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邵然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邵然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聪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静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旻

    徐舍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宝荣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骆红娟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玉琴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翠云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逸雯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璐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妍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瑜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莉莉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奕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十年(2013~2022)

作者:蒋旻  日期: 2023-04-05  点击:

赏诗歌表达技巧十年(2013~2022)高考真题汇编

一、(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  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 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 ,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朋友,  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  ②《白》诗中,  “去去如何道?  长安 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典故  (间接抒情之借事抒情) ,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 来排遣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 情。直接抒情也叫直胸臆,   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 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是永恒的、无所不在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 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这两句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  排遣离愁,   乐观豁达,  这是属 直抒胸臆;《白下驿饯唐少府》中尾联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 安,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这是通过用 典来抒情

二、(2022·新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 李白

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6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 的?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案】 寓情于景  (抒情手法) :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  离愁更甚,  此景烘托了诗人 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以景结情  (构思技巧) :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 景作结  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 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   写秋天送别友人,  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  心情 愈加惆怅哀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渲染悲伤的气氛,  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 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结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 看不见了,  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  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  直至船帆消逝 视线,  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   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  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


般情结,  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  更加衬托出离愁 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 勤政楼庆生,   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   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 环底座。

20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 的不同。

【答案】情感不同王诗追忆飞龙舞马,  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  见;  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   ()

写法不同:  王诗运用细节描写 ,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杜诗运用 人手法写紫偏称意   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和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

先看情感: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做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是唐玄 庆生时的节目,  玄宗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  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  玄宗生活是多么骄侈佚乐。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 宗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  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而这一切可能正源 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舞马,  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  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  言外 自见。诗后两句借助紫苔表达情感,  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  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惟有紫苔偏 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 · 王风 ·黍离》的笔法,   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 兴衰之意。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 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

再看写法:  王诗后两句借助老马总举头的细节传情达意。写老马闻著音声总举头  听到音乐 老马还记得当曾经受过的训练,   “举头是老马习惯性动作,这一细节刻画生动传神,暗含着对昔日 繁华盛的怀念。杜诗寓情于景,  通过拟人手法写紫苔称意  暗示王朝繁华不再。偏称意三字写得 神,,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   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 苔的任情滋蔓营造荒凉的氛围,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   词浅意深,令人回味。

四、(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难忘 · 山家 [] 吴伟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 北扉, 移床待客, 百树梅花。

衰翁健堪夸。把癭尊茗碗, 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 汲水自浇瓜。霜后橘, 雨前茶, 这风味 佳。喜去年, 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癭尊,   即癭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20.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叙事艺术

答案】  写景艺术 由远及近,   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意象丰密,色 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构成明净清幽之境。 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如苔径逐篱斜

艺术对比衬托。如蓑翁健饭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  一一叙写山家生活。 农家话语  (语言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上阕写景。由步行向山家时沿途所见落笔。 首句村坞云遮写由下仰望山上,人家村落在白云缭绕中依约可见。渐行渐近,写看到一幢房子,   沿着篱笆斜伸过去,   最后再到室内的陈设。词的上片由远及近、由外到内,   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 依水傍石,  稳稳地临溪而立,  小径生满青苔,  接着两句是写稍近些看到的老树上缠绕着青青的藤 蔓,  翠绿的修竹映衬着溪边的白沙,  色彩鲜明可爱。用白描之笔富有层次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 景物。描绘了隐士山家的幽静环境;  “苔径逐篱斜,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字化静为动;文木   小窗纱”“启北扉,  移床待客动静结合,  表现农家生活的意趣,  衬托出主人潇洒出尘的品格。下片 写席间主客欢洽之情。隐士是个苍老体弱的衰翁,   却出人意外地饮食健胜。作者用衰翁健饭堪夸 句来表自己的惊奇,  “衰翁健饭形成非常有趣的对比。老人十分健谈,边啜茶饮酒,  边兴致勃勃 地谈起了农事。把癭尊茗碗,  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  汲水自浇瓜。霜后橘,  雨前茶。这风味清佳  一一罗列叙写田家生活及农事,  为铺陈写实的手法。穿池还种柳是说在池边开沟引水,  并种上柳树  与下面汲水自浇瓜都是老翁的农活。这两句以农家话语写老农的悠游轻松,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 适。这风清佳  这一句赞语非常口语化,老翁怡然而乐的神情跃然纸上。

五、(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

[]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0.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 ,分析 后者写法的妙处

答案】意象运用上 ,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  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  形象鲜 明突  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  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 强调心理距离之远,  为送别诗传统写(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  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 之近,  是创新性的表达。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  意尽句中;  王昌龄诗融情入景, 诘收尾,余韵悠长。

【解析】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首先,  从意象的运用上,  王勃的诗选用了”“,但却将 ”“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  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   月暗示友情,   一句肯定,  一句反诘,  反复致意,  恳切感人。云雨相同,   明月共睹,  这种迁想妙得的   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  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其次,空间处理上,  王勃的诗化近为远。 觉山川是两乡”  由于离别,  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  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  强调了心理距 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  明月共睹,使两乡一乡  它蕴涵的正是人分


、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   出人意料。最后,  抒情方式上,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 两乡  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  融情入景,  反诘   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   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 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  以减轻对方的离愁,  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 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六、(2019·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 15 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5.诗歌的颈联描写 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 方面有什么作用?    (6 )

【答案】情感表达:  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  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 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  吹木风传 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 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  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 变,  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   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 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  舒缓全篇的节奏,  使整首诗歌有委婉 之致。

七、(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9 ~ 10 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

【答案终年寸诚对比,  表现了决心之坚;  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 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诗歌中山石细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  里衔山上的细石,  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  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  “抱寸诚的决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八、(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 ~ 20 题。(8 )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0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  ( 是什么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    【答案】通过环境描写 ,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

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 ,用侍儿知礼数托将 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本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  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 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  首联 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  “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 适高  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  “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  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 节的侍从,  是为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 接描写,   “吟哦”“ 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 欲立功勋恐写出了 李将军的大理想和追求。总之,   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   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 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2 个小题。 送王昌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来莲花界, 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 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 , 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 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   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 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十、(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3)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描写、抒情、结构) ,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 )

【答案】 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 意境。 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 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 蓄深长。(任选一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 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 、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 用了虚写的手法。

十一、(2017·浙江卷)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 19 ~ 20 题。

地黄者

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去, 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  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铁锹。

20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   试作赏析。(6 )

案】  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  ( 叙述视角) ,虽无一字怨语,  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 顺序来叙述事情展过程,  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 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   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 差距。着重突人不如马   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采 地黄的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增 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从叙述的顺序来看 歌先写采地黄,  再写卖地黄,  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  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 入,  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  属于纯客观叙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  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  有力 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  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 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   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 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   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 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十二、(2016·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题目。

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迥立闾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将军霸:  即曹霸,  唐代著名画家,   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墀:宫殿前红色台阶。闾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  一会儿。

  (2)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   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 )

【答案】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 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的印象;  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 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   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 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 诗歌,  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  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  只要考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 答案。

十三、(2015·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题目。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  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 )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时尚 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  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 3 ;进行简要分析的,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考生可通过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景物描写手与本 诗对比得到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  所写塞外景物是眼前所见实景,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壮美,属于实写。而本诗由题目可知是留别诗,  乃出发之时所写,作者还没有到塞外;  另外诗中也 交代了自己写之景是闻说   因此本诗所写之塞外景物皆是想象之景,属于虚写。

十四、(2014·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

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 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劫:   围棋术语。

  (2)  末尾两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 的,   请简要阐述。(6 )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派遣的情绪。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的,回 理残棋并想续下,   可又因心事重重,   意志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注意注释中的隐瞒在内心的痛苦  和词中的无奈,答题时注意是词的末尾两句


不要答借景抒情之类的手法,最后两句主要是新解描写,通过动作表达情感,答题时写出这些动作 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即可

十五、(2014·新课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  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

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  韦庄在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 )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衬托 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 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   死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析】解答此题,   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  对抒情诗,  有情景交融、借 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  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烘托、 衬托、有声有色等

十六、(2013·全国)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 )

【答】运用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描述,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 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析答出手法——烘托和渲染,  2 分,  能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3 分,  意思对即可,  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题干已经明确是咏梅诗,   而诗歌除了开头点到几树梅之外,就没有在正面 梅,  而是极力描写梅生长的环境,述说诗人惆怅之情,   因此明显是烘托渲染的手法。但如果考生答 侧面描写等并能自圆其说,也应酌情给分。

十七、(2013·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题目。

桥 仙

灯纵博,雕鞍驰射, 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候, 独去作江边渔父。  八尺,低蓬三扇, 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  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苹洲烟雨:  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 赐他镜湖一角。


  (2)  词的结尾借用 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就属 散之人,  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再说,  天地之大,  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 帝的恩赐。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用典作用,理解典故要结合注释以及诗人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分析故的内涵、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用贺知章告老还乡和诗人被迫隐逸做对比,  表达诗 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另一方面通过皇帝多此一举的赏赐,暗示诗人不甘心作闲人, 表达报效国家的理想愿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