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邵然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邵然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聪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静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旻

    徐舍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宝荣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骆红娟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玉琴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翠云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逸雯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璐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妍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瑜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莉莉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奕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作文审题训练及佳作展示

作者:蒋旻  日期: 2022-08-27  点击:

高二语文审题训练及优作展示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普速列车速度不快,逢站必停,票价实惠,最低仅1元。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我们追求速度,但不是所有东西都越快越好,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在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处理快与慢的关系?
    请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立意:                                                                    


                                     快与慢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兵家言:“兵贵神速”;快与慢,孰是孰非,应作辩证的考量。慢有慢的长处,慢工出细活,慢工出巧匠,讲究的是精致;只有慢,才能生产出经得起检验的高品质产品。快有快的优点,快刀斩乱麻,快马加鞭,追求的是效率;只有快,才能节约时间,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但是,快与慢,又各有其短。老牛拉破车,龟步迟迟,这样的“慢”实在有悖“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的准则;囫囵吞枣,贪多嚼不烂,这样的“快”却也贻害无穷。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全在于客观与主观的具体需要。
    当快则快,快是为了效益的提高。只有反应敏捷、决策果断、处事迅速,才能抢占先机,获得成功女神的青睐。大到国家建设,只有快,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加速发展。如改革开放初期广为人知的“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只短短几年间,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就摇身一变而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方向的经济特区;小至一场战斗,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克敌制胜。如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日驰200里,让对方失去先机,而使我方得以金蝉脱壳,突出重围,走向胜利。快则胜,慢则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我们应该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的提升。
   当慢则慢,慢是彰显出为民办事的温度。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依旧欢快地穿行在部分偏远地区和山区。它是这些地方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桥梁,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地人的“心头爱”。如果说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慢慢”传递的则是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慢也是为了质量的保证。托·德雷克斯说:“缓慢就是稳妥。”培根说:“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理智地“比慢”,是为了万无一失、马到成功;盲目地求快,则易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因此,很多时候,强调急事慢行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反复调查、深入论证的科学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就是个别领导急功近利,贪图进度之快而忽视了安全隐患而酿成的。若非为赶工程、超进度,或许施工方会有较多时间去考虑质量问题和安全监管,而非近乎麻木地放纵事故隐患的存在;如果能让施工节拍慢一些,抽出必要的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防范教育,掌握一些应急措施,是完全有可能将事故损害降至最低的。由此可见,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盲目比“快”,一窝蜂地大赶快上,必将犯下严重错误,甚至出现重大生命安全事故。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快与慢,各有其优劣。辩证地看待快与慢,正确地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灵活地调控快与慢的节奏,关乎成败,关乎大局,是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2苏锡常镇一模

    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都以独特的创意和美轮美奂的场景惊艳了世界。2008年开幕式展示的是“我”,那时候的中国正在奋力拼搏,希望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所以努力展现独属中国的文化和气质;2022年开幕式的讲述角度由“我”转变为“我们”,传递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我们”一起向未来。

    作为当代青年,你从上述材料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我们”的姿态,成就“美美与共”的愿景

    作为第一座双奥之城,北京见证了这十四年来中国的蜕变:从“我”走向“我们”,从展现中国特色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正以更自信包容的姿态,更宽广博大的胸怀迈向世界。

    十四年前的中国,正值金融危机涌动,而汶川地震的余波还停留在每个人的心头,在此等情况下中国以壮阔华美的开幕式向世界发声,以泱泱大国的姿态现身世界舞台。这是一场“我”的展示。

    桑德尔曾提出“构成性的社群观”,即我们生来便带有他人的故事,我们的人生亦展现着他人的历史。于国而言同样如此,斯里兰卡的一场爆炸牵动着国人的心,2020疫情肆虐,日本送来了“山河异域,风月同天”的关怀,这是人与人间的联结汇聚成国与国之间的联结,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唱响的“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永远一家人”。

   这一首曲子也遥遥地与2022年冬奥会呼应“一起向未来”。此时的中国已从日益强盛的国力中发展出了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从一带一路开始到援助各国物资的发送,这展现了大国担当,更展现出了“更团结”——这一奥运会在“更高更快更强”后新加入的口号。

    陈寿早在《三国志》中便提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进一步指出“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团结、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将突破零和博弈的陷阱,成就双赢局面。“我们”是小我与小我的合作,是群体与群体的融洽,是国家与国家的联合,而“我们”是唯一一个能够奔赴未来的姿态。

    而今,世界上不少欧美骨架仍囿于冷战意识,抛弃了共赢的局面,以“损友损人”的代价掀起了“单边主义”逆流,排挤中俄,引发和挑起了俄乌战争,污名化中国,在台海附近蠢蠢欲动……这是对“我们”的消解,是对共赢精神的舍弃。当“种族歧视”的病毒肆虐全球是,中国仍在坚持要联合要团结。因为我们深知,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你和我,息息相关。

    “中铁”的标志在非洲竖起,当技术支援、物资支援运向巴基斯坦,中国仍在以“中国速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这时代的接力棒将传至我们手中。

    “我们”和“我们”一起奔赴未来!

【标杆点评】本文契合题意,立论高远,说理极具层次感和针对性。作者的笔触从材料出发,在概述材料、点明核心意旨的基础上,展开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首先,聚焦材料,自然联想,揭示了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开幕式讲述角度由“我”到“我们”之间变化所体现的内涵,凸显了大国的“自信”与“担当”;接着,放眼现实,巧用名言,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论证“我们”背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时代意义;最后,针对问题,反向批驳,排比式列举国与国之间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冷战”“对抗”现象,破立结合,有的放矢。文章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的国际情怀与时代使命感。建议判分:一等上,55分左右。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2南京盐城二模

《尚书》中提到,要培养人,必须先陶冶性情。所谓“直而温,宽而栗”,意思是梗直者加以温和,宽厚者加以明辨。而傅雷先生勉励他的儿子,要做这样的人: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可见,良好的性情往往是相反相成的。

对于当代青年修身养性,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立意:                                                                    

 

 

水火相融,以铸利剑

    一把利剑的铸成,需要火的淬炼,反复锤打,烧掉杂质;需要水的冷却,赤红的剑身入水,出水后闪现的便是剑锋的冷光。火的热烈与水的冷静共成就了一把好剑。

   “一个伟人,善于把两种水火不相融的品质相融合。”人如剑,培养人也好比铸剑,在水火不容的对立中或许才会走向一种新境界。

 儒家强调中庸之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我们却极易陷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泥沼。成为人们口中的那个“二极管”。有人说我们身处一个“极端社会”,勤奋上进走向极端便成了“内卷”,淡然平静走向极端便成了颓然的“躺平”。若内心只有热情很难不会扭曲为激进分子,同样冷静被固化便只有冷漠了。如此看来,这又怎能被认为是一个拥有良好性情的人呢?

    鲁迅既可以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酷的鲁迅,也可以是那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顺和的鲁迅;既可以是那个质问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的斗土,也可以是那个教你胖子不要穿横格子衬衫的幽默大师。冷酷与温和,平易近人与严肃深沉,水与火的交融,才铸就了这样一位伟人。而陶冶性情的良方也由此可窥见一角。

在一个“扁平快”的时代中,我们每个人都被困在“信息虽房”之中,大数据看似能比你更了解自己,但我们终究只是为收割流量而存活的一把韭菜。被重复、只贴合自己口味的信息包围,自己原有认知只会被一遍遍固化,长此以往,就会变成一个“二极管”。然而只有跳出这个圈子,才能在水火不断的冲击中成长思想。

    傅雷先生勉励儿子要做: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千面一人,多元一体。一个人应是立体化的。不该只是一个面。面是扁平的,也终究难立起来,相反相成的性格才会赋予一个人多面立体的特点,让人立起来。

    水火相融以铸利剑,水火相融以成良好性情,火的热情与水的冷静,如火如水,恰如阴阳相合,以成太极的圆。

点评:题好文一半,佳作似火,将水煮沸;佳作像石,入水成波。沸点1:本文力破成见之圈,洞穿词语外延的表征,大胆组合两极,水火相融。沸点2:无论是“铸剑”,还是“二极管”,均是可铺设深入浅出道路的绝佳比喻。波涛:本文直指当代青年修养的大疑难——极端、内卷、茧房都致使青年演变为可悲的“二极管”。水火相融,为解决之道。本文判为一等上,赋分55。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2深圳一模)

世界乒乓球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这也是一枝独秀的中国队面临的危机。2009年开始,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比如,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等等。中外选手的对决从此变得更精彩了。但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又引发了国人的担忧。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开阔的胸襟,长远的目光

面临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严重不均衡的危机,中国乒乓球队自2009年便开始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而今,外国选手在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又引发了国人的担忧。众说纷纭中,我却从中国队此举中看出了智慧,看出了中国人开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队怀着开阔的胸襟,坦诚地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毫无保留地培养、扶植他国乒乓运动,不仅激发了世界乒乓球运动新的活力,也让中外选手的对决变得更加精彩纷呈。北海宽阔无垠,从不吝啬水滴;水滴汇为泉溪,归复北海,又让北海更加深厚辽阔。正如中国活跃的外交——世界范围内,中国从不吝惜向亚非拉落后地区、向社会主义新兴国家伸出援手;疫情期间,中国毫不吝啬,慷慨分享疫苗研究成果、抗疫成功经验,向外输送了大量物资……这一切,源于中国人“助人就是助己”的智慧,更源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善良、源于中国心系天下的广博胸襟。打压对手或弱者,那是虚伪的强大;帮助对手抑或弱者,才是真正的实力!

目光如炬,方成千里。短期看来,中国队似乎为自己培养了势均力敌的对手,给自己“找了茬”,但事实上,矛盾是一体两面的,对手消失后,便不存在什么赢家。一枝独秀的中国队看似风光,可失去了在切磋中自我磨砺、自我提升的机会;看似踌躇满志,实则囿于已有、故步自封,长此以往,必将退化。立于群山之巅,荒无人迹;我已飞得太远,我不明白自己为何至此”,这是尼采高不胜寒的孤独;运斤成风的匠人故事,是庄子路过惠子墓碑时难以言说的怅然自失……叔本华言“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但他一生踽踽独行、不被理解,既如此,何不将才华与思想的橄榄枝抛给对手?孤独求败的英雄已不是英雄,因为不被理解、不被承认。中国以其长远的目光看到了这一点,既为他人铺了路,亦为自己搭建了上升的阶梯。

因此,面对外国选手战胜中国队的现状,国人完全不必担忧。一方面,这代表着新的努力方向和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正如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言,我们应对自身深厚的底蕴充满自信,期盼中国超越自我、重回巅峰的那一天。

然而,揆诸当下, 仍不乏心胸狭隘、鼠目寸光者。近有身边的同学,自以为掌握了“独门法宝”,不愿分享,实则错过了太多有益知识,一条路走到黑;远有偏激的民族主义者,自我封闭,两耳不闻窗外事,亦对中外友好交流急得跳脚,思想观念落后而愚昧。还有社会上诸多关门造车的企业,被眼前的小恩小利蒙蔽,终致自身的倒闭……他们短浅的目光已预示了结局。所以,雄厚的实力既是是格局阔大的底气,亦是长远目光的结果。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摒弃这些落后的观念,用世界的、时代的眼光看事物,打开自身格局,像祖国一样,开阔胸怀、目光如炬,承当民族复兴大任。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南通一模

言必信,行必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成于思,毁于随;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留下许多关于“行”的箴言,至今对我们仍有价值。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掘山拓路,疾行不止

变局之下,山间乱石横生。正如布满坎坷的人世,使我辈的发展经受重重外力之阻挠,令无数人高呼:行路难!

何以冲破枷锁?一言概之,掘山拓路,行路不难;疾行不止,终抵彼岸。

“行”,既可以是一种踔厉奋发的韧性,也可以是一种力排万难的坚持。个人梦、社会梦、国家梦,无不须身体力行的笃定与坚守。而“行”也有一定的优劣之分:“疾行”与“慢行”。作为朝气风发的一代,“疾行”应是年轻人的底色与担当。

为何疾行?先辈事业未竟,当下时不我待。以柴云振、邱少云为代表的抗战烈士,用血肉之躯抵御别国势力倾泻而下的“山洪”;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国家先锋,以躬行之义在百废待兴的山林间寻得生存与发展的最佳方位;以杨淑亭、郝春霞为代表的扶贫志士,于披肝沥胆的耿介中探明携手疾行的情谊与暖意。在福祚绵长的当下,发展之“路”已被前人完美地开拓,惟其如此,我们才更应担好“拓路”与“疾行”的时代责任,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微薄星光。

在快节奏时代的推手下,青年的“疾行”变得更加轻松,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也正在用独特的方式传达爱国情谊。但物极必反,“丧”文化、“躺平”等不良况象依旧盛靡于青年社会,“等待”已成为部分青年人发展的最大阻力。

尼采有言:“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成功不会因等待而积累沉淀,只会因实干而喷涌怒放。主动创造、主动作为的责任感应是当代青年笃信不疑、颠扑不破的人生信条,一路向前、疾行不止才有机会不负古人、不负当下、不负社会。脱离一味苦等的舒适圈,“行”才会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行”的方向,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价值取向,肆虐全球的疫情刚刚爆发时,“逆行”一词便在社交媒体上走红。逆行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但稍有不慎,“逆行”也可能是一种偏激与祸心。笃行不怠的同时,抓住逆行的瞬间,往往能获得更高的人生追求。

前途荆棘,开拓为先;疾行长路,意志未减。国家依旧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旧滚滚向东,愿吾辈不负众望,疾行不止!

教师点评:本文语言简洁到位,错落灵动。结构层次合理,从“行”的概念界定到为什么要“疾行”,从反观当下到“行”的方向的思考,层层深入。特别是结尾处“逆行”的思考,发人深省,切合当下的语境,思维有一定的深度。文章所举事例,方式多样,有点例排列,也有西方哲人,文化味较浓郁。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2南通二模

我们吟诵过这样的古典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欣赏过这样的革命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们见证过这样的时代镜头:党员干部与乡亲们共同发展乡村经济,建设新农村。

……

这些诗句、歌曲、镜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内涵一直滋养着我们。

上述材料对认识、理解“文化”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的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可以写演讲词、观后感、倡议书,可以写游记、书信、评论……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于800 字。

审题立意: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王夫之曾言:“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对文化既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担当有强烈的即视感。自古以来华夏儿女的铁血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高度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以及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是民族的气节,人生的追求。

    千淘万漉,狂沙吹尽,中国红亦然飘扬在世界东方。

    回眸百年党史,那是一个又一个革命英烈的文化史。他们置身于“遍地腥云,满地狼犬”的黑暗时代,却秉持“生逢乱世而不苟安”的意志;他们于时局动荡中奔走呼号,披荆斩棘为身处黑暗的中华民族探寻曙光;他们于国家危难之时义无反顾的奔赴前线勇克敌人,待山河平顺则安居一隅。

即使道路再艰险,前途再迷惘,文化中那“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等精神让那抹中国红亦然飘扬在世界东方,文化的滋养让我们奋斗的坐标更加高远,让我们的时代画卷更绚烂。    

道阻且长,风雨兼程,奋斗者亦然修身矫思以立义。

    汉代杨雄《法言》一文:“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奠而后发,发而必中矣”。文化润泽内心和人格,加强内在修养,磨练钢铁意志,展现英雄气概,方能成就功业。

在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下,时代的列车正朝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疾驰,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行各业的奋斗者都在为建设更强更美的中国而倾注心血、砥砺前行。此时风浪和坎坷是颠覆弱者的波涛,却是磨练他们坚定意志的熔炉。“北斗女神”徐颖在实验室中孜孜矻矻探索苍穹;耶鲁毕业的秦玥飞在边远地区的田垄间支持乡村建设;扎根高原的戍边英雄誓死捍卫祖国领土主权。他们在风雨兼程下沉稳坚毅,砥砺耕耘下终结硕果,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与“中国文化”。    

明德笃行,胸怀天下,新青年必然履践青衿强国志。

    时代大有可为,青年当大有作为。青年一代,要做文化的传播者,要做时代的书写者,做红色江山的接班人,自觉抛弃“不可为”的想法,自觉抵制“不作为”的做法,仅靠夙悲夜叹不能“封狼居胥”,仅靠博人眼球不能“王师北定”。

要在文化的推动下,付诸行动实现人生追求,将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内化于心,履践青衿强国之志。明德笃行,积淀文化,让我们的精神天空更辽阔,脚下的征程更远大。

《尚书》曰:“功崇惟志,业广为勤”。唯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建立崇高的事业,唯有“时时勤拂拭”才能拓展功业的宽度。文化涵养润泽人生,而人生之路尚需磨练意志、砥砺前行。新时代新青年要建崇功,立广业,不能忘记文化之根源。

    历史川流不息,文化代代相传,用千年文化底蕴滋养自己、激励自己,实现强国之梦,才无愧于“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慨叹。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林清玄在《可以预约的雪》中写道:菅芒花是台湾最美的风景,是可以预约的雪。然而,生命充满变数,生活并不总是按人的意愿行进,有些事情是不可预约的。以上关于“可预约”和“不可预约”的论述,给你带来哪些思考和感悟?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以可预约之能力,迎不可预约之事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我渴望改变,一切由改变带来的意料之外的事物。”他期待的是不可预约之事,因此也活得鲜明而自在,其实处于生活之中,不可预约之事才是生活常态。 

故我言之:当以培育可预约的能力,来迎接不可预约之事。

生活中可预约的永远是既定的事物,它虽然带给我们舒适与安逸,但同时意味着毫无生机地按轨前行。艾塞克·阿西莫夫曾指出:“人们总是沿着最中庸的道路前行,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如果万事皆为可预约之事,那我们的生命也将变得麻木而荒芜,生命变得暗淡而没有力度,更何况生活哪有一直地按我们预期前进?再可预约的生活也必定会遇到不可预约的事。

由此观之,不可预约成了生命的常态,它不仅是无法避免,也是我们理应追求的目标。

然而,不可预见的仅是事情,我们的能力是可以预约的。叶叔华求学香港,后求职于紫金山天文台,在得知“天文台只招一个男的”后,向台长写信,毛遂自荐,最终成为唯一的女性工作者。试问如果不是她自身实力过硬,面对性别障碍这一不可预约之事,她又怎能被破格录用?她正是通过培养了可预约之能力,方可从容应对不可预约之事。由此观之,不可预约之变数从不应该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理由。 

更进一步讲,不可预约的只是外在条件,可约的是我们自身。自身能力的提升,能将不可预约之事代为可预约。当我们强大到遇到任何事都能泰然处之,临危不惧,又有什么是真正不可预约的呢,相反,我们会主动寻求不可预约的事情,磨练能力,淬炼品质,实现预约的理想。“不经历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正是不可预约的事情,才使我们具备了向可预约的理想行进的勇气。 

而现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当代青年面对的是更多的“不可预约”,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提升自我,培养自信,勇敢地迎接不可预约之事。 

面对不可预约的疫情,是我们青年勇敢成为“逆行者”,用可预约的能力迎战病毒;面对不可预约的河南水灾,是我们青年勇敢走在前列,用可预约的力量救难于困境。同时,面对未来将会面对更多挑战,我们定当勇敢面对,挑起时代的脊梁,始终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可预约目标行进,路上不可遇的挫折,只会坚定我们朝理想迈进的步伐。

以可预见的能力去迎击不可预见的事情,我们定在朝着理想的路途中愈走愈定。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疫情防控常态化、“祝融号”火星登录、“强国有我!”、中国空间站汉字、孟晚舟归国、神舟13号成功着陆、北京双奥、建党100周年……

作为时刻关注社会的当代青年,你对上面的这些事件和热词一定不会陌生,请从中选择两三个事件、热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对社会和自身发展关系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飞鸿踏雪泥,余视“祝融号”拜谒火星,破晓寰宇万象;余睹轻舟虽晚,终归桑梓;余瞻青年于“强国有我”之呐喊中乘流击汰,簇簇海棠傲俗尘。于今之世,中国发展星奔川骛,吾辈自当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慎思之:时之巨轮巍巍向前,中国发展从未停息。

“说与寻常推筭子,何曾荧惑在匏瓜。”观之古,火星荧现不定,令人迷惑;视当下,天问苍穹太极渊,勘测荧惑技术显。然流光一瞬,几载科研攻关,几度奋楫笃行;几多踔厉奋发,几回踵事增华,皆为于此之时,叩问火星之户,碧水云霄火日巡。然,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君且视当今中华,何止航天发展魆风骤雨?余嗅阵阵稻香,犹忆袁隆平院士喜看稻菽千重浪,此为农业之迅猛发展;天行徐且谧,余观中国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乃经济之稳步向前……艰难征程波澜壮阔,赤诚初心历久弥坚。莺时物色正飞回,桂华皎洁春葳蕤,中国发展从未停息。

明辨之:中国以日益强大之姿,迈入世界舞台中央。

“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余视孟晚舟所倚舷窗之外,点点航灯指引归国之路,更斑斓坎坷路途之上一隅天空。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异国已需寒衣加身,然祖国大地一片秋高气爽,处处康衢烟月。孟晚舟因中国强大而被恶意扣留,然依我刍荛之见,其归来更是因中国更加强大!当今之中国,既姽婳于幽静,又婆娑于人间。若无此日益强大之资,何来中国于世界之中璀璨夺目,宛如皓月东升入碧穹,骄日初出上天衢?

笃行之:吾辈青年,当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山有扶苏,隰有荷花;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和光同尘,与时舒卷。余闻声声“强国有我”响遏行云,不由得心潮澎湃:吾辈青年当如此,安能蹀躞垂羽翼?“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古人之告诫犹回响耳畔。身处“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新时代,吾辈自当珍视当下,于校园之中,不断汲取知识,攫智库之珍奇以强化自我,高举青年之大纛,洒向千峰秋叶丹,将小我熔铸于大我之中,苟利国家,行仁蹈义,岳峙渊渟,看前方“山黛远,月波长,暮去秋影蘸潇湘。”

山山而川,潺潺而溪,巍巍山河作证,悠悠岁月为名。中国因日益强大方攀得璇玑之上,步入世界舞台中央,吾辈青年自当濡染此百年峥嵘之芳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昼是夜的告别,死是生的告别,告别是生活的常态。对于告别,悲观的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乐观的人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达观的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春光复始,适常如斯。

二十一世纪已过完21个年头,我们,即将告别高中,开启另一段人生。展望未来,把握当下,回顾过往,岂能无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立意:                                                           

 

 

挥手自兹去,重启向月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眨眼间已过三秋岁月,堂前燕三去三逢,高中悄然迎来尾声。回望这段韶华,岂能无感?

深情告别诚可贵,相送相勉价更高。但依我而言,以达观之姿,重启一段新的人生征途,即使也会遍逢坎壈,仍能心向月明,更值得我倾心。

  揆诸当下,信息时代的便利,带给了我们交往交流的新模式;开放时代的丰富,带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新选择;多元时代的精彩,注定了我们必然走向不同的天地,寻找各自的钥匙,开启未来未知的宝盒。既然如此,大可不必在告别时落泪,更当持一份“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一份“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的宁静,守得住过往,更守得住初心。

正因为能告别,才能重启自我,获得新的自我认知、创造新的自我价值,不必绊于往日的陈旧的自我。重启告别,亦是蜕变新生。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养一生之浩气,以达观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新章,以热望铸造着自己的人生阶梯。李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高适对董大不是长叙家常,而是以一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勉励;再读梦得诗,刘禹锡对乐天不是哀叹迁谪之意,而是以一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自奋。天无绝人之路,未来尚可期。

倘若没有告别繁华,何有彭士禄院士一项又一项辉煌成就,又何有首艘中国核潜艇如蛟龙般腾跃?倘若没有告别亲朋,何有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又何有震撼人心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面对一双双真挚的双眸,一声声亲切的告别,他们能依然毅然为大义割舍,奋不顾身,投身事业,披肝沥胆,响彻神州,告别不只是个人的哀戚之思,更是舍小为大的家国之情!

也许我们作为高中生,尚且达不到他们的境界,但告别虽小,可以喻大。我们的告别,将挥别过去怯懦、往日的迷茫;我们的重启,将携有坚定的自信和不变的热忱。把握当下,展望未来,不曾必懊悔,不曾要退缩。

这正是新时代青年的勃发之姿,愿你我挥手自兹去,告别往日你我,迎未来之新我。重启向月明,朗月照乾坤!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一横一竖间,青年价值现

 “上”“止”“正”,虽仅有横竖之差,但其间意蕴无穷丰富,“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横竖之间尽现青年待人处事之道。故吾辈青年应窥得“上”“止”“正”横竖笔墨之道,擘画精彩人生。

 “上”者上进,启示吾辈青年应以奋斗者,拼搏者的姿态,追求远大理想,不断前进,以期最大实现自我价值。

 “上”字对青年的生活提出了上进、进取的要求。但揆诸当下,网络上“躺平”、“摆烂”、“丧文化”之风盛行,传播着消极厌世的思想,这种心态的泛滥只会造成青年自我价值的丧失与人生的迷茫。只有怀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进取拼搏之心,才能充盈自我,只有摒弃“躺平”人生,才能实现青年之价值。故吾辈青年应心怀祖国,心有理想,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挫折,于失败中不馁,于成功中不骄,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中拼搏,在用青春的汗水滴灌奋斗进取之花中实现人生价值,汲取“上”字之智慧,擘画青年精彩人生。

 “止”者知止,在“上”的基础上加上一竖,启示吾辈青年行而知止。

“止”谓之知止,但知止并非处处为止,不求进取。而是行而知止,知足常乐,取舍有度。青年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难免会遇到不可攀越的危岩,于不可至之境中,吾辈青年应汲取“止”字之思,行而有止,不妄为,不冒进,于行止间取其中庸之道,知足而常乐,用智慧的止步成就更好的自己。

“正”者守正,在“止”的基础上加之一横,启示吾辈青年不忘初心,持守正之心,慎终如始方可得终。

在新时代的浪潮下,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横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严峻的打击,于如此危难之境,资本主义文化入侵的背景下,吾辈青年应坚定中华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坚定的爱国之心回应打击。万众一心,方可胜利。此时此境,吾辈青年惟有坚定自己心中的理想,为国奉献,不畏风雨才可到达实现自我价值的彼岸,不忘为国之初心,守爱国之正心,方可得始终。

一横一竖间,吾辈青年应窥得笔墨之道间的智慧,以三字擘画青年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