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邵然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邵然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贺聪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静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旻

    徐舍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宝荣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骆红娟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玉琴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任翠云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逸雯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徐璐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妍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赵瑜

    阳羡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华

    第二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莉莉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奕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陶行知教育观下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与启示

作者:周奕  日期: 2024-04-17  点击:

陶行知教育观下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与启示

摘要:在当今时代,随着知识更新速度脚步的不断加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育思想主要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观首先强调知行合一也就是知识与行动相统一。他主张教育应该贴近于实际,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他的教育观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观;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思辨性阅读其实就是指借助文本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教学活动。在陶行知先生教育观的指导下,思辨性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提问与独立思考,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深化对于文本知识点理解。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下文将基于陶行知教育观对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一、强调生活即教育原则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以未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这件事,认为生活与社会教育的内容丰富,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或事物进行教育活动,同时利用教育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问。生活教育理念主张学校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明确“社会即学校”的理念。生活教育重点强调的是教学合一,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学生在参与学校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死读书、硬读书,需要解放学生的天性,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中的人与事均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生活与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反映,同时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改造的作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缺乏实践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学习水平不高。而提出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倡导生活即教育,要求学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完改造生活的实践任务,同时运用批判性眼光看待课本教育,发挥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积极作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中的教学合一思想是将家庭教育、个人终身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完成的教育体系。

因此,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中,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增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有一篇徐志摩的散文《再别康桥》,这篇文章词句优美、感情真挚,许多学生读后忍不住默默记诵。而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开头的三个轻轻与结尾处三个悄悄进行情感分析和对比,多数学生可能会回答热爱与留恋之情 ,基于此展开深入阅读学习。文章受学生的喜爱程度较高,教习这种文章,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并且通过自己的背诵、模仿,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验模仿写作。学生通过资料查阅了解到这篇散文是作者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在临别之际写下的,表达了对母校的难忘、不舍之情。学生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模仿文体写作,将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更加深入课本,了解写作意图,剖析写作感情。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丰富了学习内容,完善了学习过程,从而更好提高语文阅读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效果

二、注重教学做合一的实践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应该是实践性的,所以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阅读教学形式通常以班集体的形式开展,即一人带课多人听课的固有模式下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固化,单一没有特色,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一味跟随师的思路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这种看似省时高效,实则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发展。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习本质上还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在阅读教学中都是直接大量灌输给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极不利于学生思辨性的培养。

所以,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针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方面可采取情境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教师在教授新的课程内容,需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创造情境,让学生以文本主人公的身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完成问题解答。或是小组合作模式阅读学习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表达想法并学习别人有效学习经验和方法。这种形式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发散思维,综合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辨。这些阅读活动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文本知识潜移默化吸收进脑海中,不知不觉间锻炼自身的思辨能力。

三、鼓励学生的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

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评判。高中语文阅读应使学生更深层次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促进其独立思考,增加阅读动力和兴趣。多数人认为语文是记忆性学科,多读多背就可以,但语文的思辨性是通过记忆获得知识,通过理解存储知识,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判断,给出总结,是集想象力、理解力和记忆力为一体。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强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语言信息、文字信息的交换,优化思考结果。培养学生以更加开放、直观的态度看待语文学科的阅读,对于师而言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也是渗透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从多个角度学会审视文本,发现问题矛盾,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了语文阅读的思辨能力,使教学效果优化

例如,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章,由于高中生平时对文言文接触不多古文字词的用法与现代词语含义又有很大出入,学生读起来晦涩难懂,学习难度较大。师可以在课前鼓励学生对文章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进行一定预习,并借助工具书或参考资料,查清文章陌生字词发音,课前进行通篇阅读,然后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相关思辨性问题。以诸葛亮《出师表》一文来说,主要写作背景是诸葛亮北伐中原前上书后主刘禅,通篇言辞恳切,既对刘后主表明自己的赤诚之心,对后主提出治国良策。可以向学生提问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的原因是什么,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缘由是什么,诸如此问题作为思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文本解析活动。在这样的思辨性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发散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思辨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和自身的全面发展都是当前教学工作需要考虑的重点

结束语:因此,除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基础语文知识和应用方法外,还应该结合阅读内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具有更直观有效的作用,也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学过程的完成。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下开展高中语文思辨型阅读应该以生活为基础,注重实践,鼓励学生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知识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师带领学习的效果毕竟有限,想要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效率那么培养思辨型阅读教学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小燕.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3):48-49.

[2] 吴利华. 基于陶行知三力思想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 情感读本,2024(8):158-160.

[3] 冯小霞.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高中英语课外阅读[J]. 科普童话,2024(4):117-119. DOI:10.3969/j.issn.1673-9442.2024.04.041.

[4] 韦堂芸.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思考[J]. 情感读本,2023(26):124-126.

[5] 邹佳妮.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基于PISA阅读测试的启示[D].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21.

[6] 何任湘. 浅析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方式与价值[J]. 求知导刊,201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