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警惕“折中”式虚假辩证
——例谈关系型作文的思辨表达
温儒敏教授提出:“要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说理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是反映考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区分分数等级的重要元素。
关系型作文能充分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维品质,因而频繁出现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如2022年全国甲卷“移用”“化用”“独创”,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等等。
然而很多学生粗浅地将思辨理解成一分为二的“折中”思维,主体部分采用“既要……,又要……”或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类的说理思维,文章呈现出一种肤浅、机械的辩证假象,使得作文远离了思辨的本真,弱化了思维能力。
这种“折中”虚假辩证与思维惰性有关,我们以下面的题目为例,学习如何克服思维惰性,在关系型写作中展开真实的思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材料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两句,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
一、引介对比,界定核心概念
关系型材料作文,材料中都会有一组或多组核心概念。作文要想由浅入深、合乎逻辑地展开说理,其前提是精准把握并界定、辨析核心概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无论是在审题立意,还是具体行文中,都要养成自觉辨析、界定核心概念的意识。如果界定模糊甚至错误,就会导致说理空泛甚至偏题。
例1:“忍”,不仅是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更是对他人的关心与照顾。《孟子》有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我们只有做到“忍人”,方可构建盗不入室、士大夫不乱家、诸侯不攻国的“乌托邦”。
很明显,例1对材料二中“忍”的概念界定时出现了错误。“忍”这一核心概念在两则材料中的内涵不一。材料一的“忍”引导我们要锻造坚忍的意志品质,材料二的“不忍”才是强调人应有仁爱之心。
核心概念的界定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界定内涵、外延”法(见例2)、“引介对比”法(见例3)。
例2:“所以动心忍性”,其“忍”为性情坚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其“忍”为狠心对待,其“不忍”为怜悯、善良。
例3:所谓动心忍性,不是沉沦亦或一言不发,而是面对困境的坚忍,韧劲与沉稳,所谓不忍人之心,不是“路见不平的盲目仗义”,而是同情他人的悲悯情怀与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
所谓引介对比,即通过引入一些与需要界定的概念相近易混淆的概念,在对比辨析中使要界定的概念更加清晰,使认识更加深入。通过剖析相似概念间的差异,有助于避免观点褊狭,增加论证的全面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与单纯界定内涵、外延相比,引介对比式的论证说理,是更高阶的思维,是“真思辨”的体现。
二、审辩思考,理清逻辑关系
议论文关系类中最常见的关系包括并列、递进、条件、因果、转折等。我们需要在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审辩思考,挖掘能体现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关系展开思辨说理。
例4:我们要内修于心,动心忍性,锤炼自我。清华博士江梦南,上天为了磨练她的意志夺去她的听觉,她以超于凡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终成“香自苦寒来”的一枝梅。天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即使疾病缠身,他也终在短暂的人生里迸发出“魔鬼与天使”交融的琴声。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他们毅然扛上肩头,终让命运掌握在手中,成为“动心忍性”的胜者。
同时,我们也要外化于行,播撒善良,滋润他人,方能实现人生价值。以“不忍人之心”为人处事,是维护秩序,构建大同社会之举。不忍人之心,是外卖小哥毅然跳水营救落水女子的无畏,是一生卖便宜药坚守医德的仁心。我们相信人性本善,所以一生坚守温暖纯良,以不忍人之心对待他人,是我们对自我品行最有力的注解。
例4把两则材料处理成并列关系,在主体论证段中采用了“既要……,也要……”的“折中”式虚假辩证。思辨说理是为了推进认知的深入,是为了梳理并理解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非简单地没有立场地“折中”看待问题,像例4的两个论证段,其实暴露了思维的表面化、简单化。
例5:动心忍性是不忍人之心的基石。饿过,所以懂得温饱;拼过,才更执着收获;穷过,所以更觉帮助的可贵。“我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一个人也好”,清华贫困生经历贫穷苦难后尽自己绵薄之力,以不忍人之心资助家乡贫困生。朱彦夫经历长津湖的风雪后以残疾之躯助上万百姓脱困。他们经过苦寒的磨砺,怀着不忍人之心把清香播撒于天地。
不忍人之心让我们更能动心忍性,提升自我。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心系兰考百姓,这份不忍人之心让他忍住肝癌的疼痛,为民抛洒最后一丝光芒。张桂梅校长怀有对山区女孩的不忍人之心,克服病痛折磨,坚守西南山区,只为让更多女孩走出大山。因有不忍之心,他们任困苦肆意捶打而更加沉稳坚韧。
再看例5的两个主体论证段,把两则材料处理成了因果关系:对他人常怀同情之心的人,往往能经得起个人动心忍性的考验。自己经历了动心忍性痛苦考验的人,更会推己及人,同情他人。这样就寻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抓住了其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了一定的思辨关系,体现了思维的深度。
中学生处于十六七岁,是一个人理性精神和批判思维成长的关键期,可以通过关系型作文的思辨表达,培养审辩式思维品质。在此过程中,要警惕“折中”式虚假辩证,让“真思辨”“真说理”真正回归。
练一练:
1.请你根据以下两则材料,用“引介对比”法界定核心概念。
2.请挖掘两则材料中概念间的关系展开思辨说理,写两个主体论证段。
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
材料二: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谷爱凌在微博上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参考答案:
1.守正,不是“没有梦”,而是正确估量自我实力,拒做“白日梦”;进取,不是好高骛远,而是锐意进取,寻求自我突破。故吾辈应于现实生理想,知守正,方能求进取。
2.正确估量自我实力是成功之土壤,失去了这方土壤,再高远的突破便都是无根之花,如泡影般转瞬即逝。一味好高骛远并非登上成功之阶梯,而不过是空中楼阁。唯有以正确估量自我实力为舵,把握好努力的方向盘,才不致从美好的迷梦中被现实的重压砸醒。
不断寻求突破永远是人生这艘帆船的桨,是强大不息的动力。失去了这方动力,那么再精确的自我估量也终将被困在一方死水中。把握自我实力是起点而非终点,唯有不断寻求自我突破才能有机会站在山巅俯瞰世界。
梭罗说:“天空既在我们头顶又在我们脚下。”守住脚下天空,正确估量自我实力才不致迷失远航的方向;展望头顶天空,不断寻求自我突破方能抵挡未来无尽广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