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高中生写作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赵瑜
内容提要:
笔者认为高中生写作的地位是低下的,语文教师评判学生作文的标准隐性制约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语文教师关于中学生写作的理念是陈旧的,中学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 中学生 教师 地位低下 标准 理念
目前,高中生写作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在高考形势下学生实际写作的时间被压缩的很少。高中生写作的地位低下。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评判学生作文的标准隐性制约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语文教师本人关于中学生写作的理念是陈旧的,中学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中学生写作的地位极其低下。首先是社会的大环境决定了中学生写作的地位。在高考指挥棒指挥下,学校领导首先考虑的是高考升学率,而狠抓数理化学科可以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时间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校领导肯定优先考虑数理化学科,语文学科可以说是高中所有学科中的一门“弱势学科”。而中学生写作又是“弱势学科”中的“弱势项目”,不是吗?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学生怕写,教师怕改,长期以往都是这样。试想,一个语文教师教两个班语文,假如教师改一篇作文要花费十分钟时间,那么一百多篇作文要多少时间批改?所以有的语文教师只布置学生写作文,自己根本不批改学生的作文。这样下去,学生还有兴趣写作文吗?其次,语文教师也要抓分数,高考的每个考点都要复习,每个考点又要训练很多题型。这样导致了有的学校每周的两节作文课形同虚设。语文教师自己都不重视学生写作,学生还会重视吗?
二、语文教师评判学生作文的标准隐性制约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作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当学生写出作品后,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想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但现实情况呢?教师的作文评语多的是指责、少的是表扬。而且很多语文教师不会写评语,写的什么“中心明确、结构清晰、语句通顺”等等都是一些套话。管用吗?学生阅读评语后的心情恐怕也会很复杂。他们也会想:我的老师会写作文吗?恕我直言,不会写作文的教师怎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正是语文教师自己的作文评分标准影响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敢创新;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认为只要作文不离题就可以得到标准分,反正作文得分相差不大。为此,语文教师今后在阅卷过程中除了定好切入分外,要敢于打高分,让优秀的作文得到高分,积极鼓励有创新的作文。
三、语文教师本人关于中学生写作的理念是陈旧的。其实现在不少高中的作文教学处于无序状态。语文教师应该有很大责任。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觉得如需写作,第一要有生活积累。高中生的生活范围基本上是家、学校、宿舍。生活积累明显不够,所以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思想,要坚信: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假如学生没有基本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那么怎么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鲜活作文?中学生的理性思考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教师撇开高中生思维发展情况,和学生谈怎么审题、怎么构思、怎么布局都是舍本求末之举。作文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有规律的。中学作文教学应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模仿到创造。
四、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有的学生从小学就怕写作文,一直怕到高中,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有一些学生喜欢写作,但在高考的重压下无暇顾及,平时连记日记的时间都没有。更多的学生认为,考试时临场发挥也能写好作文。还有极少数同学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干脆不写作文了。这些都是令人痛心的。
上述四种情形,令人担忧。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第一,要提高中学生写作的地位。中学生写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活动,它要求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生活。而中学生日常生活中都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对口头语言起着加工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下大力气帮助中学生克服书面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写作,鼓励学生主动写作。
第二,语文教师要改革评价作文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激发写作激情。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从半成熟走向成熟,中学生想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好评,但他们又有担心得不到好评的忧虑感。为此,教师要激励学生,针对中学生在写作时的矛盾心理,通过师生交流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把他们的忧虑感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力量,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信心。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批改。在教学中,我把班上学生分成四组,让小组成员互相修改,他们在批改过程中也可以吸取对付作文中的优点,让学生在合作中增长作文能力,增强学生能写好作文的信心。最后,教师还要尝试构建科学的作文评价机制。
第三,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注重以人为本。文学是人学,新课标的人本化内容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定位作文教学。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那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欣赏有个性的文章。现实作文教学中,教师恰恰缺少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理解,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思想。
综上所述,要改变当前中学生写作状况需要多方面努力。学生自己也要认真学习、苦练写作基本功。我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生写作的明天会更好!