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邵然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邵然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聪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静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旻

    徐舍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宝荣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骆红娟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玉琴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翠云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逸雯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璐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妍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瑜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莉莉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奕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转知为能,走向过程写作(特级教师谈教学·俞国平)

作者:周莉莉  日期: 2023-03-21  点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初步具有良好语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建立对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这句话。

      习作作为语言运用能力的直接表现,在新课标中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学段要求中的表达与交流,以及课程内容的任务群中。前者比较清晰,后者相对笼统。比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二学段中有这样的表述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当然,在具体的单元学习中,还是有明确的语文要素的。那么,如何更好把握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

      习作编排体现过程性写作。统编语文教材在习作体系上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是显性线索,即阅读单元的习作板块和习作单元;二是隐性线索,将一些习作片段训练融于单元的不同板块之中,如小练笔等栏目。当然,最为鲜明的是编排八个习作单元,这是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八大支柱。三年级突出观察”“想象两大能力训练,这是习作之两翼。如果把观察比作习作的成功之母,想象则可认为是习作的翅膀,这两项能力可谓是习作的基石。四、五年级安排了记事、写景、状物、写人四个主题,这是小学习作的四大基本类型。六年级两个习作单元,上册为围绕中心意思写,这是选材基本要求,下册安排表达真情实感,这是表情达意。显然,八个习作单元的编排构成了小学阶段习作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体系。

      从习作单元本身的编排来看,也是过程性习作的体现。比如三年级上册观察单元,我们将其分为两个回合来教学,第一回合从精读课文中发现习作知识,交流平台中明晰知识要点,初试身手中尝试运用习作知识要点的片段练习。第二回合先在习作例文中了解习作知识在不同文本中呈现不同的运用类型;然后在单元习作中,通过小回合的推进和习作例文的演示,让习作知识成为写作支架。习作知识经历了发现知识、整理知识、应用知识、举例知识、转知为能的过程,转化为内隐的习作技能、习作策略以及习作能力。

      过程性写作的路径要点。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强调学习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这是能力螺旋上升发展的需要,也是学习规律的必然,习作教学也是如此。

      首先,要厘清前习作经验与此次习作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即学情评估。学习是基于经验性质的,学生在学习中新经验的形成也是建立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所以,把握新旧经验之间的生长点就是习作需要抵达的目标要求。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学生习作出现的共性问题往往是一招就会,比如骑自行车一摔我就会;或是爸爸一教我就会……面对这样的前习作经验,如何建设习作新经验?我们来看这个单元习作任务要求: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因此,习作目标不光是写清楚事情,还要写出心情变化。这实际上就是学生此次习作所要形成的新经验。

      其次,习作过程架构学生能力生长的支架。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更好形成,同时也需要不断为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提供学习支持,搭建有效支架。上例中,有位教师利用做清明团这件事,先让学生尝试写困难大山,借助下水文整理出做清明团容易露馅等困难,提炼出对于困难要分步写的经验;随后同样用下水文指导写出心情变化,提炼变化写的经验。在前面这样分步达成的基础上,教师再借助此前课文《爬天都峰》《我们家的男子汉》等片段,再次整理出融分步、变化来写的二级、三级、四级困难阶梯,这样丰富的支架搭建、语文实践提升了学生对习作知识的理解,同时图像化指导方式契合学生习作思维的形成,有效把习作知识转化为习作能力。

      最后,整体出发下的习作内容、方式、过程、评价的一体化。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一体化的意识。借助评价,将评价量表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预期效果之间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上述例子中,教师建设了五星评价量规:分步写清楚为一星,写出心情变化加一星,用上三级困难阶梯加一星,四级困难阶梯再加一星,字迹清楚一星。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同桌的习作进行明晰的评价,教师再选择相应的学生课堂习作进行集体讲评,进一步回应习作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