地成为当时一种主导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