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邵然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邵然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聪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静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旻

    徐舍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宝荣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骆红娟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玉琴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翠云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逸雯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璐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妍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瑜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莉莉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奕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且思且恋,乡关何处? ——乡愁主题群文阅读教学

作者:赵瑜  日期: 2022-06-23  点击:

且思且恋,乡关何处?

——乡愁主题群文阅读教学

 

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赵瑜

 

一、议题的确定

从古至今,思乡一直是中国文学作品里的重要主题。无论是远在异国他乡还是离家咫尺的人,在夜深人静,孤枕难眠之时总会勾连内心深处的离家之愁,思归之渴,于是乡愁成为了每一位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本能情感之一。但细细究来,乡愁之“乡”,是具体的存在物,还是无形的虚化物;乡愁之“愁”,因何而生,如何得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的答案。基于此,本堂课尝试聚焦“思恋乡土,乡关何处?”

 

二、目标的落实

结合议题完成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品读文本,体悟文本对思恋之情的不同阐释,提高学生的语言梳理整合能力。

2、通过比较阅读交流,提炼“乡愁”的丰富内涵,提升学生逐步深入解读文本主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文章中不同的“乡愁”内涵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身的阅读经验和生命体验,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乡土情愁,乡关何处?”这一议题的思考感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四、课前预习准备

1、阅读《藕与莼菜》、《乡土情结》、《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暮雨乡愁》、《乡愁的文化表达》,圈画出文中能揭示文章题旨、抒发作者情感的词句,并做好批注。

2、探究《藕与莼菜》、《乡土情结》、《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三篇文章中“思恋之情”本质。

3、阅读《暮雨乡愁》、《乡愁的文化表达》,结合关键词句深入探究乡愁的多元解读。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一旦离乡,关山重重,音讯难通,异乡人月夜思家,悲从中来,成就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思乡名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汉语里更是直接用“叶落归根”、“安土重迁”等成语描摹世人内心对故土的思恋。时至今日,这种自古有之的情感是否尚在?是否与古人有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当代作家们的文字里,去领略这种思恋之愁的丰富内涵。

(二)活动设计

1、活动一:自主整体感知

《藕与莼菜》、《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乡土情结》都可以说是作者在抒写思恋之情,试作简要分析,完成下表。

篇目

思恋之人

思恋之物

主题思想

《藕与莼菜》

“我”

藕与莼菜

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

“我”

农具

将自己对乡村的思恋寄托在曾经熟悉的农具上,借此抒发对付出青春、艰辛劳作故乡生活的留恋。

《乡土情结》

“我们”

故土

家国

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大家",由"离家""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预测学生对主题个体感悟多浅显。)

 

2、活动二:合作探究交流

结合《藕与莼菜》、《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乡土情结》文本里的相关词句,深入探究三篇文章里思恋之情的本质。

篇目

原文词句

“故乡”的解读

思恋之情的本质内涵

《藕与莼菜》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吗?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生养自己的故土

对故乡风土、人情、事物的思恋之情;对过去生活的怀恋之情。

《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

我发现自己迷失于水泥森林中了,妻子儿女也已不辨菽麦。我却很难脱胎换骨地由乡村进入城市。我的根毕竟在那片黄土黑泥和荒草森林中。

 

我把那些农具洗净,带往城市。我把它们装饰在居室显著的位置,与那些充满墨香的书籍为邻。荒野山林是淡远了,村庄农事是淡远了,可那些农具却是清晰可触。

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只两栖动物。

 

父亲说,这些都是种地打粮食养家糊口的家什,你们父亲的父亲,祖父的祖父用过的……

 

与城市相对的农村

对付出青春、艰辛劳作生活的留恋;对自然淳朴生活的缅怀;对农耕文化式微的惆怅。

《乡土情结》

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株守乡井,到老没见过轮船火车,或者魂丧域外,飘泊无归的现象,早该化为陈迹。我们应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

 

 

故土

家国

心灵归宿

对故乡、家园乃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心灵归宿的渴求。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进一步深入探究文章题旨。通过圈画文本里的重要词句段落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情感差异。预测合作探究后对题旨的把握会更深一层次。)

 

3、活动三:师生合作拓展探究

阅读《暮雨乡愁》、《乡愁的文化表达》,并与《藕与莼菜》、《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乡土情结》作比较阅读,探究“且思且恋,乡关何处?”这一议题,并阐释乡愁的丰富内涵。

篇目

乡关何处

乡愁内涵

《藕与莼菜》

故乡的风土人情事物

对故土的思恋;

对逝去美好岁月的追忆。

《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

乡村生活

农耕文化

 

对乡村生活的怀恋;对淳朴生活的缅怀;对农耕文化式微的惆怅。

《乡土情结》

家乡

国家

对故土的思恋;

对国家的热爱;

对心灵家园的渴求。

《暮雨乡愁》

自己的生命与韶光

对自己已逝的生命与韶光的感伤。

《乡愁的文化表达》

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

生活方式

历史情怀

对传统文化的眷顾;

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引导学生感知“乡愁”在不同文本不同呈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会多元解读一种主题。)

 

4、活动四:分享交流(二选一)

(1)上述文本中有关“乡愁”内涵的阐释,你更倾向哪一种?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说明你的理由。

(2)在你的心目中,“乡愁”有何他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享交流,通过学生的评价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主题的感悟和拓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活动五:课后作业

制作一份以“乡愁”为主题的手抄报。

要求:合理布局,在有限的版面里有条理呈现关于“乡愁”的多元解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后拓展阅读,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发现。)

 

三、课堂小结

一种思恋之情,引起多样的乡愁。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名叫故乡的土壤,他们或虚或实,或远或近,或繁花似锦或贫瘠荒落,或予你慰藉或教你失落......它不时地牵动你的思绪,成为每一个人一种深入骨髓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