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将进酒》说课稿
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赵瑜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部分,这一部分意在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这一部分所选的作品,都是极富音韵、情韵、美感的经典之作,是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最为适用的材料。
《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饮酒悲歌,一吐心中块垒,既有治国齐家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
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将进酒》也很熟悉,有些还会背诵,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很少体味诗歌真正的“韵味”。 在诗歌诵读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肤浅的读背阶段到深入的理解性诵读鉴赏,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通过对精要语句的玩味、赏析,进而达到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的目的。
2、通过本课的诵读赏析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诗歌音韵、情韵、美的意蕴,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提高,为后续诗词作品教学蓄力。
教学目标
1、阅读与鉴赏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等,培养古典诗词语感,从而把握相关诵读技巧。
(2)通过诗歌“涵泳”体验,欣赏经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意蕴,从而了解其宝贵的文化价值。
2、表达与交流
结合朗诵会,撰写朗诵指导书,分享诵读心得,引导学生重新发现诗词与当代生活的联系,从而积极参与经典诗词的传播推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掌握古典诗词诵读技巧,品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涵泳”体验,体会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了解其宝贵的文化价值。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示范诵读,给学生参考模板,启发学生探究诵读技巧。)
点拨法(旨在学生自主不能解惑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习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等,培养古典诗词语感,提高学生诵读水平。)
合作探究法(针对问题,分组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互评法(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力求有自己的创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导入
学校“沁馨诗社”招募社员,面试要求诵读诗歌,择优录取。
语文科委决定在班内组织初选,活动分三个环节:忆读李白、再读李白、对话李白,结合三个活动的表现选择优秀者参与“沁馨诗社”选拔。
二、选拔环节
(一)忆读李白
活动一:
从以前学过的或者自己了解的李白的诗歌中选择一首进行配乐朗诵展示,在诵读和欣赏过程中总结易于掌握的诵读技巧。
朗诵技巧:
1、要深刻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2、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3、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如:语速的快慢、语调高低、语音的轻重、语句停顿等。
活动一设计意图:从已学或已知的李白的诗歌入手,让学生走近李白,掌握基本诵读技巧。
(二)再读李白
1、音读:读出音韵——初见酒意(学生齐读)
教师可针对学生读误的字词做纠误强调,示例如下:
题目中的“将”为什么读作“qiāng”呢?(“将”在这里是请的意思。)
明确:“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本文是李白与好友岑勋应邀到另一位好友元丹丘家做客时所写的劝酒诗。
2、意读:读出感情——酒兴渐浓(名家示范诵读、学生自由朗读)
任务二:
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制作本首诗歌朗诵指导书。
(提示:朗诵指导书可介绍全诗如何通过语速的快慢、语调高低、语音的轻重、语句停顿等朗诵技巧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指导书片段示例如下: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为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而悲。
朗读指导:一位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对镜悲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此句充分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所以在朗读时应语调低沉,节奏放缓。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直呼“今朝有酒今朝醉”,珍惜时光,及时行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此句类于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必”即“一定”,当我们说“一定”时,既表示我们做某事的信心,又表示这件事还没有成功。所以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还可读出李白虽然有才,却没得到重用的愤懑。
背景补充:事实上,天宝元年,李白被召进皇宫供奉翰林,但是豪放不羁的他不愿意为沉迷酒色的唐玄宗歌功颂德,做任由他人摆布的文字工具,所以他被人排挤,被迫离开长安。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长安8年后所写的。因此,当李白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丝怀才不遇的感伤,因为他原本也是一个想要建立一番功业的人。
朗读指导:这一部分主要是说李白劝友人高举酒杯、及时行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节奏应该比较轻快,而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应读得比较高亢激昂、信心十足。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此句是对荣华富贵的不屑,亦有对权贵的蔑视,类同“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既不贪图荣华,又不贪图权势。他的好友杜甫就曾在诗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由此足可见李白对权贵强烈的蔑视之情,这种蔑视和愤怒实则根源于他的怀才不遇。
(4)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在遭遇排挤,抑郁不得志的圣贤中曹植既不得意于其父,又不见用于其兄,备受猜忌,此其一;陈王与酒联系较多,李白嗜酒,此其二;陈王诗才出众,七步诗即为明证,与诗人更为相似,此其三。李白与曹植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可说是命途相似,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注意个别词语的重读,例如“不足贵”、“不用醒”、“皆”、“惟”。
(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陈王可以“斗酒十千恣欢谑”,再名贵的美酒都可以拿出来纵情欢乐,李白即便千金散尽,也还可以用五花宝马、千金狐裘这些名贵之物去换取美酒,让大家一醉方休,醉里销愁。
朗读指导:结尾部分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充分体现了李白狂放不羁、飘逸绝伦的性格,要读出强大的气势,结尾“万古愁”要读出拖音。
任务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把握诗句中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诗歌诵读,在撰写诗歌诵读指导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
3、美读:读出诗意——酒意酣畅(小组代表配乐诵读)
任务三:
学习小组推选1-2位朗诵较好的同学制作《将进酒》的配乐朗诵视频和诵读指导书,分享到班级公众号参加朗诵比赛评选。其他同学作为评委填写诗歌朗诵评价表(如下),评选出前三名参加校“沁馨诗社”社员选拔。
序号 |
朗诵者 |
诵读处理准确度(节奏5分、轻重5分、缓急5分、读音5分、情绪5分) |
表现力(表情5分、动作5分、服装5分、配乐5分、道具5分) |
诵读指导书 行文条理10分 诵读依据30分 语言表达10分 创造性见解10分 |
总分 10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务三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体现教学信息化,延伸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参与积极性。
(三)对话李白
任务四:
课后自主选读李白相关作品及其他与李白相关的文字,撰写一封写给李白的书信,与同学分享交流并作互评。(提示:可以写对李白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可以写对李白生平经历和成就的评价,也可是对李白诗词作品的唱和,也可表达自己在诵读鉴赏李白诗歌过程中的疑惑,力求要有自己的创见。)
任务四设计意图: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李白其人李白其诗,并通过书信撰写训练学生语言组织书面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力求有自己的创见。
三、小结
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李白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典将永不褪色,长久流传。好诗不厌百回读,只有涵泳其间,才能感知其诗其人的无限魅力!
【板书设计】
将进酒
音读
意读 盛唐 李白
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