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邵然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邵然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聪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静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旻

    徐舍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宝荣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骆红娟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玉琴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翠云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逸雯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璐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妍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瑜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莉莉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奕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透过“因庙里还愿去了”看曹氏笔法

作者:蒋旻  日期: 2022-06-30  点击:

透过因庙里还愿去了看曹氏笔法

作者 杨顺仪 肖东洋

读林黛玉进贾府,为何不是上午,而选了不符传统礼节的下午?王熙凤又为何迟到?原来都是有根源的,都可以从王夫人一句无人注意的宝玉因庙里还愿去了得到解释。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说: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学会寻找缝隙。文本细读不是笼统地讲故事,我们细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它的破绽,读出作家遗漏的或者错误的地方。” “我要说有寻找缝隙,通过作家的遗漏和疏忽,慢慢读出很多 我们从文字上读不出的东西。”“缝隙里隐藏了大量的密码,帮助你完善这个故事。”(《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河北学刊》2004(3))

《红楼梦》第三回说到林黛玉进贾府,一见贾母,二访大舅贾赦,三访二舅贾政。在贾政院落,二舅妈王夫人与黛玉说起宝玉一节时, 特别向她叮嘱道:“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 ,晚间你看见便知了。王夫人为何会这么自然向黛玉说起宝玉上庙还愿之事?可以推知,一是孩子上庙还愿是大事,做母亲的一定记得,二做母亲的一定陪着儿子去上庙还愿了,否则她不会这么轻松自然毫无隐讳地道出口。为什么此刻王夫人在贾府,宝玉却不在贾府里,说因庙里还愿尚未回来?只是宝玉天性贪玩,还留在庙里,王夫人她们先行回来。王夫人一句上庙还愿事,曹雪芹让它淹没在前前后后众多文字之中,稀释得让人觉得无关紧要,平凡得让人不甚注意它的存在,但作者会随随便便来一处这样的闲笔吗?深入剖析开来,会有什么发现呢?按陈思和先生的说法,就是上庙还愿这个文本缝隙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密码和信息?

上庙还愿,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因文字的稀释显得漫不经心,看似不甚重要,但放在民间,一提上庙还愿,却是大事。翻阅《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言及林冲在大相国寺院墙外见鲁智深在向众泼皮舞拳使棒,就驻足观赏,智深耍到入眼处,林冲不禁喝起采来,惊动鲁智深。鲁智深初至相国寺,朋友没几个相识的,一下遇了林冲,便邀入座,义结金兰,然后打问林冲今日缘何到此?”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还香愿,林冲听得使棒。看得入眼,着女使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林冲就只此间相等,不想得遇师兄。从这个话里,林冲这天是和女使锦儿一起来陪娘子上庙还愿。一个成年妇人上庙尚且还有家人陪同前往, 由此推知,宝玉一个半大不大的孩子,上庙还愿,没有他一个人去的理,贾府上下不会没有家人陪同前往。谁陪同?自然是至密的王夫人和贾母,不会让一个丫鬟陪着宝玉去的。

什么时候去的?上庙还愿,在民间,一般赶早去,再怎么样也不会挨延到下午,因而要去都是上午。由此可知,按照贾府的行事风格,那日上午,为了宝玉上庙还愿这件大事,定是王熙凤打前站,先至寺庙,进行料理与交接,贾母、王夫人等带着宝玉随后而至,入庙举行佛事活动,完成还愿之行,只是宝玉走出贾府,对外面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活泛,贾母、王夫人就让宝玉留在庙里逞其之性,自己先行回来,没有叫他一同回来, 而让他留在了庙里。

宝玉上庙还什么愿?宝玉出生是衔玉而生,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新奇异人,有玉则灵,丧玉则死,能不去还愿,乞求三宝护佑?宝玉还愿上什么庙?自然不是贾母、王夫人不放心的外庙、 野庙,而是家庙铁槛寺。铁槛寺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至今香火地亩布施不断,其旁还有水月庵,让宝玉呆在铁槛寺,遛一下午,晚间回来,贾母、王夫人等也放心。

说完宝玉上午上庙还愿之行,再道林黛玉进贾府。那日贾府的活动,上午是为宝玉上庙还愿,下午便是迎接黛玉进贾府。按民间礼仪,做外孙外甥的,正式去外祖家,一般择时上午,很少选下午的,下午前去一般是就非正式事务或遇特殊事,而这次黛玉进贾府,是出生以来的首次正式进贾府拜见贾母,拜访大舅、二舅。而曹雪芹让我们看到是,黛玉确实是下午进见贾府。在拜访大舅贾赦家时,邢夫人苦留吃晚饭”,黛玉以未见二舅贾政加以委婉拒绝;在二舅贾政家,王夫人与黛玉聊到宝玉时说到,宝玉因今日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正说着人来传话,“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两个晚饭”,一个晚间”,都多方暗示黛玉是下午进驻贾府的,不是正式的上午。大家认为言谈不俗的黛玉,且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黛玉,会不知礼,选择不合时宜的下午进贾府吗? 不,知礼的她一定会选择上午正式身临贾府,而不是下午。那为什么是大家存有疑问的下午呢?透过上午贾府为宝玉上庙还愿之行看,一定派人前往告知,让黛玉一行下午进抵贾府。在贾母心中眼里,黛玉再亲也亲不过宝玉,在摔玉之后安慰宝玉时,她曾对宝玉说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先重宝玉还愿大事,再行黛玉进贾府,是贾母的当然逻辑。但曹雪芹又不想让读者看到贾府背后的势利与世故,就大事演绎黛玉进贾府,用众多文字来冲淡上午宝玉上庙还愿之事,这一酸涩之笔无不透尽黛玉入驻贾府寄人篱下的凄凉与不堪。

就黛玉,由她自己说的,按照三岁时那个癞头和尚的建议,若想保住自己这个怯弱之身,存活于世,除父母外,其它外姓亲友一概不见。今日自己弃父离家,身临贾府,已是对自己命运的最大挑战,接受自己不可知的命运。不料今天自己首次身临外祖家,却遇宝玉上庙还愿事,二事不能相撞,贾府便世故地玩起了屈客奉己之道,先为自家人,再为女家人,让黛玉下午入驻贾府,以致让不明就里的外人数落黛玉不知礼,背上莫名黑锅。所以前面的什么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在此折光下,一切都显得走样变调,与做戏、炒作无异,不像宝玉这般真性发作。

那日最忙的当是王熙凤,上午为宝玉上庙还愿打前站,下午接着又要迎接黛玉进贾府。要接黛玉,总不能穿上午去庙里的衣物吧,邋遢亮相那不是我王熙凤的风格。于是就趁中午当儿为自己仔细打扮起来,且从贾母的念叨看,又自觉黛玉一定比自己漂亮,已过青春少女时代的熙凤就想精心打扮一番,把少女黛玉给比下去,树立自己在贾府中的美貌形象,确立自己的地位。人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熙凤就用十分精力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神仙妃子,以自己的美色震慑贾府。要打扮就得花时间,以至黛玉进了贾府,入见贾母了,她王熙凤还在梳妆打扮,未曾及时露面。上场了,高喊一声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好像迟到在她也很光荣似的,生怕他人不知道。好像在对读者说,不迟到就不是我王熙凤,我迟到怎么了?一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二你林黛玉算什么?我是零距离上下把你打谅了一番,可我那有时间仔细看你,想词儿奉承贾母都费时费力,目中无人看你又怎样?

在曹雪芹看来, 设计让王熙凤迟到正好为贾母接外孙惜孤女置留了时空。贾母由此主导了接黛玉这场戏,再由她出面向林黛玉集体介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也顺理成章,还可下令叫迎春三姐妹来见黛玉,甚至众人在贾母这个慈心老人的眼下也得以打量问候黛玉,闲聊一阵,聊表关心,给初来乍到的黛玉带来几许温暖,让她逐渐适应贾府,由暗适应进到明适应。如不让王熙凤迟到,连迟到都要炫耀一番的她,一定会抢贾母镜头,一抢镜头就不免要让小说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这一情节流产,演变成接黛玉熙凤奉贾母。既要让情节不流产,又要让王熙凤不抢镜头, 上下不可冲撞,造成一锅粥,曹雪芹高度调遣贾府人物,就从技术上进行处理,让熙凤迟到去,腾出时空让给贾母,因而熙凤这个迟到就迟得有理有戏,迟得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因了这个迟到就高光集中显现了王熙凤形象特征,通过新来乍到的黛玉这双少女之眼,让我们看到了别一番的王熙凤:从发到颈,镶金戴玉,珠光宝气,像个兜售招卖的珠宝商;绫罗绸缎,集于一身,像个精品服装商;赤橙黄绿,富丽堂皇,像个印染商。她自觉很美,可让人一看,是美却俗,且令人俗不可耐。再看其肖像,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样一副眼眉又配在一个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美人胚子上,让人一看就是一个吃人的笑面虎,一个歹毒的美女蛇。但追根溯源,熙凤因精心打扮赛过黛玉而迟到,而迟到又得益于宝玉的那次不甚着笔的上庙还愿,这样一切都顺理成章,接榫吻合。从中看出从王夫人嘴中道出的上庙还愿事闲而不闲,欣赏到曹雪芹高超的艺术调遣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